火地晉 wrote:
能否請教樓主,上個...(恕刪)
因為詳細情況不知,只看過好幾家報導,當地警方調查,楊先生父女都不會游泳,又沒穿救生衣,這是很糟的情況。。。
等於一艘會沈的船,去救另一艘要沈的船。
因為人体比重浮力關係,如果上面的小孩一直壓下面的大人,下面的大人不動,將永遠被壓在水下。
而且在下面的人再怎用力,永遠最多只能讓被救者的頭浮在水面,下面的人以丟人上去方式,那下面的人馬上反作用力,自己沈得更深。
這是比重問題,只有人体全泡在水裏,比重才在1+-,假如有人掛起來,人体体積一半在水裏,一半在空氣,那只有在水裏才有浮力,在空氣的只有重力,如果用吊秤,那50公斤的人,這約是25公斤上下的重量。
可是全身頭腳都入水呢?,50公斤人因水的浮力,那吊秤幾乎是0公斤上下。
所以施救者和被救者都只有頭部在水面上,才能產生最大的浮力。。。施救者才能節省体力。
1.絕對被壓在水下,由其已經十歲以上的女童。
2.永遠推不上水面,頂多在水下全力一推,也只能讓女童頭頸和肩頭離開水面一下,而且離開水面的体積越多,失去浮力也越多,等下重力壓下來,被救者沈入水中越多。
施救者能不能上來就看他有沒有失能,是不是用盡力氣最後溺水。
橘子紅了 wrote:
網路本來就很容易出...(恕刪)
感謝橘子兄,非常同安全評的概念。。。
台灣很多大人有小巨嬰的現象,很多時候無法獨立思考判斷作安全決定,有時又對大自然無知,任何險事一定要政府告之才知道危險。
例如這次長浪效應,海邊死傷慘重,很多人表示不知有長浪,而且又沒有要下水,這就表示我們很多的家庭學校教育和現實環境(山多水多,四面環海)是脫勾的,連台灣夏天非常常見的颱風長浪都不知道。
相信家長會告誡孩子,就算和同伴到水邊千萬不要下水,水是碰不得的,因為孩子總會長大和朋友同學出去。。。結果很多沒下水的,因為長浪,石頭上有青苔滑,只是去釣魚,甚至還看過自己家是從事養殖時,採蚵的時候,不小心掉進水裏不會游泳淹死了的離譜事實。
像今年從天氣熱到今天為止,超過二十週末,才下水四次,算是人生最低次數。因為常常山上下雨,海邊長浪等等原因,事先都先長期每天觀心氣象局網站,知道水象海象天氣差就不去,免得去了,心癢會更難過,週末活動改打自己喜歡的乒乓球或爬山。
任何人一定都要離開家出去活動的,
你可以是行人,車輛駕駛者,乘客等等身分,
當發生交痛意外事故了,如果是你倒在那邊,
你會不會很希望,有人在官方正式救難人員到達出來,
就有人跳出來關心你拯救你??
如果今天機動車輛要是有爆炸起火的[危險],
倒在那裏的你,應該會很希望馬上有人跳出來,把你帶走吧??
如果今天受害者受傷非常嚴重,那我們又要等到哪種等級的救難救護人員到場,
才能開始執行救援?? EMT1夠用嗎?? EMTP夠用嗎??
有些交通意外事故,會需要真正的急診專長醫師到場才能執行救援任務的??
只要是救援救難的動作,沒有那種[百分百把握]的??
真要認真講究,那是否連交通意外事故,以後全部都派具有急外專長的VS到場施救??
真正與生命相關的任何動作,不就是講究[快準狠]??
動作要快,目標程序策略要精準,執行意志要果敢??
當然,有多少能力的前提下,
才去操做多少事務,這樣的規範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但,有時候就是爭搶那萬一的機會,
不去拼,可能機會就慢慢流逝掉了??!!
其實,醫學的進步,何嘗不是這樣慢慢累積出來的,
累積了前面無數次的沒有把握的治療動作,
終於慢慢進步到,對同樣的病人,幾乎八九不離十??!!
難道,醫學的進步,是奠基於,每個醫生都對於所有治療動作,都有完全的把握,
刀不開下去,怎麼知道病灶到底有多嚴重?? 尤其是癌症類別的問題??
藥不吃下去,怎麼知道這個病人有啥回饋?? 這個藥物不好再換一個??
講更嚴厲一點,
每個人都不去捐血,那開大刀下去,
就沒有血漿可用了啦??
今天你想盡辦法跳下去救人,
明天就會有人想盡辦法來救你??!!
今天你不是溺水需要人救援,
明天你可能在任何其他氛圍下需要救援??!!
有誰是一輩子無災無難的??
萬中無一吧??!!
NO PAIN , NO G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