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役的 Black Diamond Spot 頭燈有遠近白光、紅光以及無段調整以及十分「變形金剛」的外型,無奈防水性幾乎是 0(雖然原廠說有防雨水,但結構上連個 O-ring、橡膠封條都沒有),故每次攜帶使用都要很注意氣候狀況,且一次要使用三顆四號電池,購買電池以及充電上都有點麻煩。
另一個頭燈是 Zebralight H51FW,鋁製外殼防水性很好,有多個段位以及模式可供選擇,但是頭帶的舒適度欠佳。我最喜歡的是它的較高演色性(暖白)以及漂亮均勻的散光,在需要照亮大面積地形以及溯溪時我一定會帶著它。
Surefire 頭燈設計我一直都還蠻喜歡的,但是國內代理商價位有些偏高,這次趁幫一些登山夥伴團購的機會順便拿了兩支。其實我原本只拿了 Surefire Minimus,但後來發現 Minimus Vision(暖白光版本)剛好也開始鋪貨,就又補上了這支,反正拿的價格也不貴,之後不喜歡出掉就好了。
以下看圖說故事(手機拍的,有些沒對好焦傷眼請見諒):

這次是跟著一大批裝備一起來的,途中可能有被其他重物壓到,我的 Minimus 外包裝有點受損,不過頭燈倒是還好,沒有傷到。

上面銀色的是 Minimus Vision(暖白光),黑色的則是標準版本,兩個外觀以及塑料顏色都有區隔。同系列還有兩款,一款是 Tactical,採用土色塗裝以及迷彩頭帶,並附上三種不同的濾鏡片,另一款是使用三號電池的版本。我一直都覺得迷彩太高調,加上我只需要紅色濾鏡,故跳過,而三號電池的版本由於電池擺設的方式導致整個頭燈比例變得我很不喜歡,所以也跳過。

兩個頭燈打開排排站,會發現 Vision 的光偏暖,而一般版色溫冷了許多。單獨看其實沒有差異很大,可是實際擺在一起還蠻明顯的。照片其實沒有完全顯示出兩者的差異,肉眼看的差異更多一些。

頭燈轉到後面會有序號,我很喜歡這種轉動的頭燈。有些登山專用頭燈用的是類似齒輪的卡筍,一來有段位的數量限制,二來頭燈在調角度時側面看起來很怪。旋轉式的怎麼調整側面看都是一樣的,且 Surefire 的頭燈載具做的摩擦力剛好,容易調整又不會自己任意跑位。

我原先以為 Minimus 沒有附贈濾鏡,但沒想到 Minimus 以及 Minimus Vision 都有附贈。我其實在野外都只有用到紅色濾鏡,可以減少對一些物種的干擾,有其他需求的話其實 Surefire 也有另外販售濾鏡片。濾鏡其實就是用彈性卡上去而已,放上去拿下來還算容易。

這是拿下來的時候的樣子。不過我覺得這種濾鏡設計有個缺點,就是不用時還要煩惱要怎麼攜帶...

電池艙打開後可以看到裡面的電路版,看來電路板都是共料的,這是剛上市的 Vision,裡面的電路板居然還寫著 2009... 電池當然是使用 CR123A,個人其實挺喜歡這種電池,因為電池放在裡面也不怕漏液,壽命也超過十年。不過如果是經常性使用的話,我還是建議去購買充電電池,因為 CR123A 再怎麼便宜也還是不便宜啊 XD

兩個燈同時開啟比較一下色溫的差異。

跟我其他常用的 Surefire 來個排排站,可以看到 Minimus 並不小。事實上,Minimus 是我第二大的頭燈,第一大的是 Lupine Wilma,不過 Surefire 在頭帶上還是有做過功課,帶起來舒適度是 OK 的。
使用上的感覺,散光的範圍比我預期的小一點,但亮度適中,應該能滿足絕大多數近端照明需求。類比型式的旋扭無段調整比起按鍵式調整來的簡單直覺,不過攜帶時最好把電池拿出來,因為很容易不小心轉亮頭燈導致不必要的浪費。這款燈還有隱藏的 SOS 閃燈模式,僅需快速開關開關開即可啟動,爬山假如遇到什麼意外可以用來求救用,這還不錯。
而兩款頭燈雖然在規格上有 25 流明的差異(Vision 僅有 75 流明亮度),可是實際上卻感受不太到差異。其實頭燈無需太亮,因為太亮的頭燈會影響到人對暗處的敏銳度,反而容易有危險。下個月要去嘉明湖,準備帶 Minimus Vision 過去試試野外的效果,到時候再來補上心得。
以上簡單分享,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