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少子化導致年金崩潰?還是制度設計獨厚老人,導致年輕人不敢生小孩所以導致少子化?是薪資過低導致人才外流?還是教育界根本沒有辦法產出產業界所需要的人才,所以薪資過低?而教育界無法產出人才,是不是因為技職教育崩壞?還是五年五百億徹底毀滅了台灣的高教制度,所以也跟著拖垮了台灣的技職教育?到底是企業主不給足夠薪資導致招不到人才?還是台灣的人才根本不值企業主付出合理薪資?
建大工業的董事長有提到:「藉著外勞的引進來紓解我們(工廠)現場缺工的一個影響 當然我想(引進外勞)這個不是一個治本 是一個治標」
但另外一個反思又來了,今天輪胎業找不到願意投入的人才,究竟是什麼原因?當台灣的教育界把所有的技職體系教學系統都大學化之後,每個人都在大一學英文學微積分,以為自己是大學生將來要做白領的時候,怎麼又能夠譴責他們不願意進生產線,或是不願意去端盤子呢?
但如果你也同意製造業不可以偏廢,經濟部的數據也血淋淋的告訴你,去年台灣的出口產品有超過一半以上是在海外生產,而台灣製造業在海外生產的比重,過去十年來增加了三倍!
這裡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台灣究竟需要產業轉型?還是需要人才轉型?還是需要教育轉型?(或者是自認為是人才的人應該通通逃光光到其他地方去?我不知道這一系列會不會製作人才外流的專題,但我認識很多人真的都已經落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