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一直有個疑問
設那麼多大學讓大家都是大學生有什麼意義呢??????
現在大學突然變成最低學歷了
花個錢人人都有學歷都有文憑
但是學校教的和外面教的是兩回事
甚至大學畢業一堆人不能學以致用
理論和實際操作應該是兩回事
那當初主張廣設大學的那個人有何用意呢??????
現在有個現象是年輕人借錢讀大學畢業後沒錢還
因為找不到工作或者是領低薪
大家都讀到大學走入職場大概都20多歲了
不像以前國小畢業就去當學徒或工作了
那職場所需的人力應該就會短缺形成缺工
所以廣設大學應該是負面影響比較多
以後少子化應該大學要關門了
很多產品到了台灣 很快就能量產跟降價

比如: 大學生 工程師
大概以前能念到大學都視為精英份子

或是

要是能唸完大學就會自動成為菁英的概念

因此可能得到個啟發...

人人有功練 個個是英雄(這段說錯了)

人人念大學 個個是菁英

所以才廣設大學的吧?

(卻忽略是聯考制度才讓適合念書的人繼續升學)
當初的前提是 以為這樣做可以提昇整體 戰力學力
大家多讀書多唸書 提升軟體力
智能提高 就能創造 產業改革


但沒想到教育方式失敗 措施也不行 配套也沒力
加上老師混蛋一堆

最後就是理想高遠 不切實際
現在才會出現考8分就能唸大學

整個拖下來就是死 唸大學就是不值錢沒屁用

出來就是22K
也是要看你唸啥大學
前段大學自然沒差

後段阿貓阿狗大學 呵呵

清明時節雨紛紛 wrote:
其實我一直有個疑問...(恕刪)


李遠哲成功解決教師過剩問題
大概就跟名片上的頭銜一樣,比較好看吧。
删除okkkkkkkkkkkk
因為學校要賺錢啊.....營利事業

繳四年.簡單發一張紙,就可以打發了,好賺~
SUZUKI GSR600
我覺得是利益的問題,廣設大學有錢撈,當然是對那些教授而言。
對於整個台灣,大學生的質量就變差了。因為人人都可以讀大學,大學的入學門檻和畢業門檻就必須降低,這是必然的(不會有大學希望招不到新生,也不會有大學希望自己的學校太多人畢不了業)。而且招生越多,賺的也越多。還有可以給外面的企業來學校打廣告。總之,這已經是商業機構了,不在是純學術機構了。
哈佛大學校長德瑞克伯克 Derek Bok的《大學何價:高等教育商業化Universities in the Marketplace》這本書裡,有講到這些問題。 2004年台灣出版的書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