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台灣人對於日本跟美國是比較熟悉的,特別是北美的生活跟工作還有物價,開銷等等有比較多實際的例子可以了解。
對於歐洲大陸,常常聽到的都是一些太過兩極的傳聞,比如過的很爽或者完全找不到工作沒有未來等等。
在這邊不討論模範國家如德國北歐,或者一些比較貧窮的國家,取一些中間值來討論,比如義大利,法國,荷蘭,比利時等等
聽聞義大利現在物價年年漲,平均薪水也不是很高,那麼義大利年輕人跟一般上班族生活品質跟工作收入狀況到底如何呢?如果義大利真的相當慘烈,為何每年暑假還是一大票義大利人把店關了,工作休了,跑出去玩好幾個月才回來上班?
同理其他國家法國,比利時,英國等等,生活狀況跟收入到底真實情形如何?
因為感覺台灣人為了錢為了生活為了買得起房買得起車,必須為了五斗米則腰,再怎麼爛的工作都必須忍下來做,偶爾要請個假出國玩也是不太容易,甚至外派的人一個禮拜只休一天,一年沒有幾天公定假日,只為了多賺那一些錢。我們不敢跟老闆跟社會靠腰,我們不敢冒著風險去作違抗的事情。
向歐洲這些國家的年輕人跟上班族,他們國家教出來的人每個都比台灣日本大陸都還要努力優秀嗎?如果不是的話,為什麼他們有本錢每年放好幾個月長假,還不用怕被開除?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的年輕人想法會跟台灣人一樣,人生的目標就是要存錢要買房,要買雙B嗎?
歐洲人對於人生的想法跟價值觀似乎跟東亞國家差異非常大,有人對於歐洲了解的能出來分享一下嗎?
所以跟一些荷蘭同事來往算是密切,也常到荷蘭短期出差
可以聊聊荷蘭的狀況,但我接觸的至少是有工作的工薪階層,所以只是一個角度,一定不夠全面。
荷蘭的薪資,新鮮人大概1800~2000歐之間,分布跟文理組有絕對相關(臺灣也是),文科會比較低,理工比較高。我接觸的主要是理工方面的,所以大多起薪落在較高的這個層面
荷蘭非常流行騎腳踏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靠腳踏車通勤,因為這也是最省交通費的方法。大眾運輸在荷蘭不算貴,當然以臺灣人的角度來說,應該是貴爆了,他們的InterCity(類似自強號火車),票價大概跟我們的高鐵差不多,但營運速度大概只有130kph,只比自強號快一點。
公車價格比我們的捷運貴一些。
當然以當地的收入水準,其實也不算貴
稅非常重,月薪2000歐的話,大概有30%要繳所得稅。所以換算下來,其實實際收入並不高,尤其考慮到當地的物價以後,新鮮人真的不會比臺灣年輕人好多少。
當地的消費要看狀況,因為薪資普遍是臺灣的2~3倍,所以人事成本非常高,也因此只要是給人服務的地方,消費就會非常的可怕。尤其是以外食為主,在外面吃飯,沒有個10歐起跳是吃不到什麼東西的,大部份餐點都6歐起跳,飲料2.5,隨便吃一餐花掉台幣3~4百塊是很正常的 (之前歐元匯率高真的很吃不消,這兩年匯率低了感覺好一些,但還是不便宜)
但是如果在超市買食材的話,你會發現根本不比臺灣貴。超市裡的食材價格,大多跟臺灣差不多或稍微貴一些(約1~2成)
有些東西在當地超市買遠比台灣便宜(產地問題),主食類,像是馬鈴蜀,價格非常非常便宜,當然想在當地吃到台灣的香蕉或白米之類,價格一定是比臺灣貴許多。但以當地人的飲食習慣,要填飽肚子,自己開伙的成本真的不會比臺灣高。可能自己開伙的成本比臺灣多20%,但收入是200%...所以只要有穩定的工作,吃這方面真的不是大問題,別整天想外食就好了。
車的話,大部份新車(歐洲車)都比臺灣便宜,不過他們的觀念,車子就是移動工具(其實臺灣人也差不多),所以車只要夠用就好,他們對手排、手搖窗的接受度非常高,現在還是滿街手排車在跑,入門款的車很多都配手搖窗,有些甚至連冷氣也沒有。 臺灣的話就是另一個狀況,臺灣人認為車是移動工具,但車內配備很重要,現在如果你開台窗戶要手搖的車,載朋友一定會被調侃很久,但這在當地是非常常見的。然後我也注意到一個狀況,當地的車,隔音感覺都很不好,一樣的車款,臺灣感覺隔音就是比較好,他們的道路品質其實比臺灣好很多,尤其是高速公路。但給同事載高速,就是覺得噪音不小。 不過我試的車不多,可能是特例?
總之買車比臺灣便宜,但他們普遍以買二手車為主,二手車又更便宜了。但養車很貴,除了各種稅金、過路費跟停車費都是臺灣的數倍以外,汽油也貴,大概落在50塊台幣/公升附近。
再加上前面說的,人工很貴,所以車子進廠維修保養都很可怕 (尤其技師是高度專業人員,這些人的薪資更是可怕)
而當地其實自己保養、維修車子的風氣不像德國、美國那麼盛行(也是有,比臺灣常見,但沒有到每個人都自己來的程度,至少我認識七八個當地同事,會自己弄的人不到兩個)
這可能跟區域有關,比較大的城市都是公寓或集合式住宅,像臺灣一樣,住公寓大樓想自己弄車,先天條件就不足了。
不過我有個同事去年買房子,裝修全部自己動手來,這真的嚇傻我了,他們租了一個貨車後斗,貨車頭把後斗拖來,裝滿一車廢棄物載走收一次費用(我不知道要多少錢)
他們從拆除開始,沒錯! 就是自己拆,隔間、浴室磁磚、地板跟衛浴設備.... 工具就用租的,每個人都戴工地安全帽推單輪車,一個人拆,其他人把廢棄物推到貨車斗。上次看到的進度是拆除完畢,接下來要重新砌磚、貼磁磚 & 安裝衛浴。這些都自己弄。我自己是號稱什麼都愛DIY的,但我也沒敢想自己搞到這個程度....
買房這件事的話,精華區當然也是天價,精華區本來就不是給受薪階級住的,這全世界都一樣。但一般平民住的,房價跟臺灣差不多,甚至還低一些。所以買房對有穩定收入的年輕人來說,是可以規劃的
如果考慮到當地收入的話,雖然房價不便宜,但其實是能負擔的。這一點算是屌打臺灣了
整體來說,我看到的狀況是,荷蘭的物價不高,人力很貴,平均收入高但可支配所得沒有帳面上那麼好看。年輕人的生活大多是先租國民住宅(就我們的國宅),開便宜的二手車或不開車,靠腳踏車通勤 + 大眾運輸。
一週通常只吃1~2次外食,大部份都自己開伙。這樣的條件可以存得到錢,通常雙薪存個3~5年,就有足夠的頭期可以買房。一般人的住房大概落在600~1500萬台幣左右。社會福利完整,政府對勞工保障這塊很有力,幾乎不會有加班領不到加班費的情形。
另外荷蘭一個有趣的點是,當地人很講究自律,很多需要收費的地方是沒有人在檢查的
譬如當地很多地方上廁所是要收費的(約0.5~0.8歐,以臺灣人的角度來看很不能接受,放泡尿要20塊)
但通常不會請一個專人來收費,就放一個箱子,自己丟錢。
又或者火車站大多沒有進出閘門,都是在車站周邊插很多感應柱,自己進出站時刷卡。現場買票也是,自己買票,但進出站都不需要刷卡。 當然火車上還是有查票。這就運氣運氣
差不多要結論了
考慮到整體生活條件跟生活環境,歐洲我最想去的大概就是荷蘭了。當地本來就很多移民,所以只要會英文就能通,不一定需要學荷語。 技術職在當地的收入不低,能過上有品質的生活。
在臺灣,一般的技術職的收入雖然也在平均以上,但食衣住行,後兩者在臺灣來說是最可怕的支出,收入只有一半甚至更低,但房價比人貴,車價比人貴。一樣的收入,生活品質真的差一截
最後,我認識的當地人,雖然收入不算特別低,但對用錢的看法跟我們有些落差。該花的錢他們會花,譬如路邊停車通常不會有人開停車單,就是路邊有機器自己去按。但大部份人都會乖乖繳錢,因為這是自己的信用問題 (要是在臺灣的話,可以想見繳費率會低到可怕)
但其他部份的話,即使收入不算低,也仍然是非必要開支不會花,不會覺得自己有能力負擔就卯起來享受生活
我認為這跟當地人看得到未來有關。就算歐洲人沒有像華人這種根深柢固的成家立業的觀念,但當地人還是很傾向買間自己的房子的,當然他們不排斥租房一輩子,但有能力,買自己的房當然還是最舒服的。
因為看得到未來,所以願意把錢存起來準備未來。臺灣現在的年輕人是看不到未來,就算不吃不喝也買不起房,那幹嘛要辛苦存錢? 買點小確幸還比較實際。
yagami7215 wrote:
我的工作對應窗口在..另外荷蘭一個有趣的點是,當地人很講究自律,很多需要收費的地方是沒有人在檢查的
譬如當地很多地方上廁所是要收費的(約0.5~0.8歐,以臺灣人的角度來看很不能接受,放泡尿要20塊)
但通常不會請一個專人來收費,就放一個箱子,自己丟錢。
又或者火車站大多沒有進出閘門,都是在車站周邊插很多感應柱,自己進出站時刷卡。現場買票也是,自己買票,但進出站都不需要刷卡。 當然火車上還是有查票。這就運氣運氣.(恕刪)
這點跟我在2010年維也納旅遊時感覺一樣,不過當時那票是紙卡.自己在門口打上啟用日期
超市物價也不一定都比台灣貴,像罐裝啤酒居然只有0.43歐元,當時約1:40匯率,算下來跟台灣汽水差不多價格
在當地我就天天喝啤酒
bomsori wrote:
這樣薪水太低。每月...(恕刪)
實收1400歐低嗎? 不要忘了,這是指新鮮人,工作數年以後的專業職當然不會是這種價碼
租屋的話,當地的租屋價格比起臺灣的確算是偏高的。應該說,臺灣的房價高,但房租低 (我的想法是,臺灣的房租才真正反應我們的房屋價值,房價是被炒作的)
但以一間在城市裡,還不錯地段的社會住宅,室內約23坪的電梯大樓,(公設超級大),房租約800歐
的確是不小的負擔。不過這樣的條件可以住一個小家庭,在臺灣也沒便宜到哪去
通常會租這種比較有品質的新鮮人,多半是男女朋友一起合租,很少新鮮人有辦法單身一個人就住這麼大的屋子。就跟臺灣一樣,一個人的話,租個5~6坪的套房就好了,想再省一點的話就租個4坪雅房。要租到一整間公寓,沒有個一萬八也很難。(當然看地段)
臺灣的年輕人起薪算兩萬八好了,如果要租一樣品質的房子,一個月實際大概只剩下一萬不到能活了。而在荷蘭的年輕人,就算獨自一人租這麼貴的房子,一個月也還有600歐可以過日子。前面說了,當地比較貴的是人力,住已經扣掉,交通工具如果以腳踏車為主,通勤成本其實非常非常低,剩下就吃跟衣服了。這兩個在當地真的不貴,大型的成衣量販店,常態性的銷售,一件5~8歐的上衣是很好找的。所以扣掉稅、居住等大的開銷,每月還有超過兩萬,臺灣的年輕人大概剩一萬不到。但剩下的消費,當地大概只比臺灣貴10~20%而已。
如果是兩個剛畢竟的情侶,每月扣掉稅後實收2500歐,合租一間800歐的公寓。每月還有1700歐可以用,只要盡量自己開伙,每月存700~800歐是不困難的,一年存上10000歐,以買一間20萬歐的房來說,存四年就有頭期了。你覺得臺灣的年輕人純靠自己,要存多久才有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