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gabu wrote:
真的
以前那個阿扁,法律高材生,知法
真的完全契合我的想法,下次真的不要再選讀法律的了
tracer1000 wrote:
他只是很大方地拿股東的利益當紅利去"照顧員工"
現在股東不爽,紅利費用化了
老闆賺的利潤還是整碗端
員工的收入少了是誰的問題? 是經營者的問題,
...(恕刪)
Arch.Gabriel wrote:
基本上,光看財報損益就買賣股票根本就是錯的,最常見的就是處份土地,當年度eps增加1、2元的這種例子,幾乎每年都有,但你必需把這些業外損益先剔除,才能看出這間公司的經營實力。
同樣的,如果兩間公司市場競爭力相仿,一間有員工分紅配股,一間沒有,你一定認為有員工分紅的能留住人才,值得投資對吧,但是,很抱歉,你光看財報數字,沒有分紅配股的公司,少了這個"費用",損益是比較好的,你反而認為這間比較有競爭力,你一般散戶想從財報去看出真正的營運結果,反而又要回頭把這個"費用"剔除還原才行
對真正在研究財報的投資人,分紅費用化並不能更有效的反應"公司的經營能力",反而是複雜了。
財報的收入、費用事實上都有一個定義,只有這個"費用",是少見的站在投資人的立場,而且還是根本不知道會不會買進成為股東的"潛在股東"而定義,說穿了就是討好眾多小散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