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進修台科博士, 或是再拿一個碩士 (交大在職)

rogerkuo2001.tw wrote:
我真配服那些在台灣教書的教授
沒什麼資源還可以硬擠出研究.....(恕刪)


其實更可笑的是每次聽人說社會科學類是台政,但實際上台灣擠進世界社科類研究排名的學校卻是資源少,學校沒幾個科系,但卻能進入世界百強的大學,不論對錯,也許做自己是一條路,學別人又是另一條路.
也許這就是兩者間的差異吧!





dudance wrote:
老實說把研究生, 博士生當奴材, 或是互相掛名來掛名去, 我覺得是最奇怪的觀念 ...(恕刪)


現在的問題是
研究生,碩博士往往很多都不能用
數理基礎不夠好
不是中字輩大學畢業的
數理基礎都不好
很多當奴才只會當苦工
腦袋行的其實不會很多

在業界實務是考經驗累積
但學術界往往是看你數理程度好不好
很多研究
拼到最後
都是看數理的底子行不行

科大生,就算是國立科大
很多數理也不好
台科也一樣

台大很多都是一路推甄上來的直到研究所
這種數理就很紮實
台大生出國留學都有行情
你大學部全系第幾名
就可以到美國那間學校唸

舉個例子
台大全系第一名進加州理工學院就沒問題 (Caltech是full grant)
但第二名就不一定...
前三名, Berkeley, Standford, Cornell等都沒問題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數理基礎不夠好...(恕刪)


的確是,按你說法台灣應該將大學砍一砍,留下五間搞學術的大學足以,其他人數理基礎不好,根本做不了學術及研究.

該轉科大就轉科大,該產學就產學,苦幹10年可磨一劍,腦袋不行又想搞學術真的很吃力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醫學研究諾貝爾獎得主,連碩士都沒有,前一任物理獎日本led也是苦幹實幹的工程師出身.
社會還是存在一些沒錢做研究,但可搞出轟轟烈烈成就者,給這些人一點點資源,研究成果可比那些被認為腦袋好,但心不在學術及研究者.

好的資源未必能產出好的人才,有時吃苦才能產出好人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給太好的資源往往產出的是白癡而非人才.
台灣濫竽充數的教授何其多,台大教授愛當名嘴,就別留了,給予些許想研究但腦袋中等者或許效用好一點.


bobbycomboy wrote:
該轉科大就轉科大,該產學就產學,苦幹10年可磨一劍,腦袋不行又想搞學術真的很吃力
...(恕刪)


座長敲敲敲桌子了......請會員各自節制。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007/576062.htm


好文分享
http://www.peoplenews.tw/news/a629b0e0-5186-468f-a0a9-2507c03383d5


認真求學,也有可能贏過Harvard學生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007/576309.htm


面板廠友達新任總經理暨營運長蔡國新(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碩士(EMBA))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007/576325.htm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ApIAk9/search#result

成大人出身
http://www.auo.com.tw/?sn=18&lang=zh-TW
捉黑天鵝 wrote:
座長敲敲敲桌子了....(恕刪)


世界就兩種制度
一種如德國模式,小五開始搞社會人力資源分配
亞洲新加坡也搞這種制度,看起來成效還不錯

台灣這種小國,搞英美式制度,不知好或壞

美國這國家是聯邦,最好的影城市集並不集中在紐約
看看中國北京 日本東京 法國巴黎,台北大概都偏集中制度.

美國集世界菁英,60億裡挑人才,日本1.3億裡挑人才,中國13億裡挑人才,台灣0.24億裡挑人才
基數不同,教育方式使用美式,很值得討論.

世界不是只有一個美國值得參考
rogerkuo2001.tw wrote:
現在的問題是研究生...(恕刪)


數理能力不好, 若不是腦袋不好, 只是不熟悉, 倒不是最大問題
在一堆難題面前, 人人都是數理能力不好. 數理要好很難, 但要夠用不難, 腦袋靈活, 長時間有熱情, 倒是重要.

把學生當工具看, 價值只有幾年
把學生當培養的種子看, 未來合作伙伴看, 研究生涯可是有幾十年



dudance wrote:
把學生當工具看, 價值只有幾年
把學生當種子看, 未來合作伙伴看, 研究生涯可是有幾十年
...(恕刪)


圈內人講真心話
https://forum.doctorvoice.org/viewtopic.php?f=23&t=108835


2014年專案助理教授起聘月薪TWD 68255、博士後研究員(Postdoc)起聘月薪TWD 56650。
兩者皆毫無保障。
WANG_IC wrote:
先自我介紹
小弟年近40, 未婚, 電子業,
資歷10來年, 私立電機碩士.
最近有機會去台科大念博士或拼交大在職碩
計畫用 4年/3年 畢業
一個博士,另一個交大, 只能選一個
各位有甚麼建議呢??...(恕刪)


雖然 WANG_IC 說明不再回應,我還是提出我的觀察與看法!

WANG 應該是有懷才不遇之感慨,自認能力強,卻受限於不夠漂亮的學歷。

也因有點恃才,所以回文較為直白。總有些像是 WANG 一樣類型的人存在我們周遭吧?甚至我們自己不也會出現這樣的態度?

我對一路應屆建中台大上來的讀書高手,佩服也羨慕,不得不說除了努力之外,環境與機緣都絕佳之人才較有機會成為如此天之驕子。

WANG 過往求學之路或許不甚順遂,當職場上相信自己能力並期望受到重用時卻不可得,換做是我,也會認為是學歷影響了未來。

當40將至,人生仍有新的目標願意努力,不管現實環境而想一圓名校學歷或博士頭銜,並期待能因此更有成就,至少也爽快了!這是十分理想化的性情,我認為値得鼓勵。

敢於築夢,比畫地自限好多了。

最後,若是我,在 WANG 所設定的兩個目標學校中,我會選台科大博士,除了因為是最終學歷與最高學位,另外,博士就是爽!
捉黑天鵝 wrote:
圈內人講真心話https...(恕刪)


以我在美國的經驗
美國的研發時程長
美國的國家型計畫是10年
可以養出兩代的博士生從無到有
然後技轉到start up Co.
美國常在進行兩種研究
一種是沒人做過的
一種是別人做不到的
研發的風險大
但時程長
有充足的時間驗證

至於SCI paper
SCI是(Stupid Chinese Index)的縮寫
美國名校的Ph.D不用寫Journal paper也可以畢業
一般會寫Journal Paper都是想走教職
不想走教職
不寫老板也不會管
況且老板也不一定要出Journal paper
但會在有名的conference發表自己的發現

IC 類的就是ISSCC, IEDM,...
這種算頂天級的conference
那些SCI paper算什麼...

美國的大牌教授進行的
一種是沒人做過的
一種是別人做不到的

學術成就不用SCI paper來說明

美國的學術與產學本來就可以連接的很好
一些博班學生老板問你要做什麼
開公司?當工程師,還是走教職...
除了教職外
研究都不用寫SCI paper~

創新就是從無到有
美國的環境就是走創新
然後亞洲的台灣韓國中國
看美國研究了什麼
然後趕快跟上~

亞洲大概只有日本比較不會走速食主義
速食主義不會有高深的技術的
台灣那來的十年研究計畫...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美國的研發時程長
美國的國家型計畫是10年
可以養出兩代的博士生從無到有
然後技轉到start up Co.
美國常在進行兩種研究
一種是沒人做過的
一種是別人做不到的...(恕刪)


台灣有五年計劃錢怎麼分啦,怎會沒計劃?
五年花500億,想知道怎麼花嗎??

這邊有案例,請多參考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020810-%E8%81%AF%E5%90%88%EF%BC%8F%E4%BA%94%E5%B9%B4%E4%BA%94%E7%99%BE%E5%84%84%E9%80%99%E6%A8%A3%E8%8A%B1

台灣政府,有重用過科學治國嗎?
文人治國,經濟治國,學醫至上
苦幹做研究,作科研沒有人知道,錢又賺得少,社會說你沒出息
還是搞搞社會運動,學學法律,談兩句經濟,讀幾篇社會科學
將來可以搞選舉,當議員,當名嘴,選總統。
這才是上策
沒有基礎土壤,大學拿再多錢也沒有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