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從事農業,也好過在台灣從事科技業


iem3000 wrote:
澳洲的前百大上市公司...(恕刪)


你是說像 Resmed 和 cochlear這種公司嘛 前百大也才兩家有電子和硬體的
其他有關的都是 IT 服務或軟體

這些公司大多是屬於醫療器材設計 跟台灣的電子業是屬代工不太一樣
電子業大多也都是小公司 你在澳洲呆過也知道中小企業真的不太好做

我去過 resmed 應徵過 不管是什麼職位都至少要有過 exposure to medical industry 你說他是醫療業還是電子業?
rtseng wrote:
你是說像 Resmed 和 cochlear這種公司嘛 前百大也才兩家有電子和硬體的
其他有關的都是 IT 服務或軟體

這些公司大多是屬於醫療器材設計 跟台灣的電子業是屬代工不太一樣
電子業大多也都是小公司 你在澳洲呆過也知道中小企業真的不太好做

我去過 resmed 應徵過 不管是什麼職位都至少要有過 exposure to medical industry 你說他是醫療業還是電子業?


不是百大的不敢說很多,但還是有
Cook medical, NOJA, Intellidesign...etc

如果沒有堅持公司的規模,選擇還有, 當然這幾年是倒了不少
畢竟要拼價格的都免不了外移或倒店
唯有醫療電子比較有機會生存, 像這些產品安裝一套所費不貲, 從器官受損程度的診斷, 適當產品的選擇, 術前評估, 手術植入到術後的訓練, 零零總總總共要花費台幣150萬。然而在專利到期前的20年內, 患者沒有替代性的產品, 只能選擇裝或不裝, 即便專利到期了, 對手仍要經歷10年的追趕期才能生產出性能接近的產品, 在這樣子的產品生命週期(大約30年)與成本結構下, 賣一套可以賺5倍利潤的產品, 就沒有迫切需要將工廠外移。

醫療電子的生產對我來說跟手機的製造沒什麼兩樣
電子系的可以畫PCB板 layout,評估新材料零件,設計test system...etc
機械系的設計模具,設計機殼,機構,置具...etc
一樣是有SMT line把電子零件mount到PCB板上,一樣有無塵室做 wire bonding,
只是在設計變更或是test limit要改變的步驟比較麻煩,再完全備approved過之前要有concession,
要所有部門都review過改變的地方, 要regulatory approve...etc
很多職位都不用exposure to medical industry, 當然是電子業
在我看來有部份工作跟廣達或仁寶的工作差不多吧

半導體業我想是沒有的

IT業倒有一些朋友在做coding

iem3000 wrote:
不是百大的不敢說很多...(恕刪)


現在很多台灣來的都是用 working holiday 這些人應該跟這些公司要找的人沒辦法連上
你說的這些就算是找海外的大概都是要 457 才行

coding 的就認識很多了 不過十年前 coding 都外包去給印度現在才又回來

rtseng wrote:
現在很多台灣來的都是...(恕刪)



打工度假簽真的很難申請,我只看過一個例外,我有一位同事就是working holiday 身份被公司擔保的,一位愛爾蘭的小姐,來澳洲之前在Nokia當品保工程師,所以在雪梨旅遊時認識公司裡的人把她推薦進來的。領了兩年公司擔保的最低薪(當時是48000澳),不過在取得身分的瞬間就跳到八萬了(因為她跟老闆說不調薪我就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