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wu0536 wrote:
所以我還是認為 , 當年用已開發經濟體身分加入WTO所犯的策略錯誤 , 這才是造成台灣
現在窘境的最主要因素 .
我以前跟你一樣認為是加入WTO害慘台灣外銷元凶
其實是當時「時空背景的交錯織疊下」,讓你去針對WTO
容我多嘴敘述早期故事
WTO害慘的是台灣迎接開放後國內產業無法面臨國際競爭
產業不轉型只有等死,私人產業更是不用講,導致某些產業紛紛加速夕陽化
致使製造產生產業加速西進,錢進中國,債留台灣
中國比台灣早"一個月"加入WTO,可以說時間點幾乎是一樣的
其實在加入WTO之前,也就是李登輝時代
產業老早就開始紛紛西進大陸,因為大陸市場當時根本太廉價,太封閉
就像早期的台灣
中國政府當時出地出錢拉攏台商過去開疆闢地
台商吃到甜頭,吃好道相報,一間一間五鬼搬運過去
台灣政府發現西進越來越嚴重,出手阻擋
當時老李還用"戒急用忍"
這時候台灣根本還在WTO門外,原因就是中國
中國一方面吸引台商借用台灣國際貿易的深厚成功經歷,一方面在國際上阻饒台灣加入WTO
等到2001年中國終於拿到貿易及格門票,台灣才能著老大後面以「台澎金馬特區」名義加入
2001年這時候,中國老早就不是以前的中國,WTO對外開放人家有的是沿岸土地,廉價市場,誇張的人力
人家有的是吸引各國投資實力,全球熱錢往中國年代
相反的,台灣勞工意識高漲,引用外籍勞工降低成本,政黨輪替,面臨的是開放後國際產業紛紛競爭,
同時間加入WTO,當時「時空背景下的台灣跟中國」形成截然不同的兩個面
在當時如果你是製造業老闆,聽到中國市場的廉價與龐大,你絕對不會留在台灣的
而你會把你在台灣賺錢套模式複製到中國再賺一次...
能去中國賺錢,誰要留在台灣轉型呢?
2016年的今天,新南向政策,為何台灣當局者總是迷阿...
都把自己看很高尚,人家都是土?
正義帥劍士 wrote:
我以前跟你一樣認為...(恕刪)
我同意兩岸關係起伏對台灣經濟外交影響非常之大 ~
事實上當年台灣不僅無緣參與WHO(世衛) ICAO(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 , 甚至連
免簽證國數目 , 2000~2008年間都是維持在五十幾個一直無增長哩 !! 拖延進入WTO
境遇(WTO於1995年成立)在當時有識之士眼中只是其中一個必然結果罷了 .... 當然
後來WTO談判策略失誤 , 致使台灣用已開發國家身分加入 甚至連米酒一瓶都要180塊
錢這些破事與兩岸關係的關聯性相較之下並不大就是了 ~~
不可諱言 現在對岸無論國力或是經貿實力 , 與2000時已是天壤之別 , 如真要打壓 力
道肯定比16年前大得多 ! 所以未來台灣是否會重蹈當年覆轍走入死胡同 , 抑或是能維
持過去幾年的兩岸關係和緩狀態 ... 這就考驗領導人智慧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