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_1116 wrote:
我的忠告是:
working holiday對於年輕人提昇外語能力,感受異國文化,增加國際視野及累積自己的現金等都可能是有助益的,只是幫助的幅度與找的工作及自己的努力有關
但是,真的不宜過久,尤其是出於個人工作生涯的規劃
我認同K兄提到的對於公司主管或招聘流程來說,working holiday的經歷加分真的是不多,甚至對某些主管來說可能有減分的效應...(恕刪)
我常常在思考「媽寶」、「靠爸族」的問題
很多年輕人被上一代罵「媽寶」、「靠爸族」
但這些所謂的「媽寶」、「靠爸族」,不都是上一代教養出來的嗎?
「媽寶」的媽媽、「靠爸族」的爸爸,不就是正在罵年輕人「媽寶」、「靠爸族」的人嗎?
上一代養出了「媽寶」、「靠爸族」,卻又罵這批人是「媽寶」、「靠爸族」
所以到底「媽寶」、「靠爸族」罵的是被教育出來的年輕人,還是教育出「媽寶」、「靠爸族」的上一代?
現在整個台灣的社會氛圍鼓勵年輕人多出去看看世界,增加自己的視野
所以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出國打工渡假,體驗人生
但同時間台灣卻又存在另一種質疑、甚至是不認同出國打工的氣氛(對啊~很多人出國打工就是去當台勞啊,不然勒?就跟台商美其名找台灣人外派,實際上也只是從台灣找廉價勞工、去不同國家繼續當奴隸差不多的意思,只是去澳洲、老闆是澳洲人;被台商外派、老闆是台灣人的差別而已,當然高階外派的狀況不同)
真的是很矛盾的一種社會狀態
但不可否認打工渡假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未來到國外打工渡假的人只會愈來愈多
公司不可能永遠遇不到這一批新的「海歸派」
與其質疑年輕人的這些經歷,為什麼不試著去了解現在年輕人的想法?
btw、打工渡假在國外被稱為gap year,在歐美很盛行
歐美大多都是剛高中畢業18、19歲年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