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u dhabi wrote:
我完完全全同意你的想法
可惜你看每個版都在批評台灣產業缺乏競爭力云云的,如果今天在位的覺悟程度不夠高,早就被覺醒青年帶著走,不去做覺青最痛恨的"救產業" - 救觀光,救出口,救農林漁牧,救私立大學,救流浪教師
.(恕刪)
我常跟朋友說,與其說知識就是力量,不如說知識就是武器
知識普及化後,大家都有武器,但我們能不能利用這武器改善自身的經濟條件,改善生活品質
我們年過60的長輩生活在困苦的時代甚至是戰亂時代,在種種不穩定的條件之下,
他們只能靠自身的努力去改善,今天大家知識普及了,但膽識卻不一定有前人那麼多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不就是自古以來不斷重覆的例子?
abu dhabi wrote:
我完完全全同意你的想法
我常常接觸一些小型加工廠跟小型傳產,我也知道他們的能跟不能在哪裡,所以每次我聽說什麼產業升級打造品牌什麼的高調就在翻白眼
不是不能做,只是每個人都只會期待別人去做,不是自己做
.(恕刪)
"產業升級打造品牌"這類高調,該不會學者在講出來的?
真正的學者是那些職場上的創業期老板,他們利用能用的資源創造出一片天地
我前老板就是從國中學歷,從修車師傅轉型成經營俄國汽車改裝零件的人,最常說他是社會大學畢業
並且賺錢後還會幫助週邊弱勢家庭,讓他們做半成品加工賺錢維持生計
並勉勵我們"有才能的能要幫助更多的人,不要吝於分享,這樣才能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