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聞寫著大立光 員工分紅平均90萬 只感覺台灣好可悲

Lorenzt1982 wrote:
很多時候 自己不...(恕刪)


很多時候 自己不懂的東西少評論
這句話回敬給您吧~
雜誌那種東西是學校還有在看
業界做系統根本沒時間看那種東西
光去面板廠說真的系統還真落後
還在那邊猜啥背景猜人看雜誌在跟你談東西
10年前看到的就是一堆不懂裝懂還裝懂的
現在競爭力輸了也是剛好而已
只有內鬥(逗)的能力一直很強.
幾天沒上來,
看到這串討論真的快笑死,
一堆不懂會計實務的人在那邊幻想,
如果用面值發股票給員工有問題,
會計師早就在財報上簽註保留意見了,
外資評等也會下降,
哪來本來賺錢會變虧損的問題。

股票又不是公司自己想印就可以亂印的,
金管會跟證交所又不是裝飾用。

給員工分紅入股的股票哪裡來?
如果A公司資本額1000萬,
表示他發行1000張股票,
先不管法定保留資本公積那些的,
今年盈餘有200萬,
公司決定100萬盈餘轉增資,
100萬保留現金,
也就是這家公司可以多印100張股票,
除權後流通的股票張數變成1100張了。
然後盈餘的50%用現金發給股東,
所以股東就可以拿到每股1元的現金股利。
那盈餘轉增資的100張股票哪裡去了?
就變成公司庫藏股,
也就是持有人是A公司的股票。
給員工分紅入股的股票就是從這些庫藏股來。

但是庫藏股在公司財報上的科目,
不是公司資產而是股東權益,
所以給員工讓員工分紅入股,
員工也是股東,
對財報上的股東權益根本沒有影響,
並不是做假帳。

再說還要集保三年,
也就是三年內這些股票並不會在外流通,
投資人還有三年的時間可以考慮要不要繼續抱股。
但是股票的玩法就是要有低有高才有錢賺,
除非是抱著我就是要死守賺股利的想法,
但是這也要逢低買進才行啊。

唯一有差別的是公司庫藏股不參加配股配息,
轉讓給員工的會參加配股配息。
但是對股本高的大公司來說根本差異不大。
就為了有人不爽這差一點點的配股配息,
以前員工是開心的賣肝,
現在員工的肝不爽賣了,
不知道這些股東現在有賺比較多嗎?

黑麻 wrote:
老實說現在工程師很多都都抱著賺口飯吃做好自己本分,公司有沒有發達不甘我的事情,又不會多發。

這就是現在的真實情況,公司能不能交貨誰管你,員工現在都拿勞基法出來頂

以前真的看在錢的份上誰管勞基法,現在錢沒了就是身體要緊
悲酥清風 wrote:


這就是現在的真實...(恕刪)

大哥說的沒錯!身體重要!
今天大立光大漲跟員工也沒任何關了!


Ciris wrote:
了不起都是你在說的, 不過至少他的平均月薪以經贏超過一半以上的勞工.
你又賺了多少?貢獻多少經濟給台灣呢?

我賺多少跟台積員工薪水不到美國一半有什麼關係?
費用化以後
台灣公司就是發不出國際級的薪水給一般員工
拿的比過去少還沾沾自喜
只能說眼界太低
其實分紅費用話是正確的
因為發股票是拿別人的錢在當獎金
賺得錢繼續留在那些資本家手哩,連出錢都省下

要不要發獎金其實是看公司良心
看公司有多少良心願意把賺的錢分多少比例出來
所以大立光的良心就值90萬

panda0722 wrote:
幾天沒上來,看到這...(恕刪)


"但是庫藏股在公司財報上的科目,
不是公司資產而是股東權益,
所以給員工讓員工分紅入股,
員工也是股東,
對財報上的股東權益根本沒有影響,
並不是做假帳。"

問題就在這一段之後的分配問題 ~

分紅費用化之前:
1. 以股東權益作為獎勵分配給員工
2. 分紅機制不明確,引發會計制度無法稽核的問題

事實上,分紅費用化就是很單純的把原本想要分紅給員工的盈餘,用很單純的模式納入預算、會計制度。

過去的分紅費用化模式很容易淪為欺騙
a. 欺騙股東 - 100萬的盈餘轉增資,卻分配給特定員工。
b. 侵害股東權益 - 因為把盈餘轉增資,股份變多,稀釋原股東股票價值。
c. 欺騙員工 - 員工的努力不再當下獲得報酬、獎勵


以您提出的案例,大可以讓員工分紅100萬現金。有心投資公司的員工自然可以利用取得的獎金去認購公司股票。

想想看,為何同樣是100萬的盈餘分配紅利模式,改成分紅費用化以後,許多公司就不再分配高額的盈餘給員工?

maxboss wrote:
其實分紅費用話是正確的
因為發股票是拿別人的錢在當獎金
賺得錢繼續留在那些資本家手哩,連出錢都省下
要不要發獎金其實是看公司良心
看公司有多少良心願意把賺的錢分多少比例出來
所以大立光的良心就值90萬

這就想到當初宏達電正賺錢的時候

我朋友在宏達電潛規則是12點之前不能下班

雖然他一年的收入是我的兩倍(分紅費用化之後大幅降低)

但是他們公司EPS是我們公司的數十倍

我就跟他說你們拼死拼活讓公司賺那麼多錢

拿到手裡的也才比我多一倍,還是在我們公司CP值高

JasonQ wrote:
以您提出的案例,大可以讓員工分紅100萬現金。有心投資公司的員工自然可以利用取得的獎金去認購公司股票。
想想看,為何同樣是100萬的盈餘分配紅利模式,改成分紅費用化以後,許多公司就不再分配高額的盈餘給員工?

你可能要先搞清楚面額和市價的差異
才能了解其中的奧妙
再說
大部分的公司費用化以後分配給員工盈餘的比例不太可能變少
只是以前用面額換股票 現在直接給現金
用面額換股票跟拿現金用市價買股票可是大大的不同啊
現在科技部想用公款補助每位海龜回國的博士,還不如恢復員工配股用票面價計算有用吧!不白花冤妄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