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kid wrote:
所以會這三個問題就...(恕刪)


現在情況是有大學基礎學歷的很多人這三個問題是答不出來的,那這大學文憑有何作用?
基本的+-*/英文、數理等等這些很遺憾都是有標準答案,個人的創造性與變化性這都是在基礎之後的事!

這問題確實李遠哲要承擔99%的責任,當時的教育部說什麼都不算,只有李先生說了算...
事實上現在前段的學生壓力更大,書本也沒減少過!100%大學錄取率氾濫成災,反而以前有職業學校、五專等等更有多元性!

在我那個有聯考的年代,大學生哪怕是差的大學幾乎都有相當的程度而且出社會薪水都不會太差...現在-.-??
現在遇到有能力的年輕人都是建議往外闖或是自己創業,只要肯做真的是比領人薪水好,當然若是遇到肯給的那只能說你機運好!
畢竟現在多數的雇主能壓多低就多低,原因就是大學生泛濫到看不太出來差異性在哪?

我也是為前雇主賣命十幾年...從事銷售方面的行業(從銷售、客裝、服務、廣告文宣、到環境衛生啥鬼都要做都要包),從25K>>36K停了10年,我自己創造的純淨利每年都是我薪資百倍,但雇主每年都喊沒賺錢...有賺錢我一定不會虧待你......但老闆卻連買兩棟市區透天...換大車...兩個小孩都英國留學...-.-

好險因緣際會自己做了簡單小生意,整個收入才比較能跟付出畫等號,所以真的建議有能力的人往外闖或是自己創業,自己肯做拼的都是自己的!!!
不利用Google跟全世界接軌,難道去圖書館找幾十年前出版的古書?
又不是人人住在國家圖書館隔壁,或是旁邊就有一流大學的圖書館可以查到答案。
而且,現在全世界的財富有多少在Google、FB上,那才是現在台灣要去跟全世界搶錢的平台。

你提出的三個問題,只會讓我覺得你只是想找公司的行政人員(或基層的公務人員),
企業現在要的是搶錢的人才,從技術上搶錢、從業務上搶錢,什麼國字、英文字、數字,很重要嗎?

你有看過百萬業務每天在做效益評估嗎?都是他的幕僚在做吧。

noritsu wrote:
這三個問題跟工作有...(恕刪)
每次一有人發這種穿越文就會引出一堆年薪百來萬的年輕人
01果然是臥虎藏龍
但是有幾個是真貨,有幾個是氣不過呢?




就讓我們慢慢的繼續看下去

NBA惡漢 wrote:
常常看到年輕人在討...(恕刪)



也不能這樣說 環境變成如此
當初政府的政策要負一大半的責任
廣設大學的錯誤政策才導致整體技職跟學力貶值
企業當然不願意用更多薪水去聘請人才

雖然說同樣環境下還是有人月薪10幾萬甚至更多
但相對的對比以前環境的確更加不友善也是不爭的事實

不如讓那些年薪上百萬的年輕人來教教軟大叔跟草莓族怎麼樣能努力獲得年薪百萬?

NBA惡漢 wrote:
基本上我們這狀況也是這樣,只是覺得怎麼差那麼多,剛出社會試用期都不敢請假,就是怕請了之後試用期沒辦法過,現在看這些新人有6成試用期都很敢請,工作態度好的很好差的就跟你講的一樣一直滑手機,看到他們這樣真的不想在講下去。
我知道我po這題目一定被砲,但是我只想讓他們知道,工作態度是很重要的,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
...(恕刪)



但是我在我別的客戶那裡遇過積極..認真..上進的年輕人態度很好...
我問了她一些他們老闆的用人態度..
她說她是75後段班的,最近才剛回公司上班.
之前請了一陣子的長假是"過勞"
她說公司老闆敢給,拿不了的人自動會離職..
因為工作高壓..

心裡不禁想說也許老一輩的..
先低薪再看能力加薪這樣的法則..
其實己不適合年輕人了..

而我公司和你們公司碰到情況很像丫..請一堆人來..都...不怎麼努力..
薪水低沒錯..但我們都明白...多數公司的政策
一開始不會開高薪..(基本薪資開始麻..)
新人工作也會比較鬆讓他們熟悉環境..
然後視能力再調薪..這種模式..
在這樣的環境比較優秀的人也不會來..
久而久之...碰到的都是一些烏魯木齊了.......
都是自以為自己很優秀..在公司待久了也會加薪的人...
其實他們並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優秀......
嘲笑我們認為常識缺乏的事,是為了凸顯自身的優秀,好讓我們在複雜的社會中,逃避自我其實很無知的事實。

noritsu wrote:
我提出這三個問題是想讓各位知道不是大學畢業就是高薪的保證...(恕刪)


大學畢業不是高薪保證,試問這件事情有多少大學生不知道??
而本職學能的重要,大概連高中生也知道,
請問您是要突顯甚麼?
這掩蓋不了您看不起年輕人的事實,
三個問題答不出來就能當成整體現象,
我倒想知道閣下是準備了多少數據母體來接受驗證?
別的不說,要不要假設一下,
請那些以為自己本職學能很強,態度很正確,又能吃苦耐勞的成功人士,
放下一切資源,從零開始來跟年輕人競爭,
哪個敢說自己一定能贏?年輕人會的東西,你們又會多少?
現在風行世界的新創產業,
每個構想每個概念,都試圖在改善世界,
有幾個是由老頭主導的,倒是舉個例聽聽看

對小弟而言,我拋出來的問題如果下屬當下無法回答,
我也不那麼在意,反正半小時之後,
這些年輕人就是有辦法透過自己的方式找給我答案,
我想重點是你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甚麼,
而不是只會用陳舊的單線思維來解決問題,
我寧願給一個甚麼本職學能都沒有,
但是很願意找方式來對應工作需求的年輕人一個機會,
我卻不想用一個本職學能很強,
但永遠認為自己的經驗最有用的人進入團隊,
所以我的公司裡全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
他們很容易犯錯,但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們不怕犯錯,
今天他們可以甚麼都不是,明天他們就有可能是顛覆世界的人,

最近公司來了一批韓國工程師裝機台,

軟體工程師 :月薪15萬台幣

設備工程師 : 9萬台幣

我當製程工程師月薪約5萬台幣,

感!

難怪翻譯說他們韓國人看不起台灣人,態度很高傲。

薪水低是誰的問題?

人家還只是韓國小廠,

我待的公司是世界大廠。見笑死!!
原PO以偏概全是不對的,固然有些不知進取只會抱怨的年輕人,
但大多數的年輕人比較偏向無奈。

台灣經濟起飛的時候,老闆肯投資,公司也不斷擴張,
當時一個年輕人進到公司,往往抱著夢想打拼,通常也能得到回報,
現在不景氣,老闆不敢投資,能省則省,上面永遠不會有空缺,
上面老屁股又佔著位子不放,心裡難免恐慌。

另外,我個人認為大學和技職的比例確實失衡,
但大學明明培養了很多人才,是老闆不會用,
我舉個實際聽聞的例子,某家具製造業請了個設計系的畢業生,
結果老闆要她照著以前師傅畫做的家具出圖就好,
但老闆在開會時,卻說他們要轉型,要高利潤,這合理嗎?

再來就要考慮通膨了,現在實質薪資是比以前價值更低,
雞腿便當都從50漲到90了,覺得年輕人抱怨不實際的老人們,
請你們先把你們出社會的薪資打個6折,看會不會覺得難以生活。

jenfang1209 wrote:
以前剛出社會的時候,上一代的人跟我們講一代不如一代(心理OS:共三小阿)。現在工作十多年了,也有下一代年輕人出來工作,才深深的感覺上一代講的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耐操。不過,現在這個環境年輕人保護的愈好或愈民主,對他們是好嗎?我認為不一定是。...(恕刪)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