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點出了台灣的重大問題-少子化, 它讓學校找不到學生, 教授都快失業了, 它讓很多產業找不到勞工, 只好拼命進口外勞, 錢都被外勞賺走了, 它讓很多年輕人眼高手低, 寧願在家閒晃, 也不願去工作! 鄉民們, 不要再打嘴炮了, 回家打炮多生幾個小孩救經濟比較實在...
stockholm wrote:
科學園區很多都是2個...(恕刪)
太激動與抱怨的態度對你的生人不會加分,有什麼規定要一定發2個月的獎金,即使全部都照勞基法的文去走,也沒有規定要有多少個月的獎金,獎金是要獎勵你的辛苦付出與公司回饋給員工,壓榨勞工我覺得也是很不公的偏激言論,如果今天沒有基本薪資會如何? 老闆薪水給的太低自然會加碼請人來幫忙賺錢,不願意花錢投資在人資上那就是一個惡性循環,有賺錢→請多人→加薪→福利→分紅→入股,小氣的老闆不願意多花錢請員工,這種公司也不會有太大成就,靠人力付出的事業肯定需要多花點錢請人幫忙賺,怕人才流失自然會多付出來留住人才。
你在求學時什麼都不懂~~你會跟老師說:給我錢~~我才要學,給我錢我才要爆肝唸書,給我錢我才要背公式,等到你學業專精了~~獵人頭公司就大把的錢來請你去貢獻所才,學技術就是這樣了,學的精不怕沒人發現你的好,學不精→換老師→更努力→精益求精,練功的過程是苦的~~~~果實是甜的。
20年前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傳統產業,
這份工作我作了11年,
因為離鄉背井,也在公司提供的簡陋宿舍住了10年,
公司是責任制,一開始辦公室是沒有冷氣的,有時候也要到現場操作機器,
三餐自理,每天工作約13~14HR,
前兩三年中,每年總有幾次因為工作做不完,DEADLINE要到了,
通宵加班,隔天繼續上班,連續上班36HR的經驗,
休假的情況則是從一開始的月休1~2天,
到公司股票上市後的依照勞基法,變成月休6天,
薪水也從一開始給我的37K/月的薪水,
調整到中階主管的84K/月(不含獎金),
由自身的經驗,
我一直覺得: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的]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
隨著自我能力的提升,人脈的累積,公司對你[信任度]的提升,
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掌握住它就會水到渠成,
如果只是一味怪外界環境不好,不願去學習,不願先苦後甘,那是很難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