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人均所得何時能趕上韓國??

其實說一堆什麼員工要如何提升素質
老闆要如何分享利潤給員工、善待員工都是空談
其實真正的癥結還是台灣太小國力太弱了

我記得我看過一個研究
要能撐起足夠規模的內需市場好像要X千萬人
而韓國人口是足夠的,台灣人太少了
(以上記憶有點模糊,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規模經濟大家應該聽過吧,沒到一個規模連品牌要建立都很困難

而國力又太弱了 …
別的國家可以印鈔票 ,進而讓其他經濟體買單
台灣能嗎?誰鳥你?!
澳洲的公車司機有比台灣的公車司機開車技巧更好嗎?
但為何澳洲的公車司機薪水的絕對值可以比台灣的高
因為整體澳洲的國力比台灣強 ,如此而已




假使台灣人均趕上韓國, 貧富不均也趕上韓國如何??
結果魯蛇還是魯蛇, 而且過得比在台灣更慘, 有錢的還是少數份子

以台灣大學生競爭力放到韓國, 絕大多數都是魯蛇的份

congydu wrote:
泰國曼谷已經比台灣台北貴了...
若要比鄉下那我沒話說...

你比曼谷我也有話說
我記得曼谷人均所得是18000台幣左右, 台北是45000左右
你不會都只去觀光區, 都只去買台灣有的東西, 都只吃遊客比較多的餐廳, 然後說曼谷比較貴吧, 那我真會暈倒....

哎呀跌倒 wrote:
韓國自殺率很高喔...(恕刪)

韓國人生活壓力遠大於台灣, 哪像台灣職場甘苦談這麼歡樂啊, 根本是職場歡樂談
韓國學生補習絕對不會比台灣少
因為韓國十大財閥就佔據全國80% GDP, 每年工作職缺也就幾萬個, 學生根本搶破頭要進
而財閥財大氣粗到政府根本動不了他們
台灣人還挑剔22K的工作, 韓國人不進大企業就只能過跟台灣領22K一樣的生活
雖然說基本工資是台灣兩倍, 但物價也是兩倍

花椒伯 wrote:
等台灣可以獨立或是...(恕刪)


等韓戰爆發的時後台灣所得就會贏韓國。不然就等奇蹟出現!
高端洋氣上檔次 wrote:
其實說一堆什麼員工要如何提升素質
老闆要如何分享利潤給員工、善待員工都是空談
其實真正的癥結還是台灣太小國力太弱了

我記得我看過一個研究
要能撐起足夠規模的內需市場好像要X千萬人
而韓國人口是足夠的,台灣人太少了
(以上記憶有點模糊,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規模經濟大家應該聽過吧,沒到一個規模連品牌要建立都很困難

荷蘭、瑞士、比利時、新加坡、香港...的面積都比台灣小,人口也比台灣少!

應該說已人口比例來說,台灣高端高薪的產業太少,高薪的工作機會不夠多,所以消費力不夠
而工作機會變成滿街都是店面和到處都有夜市,這些小生意在供給大於需求下,老闆賺得不多,員工薪水也不可能高
meridian wrote:
因為韓國十大財閥就佔據全國80% GDP, 每年工作職缺也就幾萬個(恕刪)


韓國中小企業可是有三百多萬家
占比國內數量99%
中小企業之平均薪資約大企業之46.9%。
https://info.taiwantrade.com/biznews/%E9%9F%93%E5%9C%8B%E4%B8%AD%E5%B0%8F%E4%BC%81%E6%A5%AD%E5%AE%B6%E6%95%B8%E9%AB%98%E5%8D%A0%E7%B8%BD%E9%AB%94%E4%BC%81%E6%A5%AD%E6%95%B8%E4%B9%8B99-9-952925.html


台灣中小企業有一百多萬家
出口額占比1X%...
占台灣出口額比重
大的也就大家熟知的那幾家...
說台灣是中小企業導向
這........

台灣的中小企業
真要一家家論源頭
恐怕都是那幾家大財團
或老企業的子孫公司

台灣的財團
拉起來也是一大串
綿延不斷
深根台灣各角落
等政府把補助抽掉,盤點沒營收的公司,讓該倒的公司倒一倒,重新洗牌吧
而且前面黃金10年人家在轉型,我們國家在炒房地產,現在已經...光是電子支付專利,全部被阿里巴巴註冊的差不多,台灣的銀行一件都沒有,忙著借錢給投資客炒房,現在發覺了只有等待被宰殺,不然就是收掉

bravelion wrote:
中小企業之平均薪資約大企業之46.9%。...(恕刪)

家數不是重點, 重點是10大企業就佔了韓國GDP 80%
台灣10大企業有佔台灣GDP 80%嗎? (鴻海算進來有, 但鴻海根本99%都不在台灣, 本來就不能算GDP...國內生產毛額)

而且你的數據也表明了, 在韓國進大企業月薪台幣10~11萬, 不進大企業5萬
以相對物價來說, 不進大企業就等於在台灣領22K, 好一點25K這樣, 進大企業等於在台灣領50~60K

我也說過了, 要讓台灣人均所得趕上韓國很簡單, 放任台幣自由交易就好了, 肯定升值20%以上
人均GDP 23K馬上漲到28K, 超越韓國了, 如果台幣升值60%, 那都能趕上日本了
表面上光鮮亮麗, 結果出口為主企業都倒光光, 有比較好嗎
meridian wrote:
家數不是重點, 重...(恕刪)


幾大占多少那不是重點...
一個國家能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
總強過聽都沒聽過的中小企業吧

重點在於一家企業能為國家及社會
創造多少正面效益與提升多少生活水準
而不僅是增加企業家族或個人的財富
當然
政府和百姓的監督 扮演重要角色囉
決定企業的走向和路線
總不能有山就挖 有海就倒
有地就圍吧

我看不出
那些靠台灣吃飯吸百姓血的財團
動不動就說活不下去 要政府拿錢出來救的
比其他國家的大企業好到哪裡去耶..
很多人還以這些企業為榮
只能說...
被賣了還幫別人數錢喔

歐對了
韓國社會是相當競爭
但貧富差距 車價跟平均房價
比台灣還低喔
這兩樣可是大支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