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馬桶 wrote:有人真的抓不到重點從頭到尾只是藉機酸台灣科技業從業人員卻看不清楚他自己也是站在相同的處境上 你中文看來沒念好你知道甚麼叫酸? 吃不到葡萄才會說葡萄酸所以是閣下在酸吧,我有需要酸園區的工程師?我不少時候一直在說園區也有過正常生活的"老工程師",倒是你酸得要命,見不得那些能過正常生活的工程師誰會去"酸"四十歲就要被裁員的工程師? 想不通
北七社社長 wrote:其實仔細檢視台灣的科...(恕刪) 台灣的科技業分好幾種,Pc,nb業,手機業,半導體製造業,光電製造業,軟體業Ic設計業Pc,Nb,手機,半導體又有分工廠類還是研發類的研發類的技術成分多,比較可以幹到40,50歲工廠類的,就比較慘了但工廠類的又佔大多數。美商因為工廠早就沒多少了所以幾乎都剩技術含量高的所以幹到40歲的比比皆是台廠有的是整間公司都是製造部門,有的有少部分部門是研發部門,所以情況自然遠不同於美商。所以也不能一甘子打翻台灣科技業,譬如mtk不也開始威脅到龍頭Qualcomm了Tsmc更是ic 代工業的龍頭那園區都是這種公司好不好?可以的話當然很好,問題是不是人人都能做研發類的。所以這些公司,這些工廠也有他們存在的必要。否則會有大量的失業人口。
sentrayang wrote:中文正常的人都知道重點在跑哪去啦?你卻把重點放在老工程師上。 標題在談"老工程師"的"前途"不是嗎? 你的重點是沒前途等死了,我的重點是你的命比較差一點園區一樣有公司在重用"老工程師", "老工程師"正在努力打拼中你中文才有問題吧,講不了了就開始跳針了,不肯面對工程師有很多種這樣的事實,光會講一堆苦力當全體
tracer1000 wrote:你不講,這邊還以為園區台廠都是沒有RD的"科技業" 這邊討論的是相對風險,我個人認為幹科技業RD中年危機的對風險是比較高的。科技樹點錯的話中年可能就GG,因為通常是整個產業一起完蛋,看看那堆作Notebook的吧..
someonepoor wrote:這邊討論的是相對風險,我個人認為幹科技業RD中年危機的對風險是比較高的。科技樹點錯的話中年可能就GG,因為通常是整個產業一起完蛋,看看那堆作Notebook的吧. 你說的沒錯,科技日新月異這年頭很多電腦的當紅炸子雞工作內容在十幾年前根本少見或不存在確實有壓寶的風險,你說的,Notebook本身都快垮了,像Acer去了半條命,工程師GG,這一切都是命但是如果沒壓寶風險,但做到四十多歲也GG..那連賭一把的機會都不存在了,不是嗎?
親愛的馬桶 wrote:他其實要說的是他公司在竹科的分公司很好, 而不是"很多公司"接下來他就要切入重點了因為他們是美商是美商是美商美商才重視專業才尊重專業園區台資公司都很爛了解嗎 我來說說我所待的美商吧...上面tracer1000文章中提到年紀大的工程師可以去做architecture,沒錯,有這個缺,但是己經被地主國占缺了,而這位仁兄(architecture)理應如tracer1000所說的,要看整個系統,寫design document. 但事實上沒有,都是菜鳥寫,他負責看,看不懂還要菜鳥一再的解釋,說到他懂。 到頭來,你說這位architecture能有多強? 但偏偏他是地主國的員工,他就是占大位。就我看來,外商最注重的是外語能力,能溝通才有機會,能力再強都沒有用。 這點與前面提過的"能力強大家都需要你"的論點不同,強的不一定會出頭,中間就永遠會有另一個人幫忙"溝通"。 身在外國的總公司永遠不會知道誰強,只道台灣這邊有somebody能處理,然後只要找窗口把問題丟過來就好了。 窗口就是將軍,有強力的頂多就是士官長。雖然樓歪了, 但我想提供另一種聲音 ---專業能力是需要外語能力協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