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Kang wrote:
禍害台灣的就是李遠哲教改無誤。
台灣企業有七成表示找不到適合人才,台灣失業率最高的就是30歲以下年輕人,他們說找不到適合工作。
所以不要再講「大學生待遇」,依照人口平均素質,大學生本來就該只有20-30%,是台灣用人為的制度讓大學生突破90%,你明明不是大學生國家偏偏給你一個大學生的頭銜。問題是社會上真的需要這麼多大學生嗎?事實上需要更多的技術人才,進而導致企業沒人才,人才沒工作。這不只對年輕人不好,對國家經濟發展也是傷害。
我也很討厭李遠哲,我並不是為他辯解,但是問題不只是單單這麼單純。
常常聽到台灣企業找不到適合的人才,也常常聽到學生抱怨所學不符合職場,但是學校為什麼要適合所謂的職場?學校不應該是某某公司的職前訓練所,企業想要甚麼人才難道自己不需要培養嗎?不想播種只想收成,就只想等著別人訓練好直接利用?
去年柯P說過:來實習我還花時間教你,沒收學費就不錯了,還給你薪資?,
實習為什麼不用薪水?實習不是坐在底下聽老師講課,實習當然應該付薪水。實習薪水可以少一點,職前訓練本來就是公司理應支出的成本,為什麼這種準備工作彷彿不關企業的事?
什麼都不教育指望別人會?怎麼可能。就是要教了以後新人才會,爾後才能分擔工作,這是一種事前的準備跟投資,連做到台北市長的人腦中都還只有撿現成的想法,難怪民間企業更是如此。
多荒謬阿,需求者不用負擔任何責任與成本,只是出一張嘴,更離譜的是還一堆人也這麼附和,這真的合理??????
一堆人厭惡政府跟財團掛勾,一堆人口口聲聲貫老闆,但是也一堆人自覺或不自覺的當財團跟貫老闆的喉舌。
"""以下都是我自己腦補
還請01的各位大大不吝賜教"""
1. 外勞做的工作(如工地):
那邊的薪水台灣人一天的薪水大約是1100-1500左右 (GOOGLE來的 就以這為準)
然後外勞薪水是20000左右 (搜尋01站內所查到的資料)
所以台灣人只要做20天薪水就跟外勞一樣多
接下來就是多做多領
但台灣的年輕人"普遍"(我承認我是)較不願意做粗重的工作
(PS:用普遍是因為身邊還是有認識的人在做這類的工作)
所以外勞多 ≠ 台灣起薪低
2. 台灣起薪偏低的原因
主要跟大學生滿街跑有間接關係
以前你要大學畢業難度較高
所以能念到大學畢業就表示至少你的知識水平是有一定水準的
所以企業主願意付出較多的薪水聘請你
但反觀現在滿街都是大學生
企業主無法直接以學歷判斷優劣 (除非你是台清交)
故只好給較低薪水做為觀察
以及N年前22K政策的關係
導致多數企業只願意以22K聘請新鮮人
(除非是特殊科系或是有專長之人 工程師就不只22K 也沒有這麼多人只有22K我知道 但我上一份工作起薪真的只有22K)
BUT!!!
就是這個BUT!!!
起薪低無訪
但應該要給予調薪機會
才能彌補那起薪的的狀態
但...
真的每年調薪的企業有多少?
調薪幅度大的企業又有多少?
月薪22K做一年之後調薪5%也才1100
BASE太低導致調薪幅度無感...
(小的不才 在前公司待兩年之後才調薪2K 喔 是全公司調2K 不論年資 科科)
3. 企業過度COSTDOWN
相信有一些大大家裡是開公司、開小吃店...等等
或者是以前在學的時候有稍微學到過
人力成本在一個公司(不論是公司或是小吃店)都佔了約40%~50%
有的企業甚至更高
所以如何從人力成本上去COSTDOWN變成直接影響較大的部分
試想
你要是個10人企業
月薪25K跟22K 10個人就差了30K
可以讓你多找一個人了
但10個人就可以做11個人的工作了
為什麼要多找一個人呢?
一來一往你就省下了30K
但也間接導致了低薪環境
(再說一次 我知道有些人起薪不只22K 公司老闆也很願意開薪水給你 我很恭喜你 但那畢竟是少數...不然大家的痛苦指數也不會這麼高了)
4. 政府無法有效與工商界討論
前兩天看到的新聞
工商界幾個要求看到我都差點吐血了...
一是要求加班費計算方式調整(我的解讀就是下修加班費的意思)
二是不准員工的特休假增加
三是基本工資不准調
四是指定林全跟柯建銘搞定工商界要求
說真的
企業都可以這麼氣勢凌人的要政府做事情了
這樣怎麼讓人民相信這個政府有辦法照顧/鞏固勞工權益呢?
希望台灣的就業環境可以越來越好
貧富差距不要越來越大
房價所得比也能減少....
哀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