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可否認,在澳洲,1百多年來,聲譽卓著的公立精英中學,為澳洲未來培養大批中高階人才。每天早上在雪梨中央車站及北雪梨車站,可以看到眾多莘莘學子在這兩個車站轉公車去雪梨男/女中及北雪梨男/女中。這些精英中學的每個學生的家庭經濟都不一樣,但是這不妨礙他們接受教育的權利。
有人說進精英中學得補習,但是胡同學的採訪提到,他家境不好,只有去參加模擬考,考初中及考大學,全靠父親陪他苦讀。
而且在這種 5% 錄取率的初中入學考試,就算是去補習,也不一定能考上。
我曾聽過有某所頂尖精英中學的家長說,某某科老師被某所私校挖角,在P&C會議上要求校長趕快找好老師來填補缺額,但校長只回家長一句話,我們學校之所以與眾不同,不是因為老師無與倫比,而是因為學生們出類拔萃。
雪梨女中及墨爾本男中的校長在主流媒體採訪中,都說他們是抱著培養國家未來領導人的心態來辦學。現任澳洲聯邦國庫部長, Scott Morrison, 就是胡同學畢業的雪梨男子中學的老學長。
學校可以有公私立之分,但是沒有好壞之別,學生及家長應該看家庭經濟環境及學生特質來選擇適合的學校。
英雄不怕出身低,未來的成就是靠自我奮鬥換來的,就像主流媒體一致看好胡同學未來不可限量,因為他懂得努力與感恩。
看到華人第二代在紐西蘭及澳洲頭角崢嶸,這不就是第一代移民的心願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