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的老工程師最後都跑哪去啦?

tracer1000 wrote:
標題在談"老工程師"的"前途"不是嗎? 你的重點是沒前途等死了,我的重點是你的命比較差一點

園區一樣有公司在重用"老工程師", "老工程師"正在努力打拼中...(恕刪)

敢問貴公司年齡的人力結構為何?
是三角形? 梯形? 長方形? 還是倒三角型?

我就講講自身經歷好了, 我待過幾家公司, 都是三角形. 你要說RD? 我自己就算是RD.
第一家大公司, 每年進公司的RD有多少人, 沒十來個也有七八個.
二年多後組織調整, 好險自己還年輕, 也還算認真, 沒被裁到. 過了幾個月自己生涯規劃自己閃人.
此時同梯留下來的剩一半.

第二家小公司, 一年後營運不善, 裁了幾個可能績效較差的工程師(有年輕的有老的), 幾個行政的.還好自己夠努力, 也沒領到資遣費,有領資遣費的年輕工程師後來據說找到了另一個工作. 過了幾個月, 眼看公司快不行了, 自己也閃了. 該公司後來就真的不見了.

第三家中型規模公司, 待著待著適逢金融海嘯, 也是組織調整, 優退了好一些人, 好險自己績效還算可以. 年紀也不夠大, 所以也挺了過來. 有自願優退的, 也有非自願的, 有的就真的退休了, 有的當然就摸摸鼻子找工作. 此時我看他們應該也不超過45歲才是. 後來我還是閃人了(再不閃過幾年應該就閃不了了). 跟我大概同期的, 大多是見到其他好目標, 老早就換了. 留下來的還真的只剩主管職.

現在公司, 超過40歲的比例看起來比前面幾家多了一點, 但人力結構也勉強只能算梯形.也許還可以撐個幾年吧. 過幾年要是又遇到不景氣, 就難講了. 當然我也相信以自己的專業, 還不至於這麼容易遇到. 但世事難料, 公司經營情況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自己有想過, 要是當真遇到, 就邊加強英文, 邊找工作, 邊準備考公務員. 有機會找到工作就繼續做, 要不就花點錢來去唸唸EMBA拓展拓展人脈, 再不行就只好努力考個低階公務員混口飯吃吃.

我也超過40歲, 我也還過的好好的. 也還在幹RD努力打拼中. 但我不會上來說也是有其他公司重用老工程師. 是你們自己命比較差一點. 因為這根本不是樓主問的問題. 我所待過的公司都是三角形, 都有裁員優退過. 命比較差的人還真不少. 畢竟上的了檯面的好公司也就那幾家, 即便撐的久的也勢必會遇到不景氣, 有公司的股價都能從一千多掉到一百多了, 你說年紀大會沒影響嗎?

要說有倒三角形的嗎? 真的有, 傳產很多, 公教也有. 科技業? 我還真沒見過.


tracer1000 wrote:
那請問重點是甚麼?重...(恕刪)
sentrayang wrote:
要說有倒三角形的嗎? 真的有, 傳產很多, 公教也有. 科技業? 我還真沒見過.


我是覺得大家都是瞎子摸象

我不會說你說的不對,但不代表我說的就不存在

我前面老早就講過了,並不是所有四十歲以上的工程師都能被重用

當然有命好命不好的差別,也有運氣,公司對員工的態度也是因素之一

前面不一堆人酸外商裁員不手軟嗎?

那不也反過來是指臺商不裁員嗎? 那不裁員,你四十歲之後呢? 自慚形穢離職?

按這樣的推論,臺商應該未來會一大堆"老工程師",因為公司不裁員

但是偏偏又跟大家的結論差太多,貌似老工程師們都人間蒸發,離開業界去自生自滅了

這不是很矛盾嗎?

倒三角形不存在? team裡面只有一二個三十歲以下的菜鳥,其它四十歲或接近四十的工程師有六七個

這很奇怪嗎? project做得好好的,大家熟門熟路,默契佳,做事快,吃飽撐了天天換血?

而且現存的系統,也是資深工程師最熟,不是嗎?

很多事不是那樣絕對,我不會說我講的就是園區的全部,工程師有百百種,工作內容差別也很大

有的賞味期非常短,有的卻很長,

IT來講,好比公司的DBA...公司DB天天換新產品嗎? database都是整天找菜鳥來maintain嗎?


tracer1000 wrote:
我是覺得大家都是瞎子...(恕刪)

我是覺得大家都是"瞎子摸象"~

這句話我常講,
早有體認就不會常跟別人吵嘴.

tracer1000 wrote:
我是覺得大家都是瞎子摸象
我不會說你說的不對,但不代表我說的就不存在


哈哈, 久久沒進來這棟樓看, 發現tracer1000 大還在用自己獨特的觀念獨戰群雄,
真是佩服萬分!

redial wrote:
哈哈, 久久沒進來這棟樓看, 發現tracer1000 大還在用自己獨特的觀念獨戰群雄,
真是佩服萬分!


這有甚麼好戰的

有的工程師命苦,有的工程師命好,頂多就聊聊自己看到的園區工程師的工作環境罷了

何來獨特觀念? 說好命的工程師也是有的,這叫獨特觀念嗎?
大家換一個想法來看;

往好的方向去想,狀況不一定更好,但也壞的有限.
往壞的方向去想,只會更壞................

在職場上,每家工程師的價值是由老闆來認定,不是由工程師自己來認定,
做一份工作,不僅僅是賣時間,賣經驗,賣技術給老闆,
對資深人員,更要想:
從這個工作中,我有沒有辦法再提升自己,幫助我找到下一個更好待遇的工作....
如果沒辦法提高自己的價值,而你那套又被 junior engineer 學會了,
老闆不砍你,砍誰?

郭台銘說過,找公司要3對:
1. 進對產業 (對資深人員來說,這已無法改變!)
2. 進對公司 (對資深人員尤其重要!!!!)
3. 跟對人 (才能讓你在公司中努力累積的成果,不會被瞬間reset!)

對資深人員的職涯規劃,也適用.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redial wrote:
哈哈, 久久沒進來這棟樓看, 發現tracer1000 大還在用自己獨特的觀念獨戰群雄,
真是佩服萬分!


其實大家各自陳述自己看到的面向.

沒有什麼戰不戰的.

何必只要沒附和, 就講成是戰呢??

hello

leftsurvivor wrote:
郭台銘說過,找公司要3對:
1. 進對產業 (對資深人員來說,這已無法改變!)
2. 進對公司 (對資深人員尤其重要!!!!)
3. 跟對人 (才能讓你在公司中努力累積的成果,不會被瞬間reset!)
對資深人員的職涯規劃,也適用.


其實在科技公司, 各產業興衰很快.
這時候對, 二十年後, 整個產業就不見了.
就跟偶像歌手一樣, 工程師大概只能賺二十年. 其他時間就拿這二十年累積的資產轉職.
不過現在沒有以前的股票分紅, 除了少數很賺錢公司以外, 待在其他科技公司,
20年累積的資產恐怕只能花個5年就被房貸跟小孩拖垮了.
台灣的科技公司不像美國的科技公司, 很多都是長青樹, 累積了五六十年的專利.
台灣科技公司可能20年後整間公司都不見了, 再怎麼資深的工程師也得回家吃自己.
沒辦法, 整個他所知道技術已經完全不被需要了. 整個domain knowledge都淘汰了.

hello
macacafly wrote:
其實在科技公司, 各產業興衰很快.
這時候對, 二十年後, 整個產業就不見了.
就跟偶像歌手一樣, 工程師大概只能賺二十年. 其他時間就拿這二十年累積的資產轉職.
不過現在沒有以前的股票分紅, 除了少數很賺錢公司以外, 待在其他科技公司,
20年累積的資產恐怕只能花個5年就被房貸跟小孩拖垮了.
台灣的科技公司不像美國的科技公司, 很多都是長青樹, 累積了五六十年的專利.
台灣科技公司可能20年後整間公司都不見了, 再怎麼資深的工程師也得回家吃自己.
沒辦法, 整個他所知道技術已經完全不被需要了. 整個domain knowledge都淘汰了...(恕刪)

長青樹,也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再造、整併、裁撤、換血,業內人都目睹過背後有多少人被迫離開
看看鐵血賈柏斯進出蘋果幾次, 那種身心所受的壓力非常人能承受, 或許就是罹癌早逝因素之一
產業興衰分合是不分台灣或國外的,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對比全球科技業起伏, 再貼切不過


kills55555 wrote:
上面tracer1000文章中提到年紀大的工程師可以去做architecture,沒錯,有這個缺,但是己經被地主國占缺了,而這位仁兄(architecture)理應如tracer1000所說的,要看整個系統,寫design document. 但事實上沒有,都是菜鳥寫,他負責看,看不懂還要菜鳥一再的解釋,說到他懂。 到頭來,你說這位architecture能有多強? 但偏偏他是地主國的員工,他就是占大位。
就我看來,外商最注重的是外語能力,能溝通才有機會,能力再強都沒有用。 這點與前面提過的"能力強大家都需要你"的論點不同,強的不一定會出頭,中間就永遠會有另一個人幫忙"溝通"。 身在外國的總公司永遠不會知道誰強,只道台灣這邊有somebody能處理,然後只要找窗口把問題丟過來就好了。 窗口就是將軍,有強力的頂多就是士官長。
雖然樓歪了, 但我想提供另一種聲音 ---專業能力是需要外語能力協助的。


嗯,這是另外一種聲音。

小弟所屬部門的工程師累得要死,但是部門大老闆給最多的卻是一位完全無技術底的旅美歸國ABC,因為公司的某位極高層是美國人,review時整個部門只有這位ABC能做有效和完整的溝通。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