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yen wrote:
兄弟 做人要有誠信,當初是因為經濟狀況良好,沒人要去為國家做事,所以政府用了退休保障來吸引大家進到公務體系工作,但等到這些人努力工作半輩子退休了之後,現在的政府卻慫恿人民一起仇視他們,說他們領太多錢是國家的米蟲,好了 政府跟人民的誠信沒了,優秀的人才沒人敢去當公務人員,國家就慢慢墮落,而你還是沒錢了,兄弟啊 眼睛要雪亮一點,不要跟著政客起舞,他們要的是選票,那管什麼國家百年基業,撈一大票就跑了,管你人民生活多苦,社會對立有多嚴重。...(恕刪)
當初的18%是以當時的定存利率12%+5成(6%)才變成18%。而當時台灣通膨嚴重,銀行定存利率就我印象中有看過9.8%的。後來台灣經濟下滑不斷降息,但這個18%卻動都不動所以才被檢討。
而被檢討的這群人為了轉移焦點,就開始編謊言說“當年軍公教待遇太低沒人要做,所以政府才給18%“,但事實是:18%是按當時的定存利率加五成下去算的,跟軍公教人員有沒有人要做一點關係都沒有。當時全民隨隨便便定存都有10%以上。
但這樣的榮景並沒有持續太久,經濟泡沫後利率一直降,人民的荷包也一直降,唯獨某一塊族群的18%堅如鐵壁般動也不動。如果按當年的算法(定存利率+5成),那現在軍公教人員的優退應該是1%+0.5,也就是1.5%而非18%。
政府的誠信應該及於全民而非僅限於軍公教人員,這個不公不義的18%如果要繼續存在,就應該全面恢復成當年的定存利率,也就是10%以上。誠信應該擴及全民,怎麼可以只允諾要照顧特定族群呢。
再說公教人員,早在3-40年前高普考還未盛行時就是給特定人士走後門之用,先從雇員開始做,有正職缺就直接補上去,當時的說法好像叫“詮敘”,當時是根本連考都不用考但要有關係才進得去的機關,根本不是像那些說謊者所說:是因為沒有人要去做所以才給優厚福利。(當時還可以黨職變公職,黨國不分)
政府的功能是合理分配財富,而不是從全民身上去掠奪然後去照顧特定族群。18%是全民在買單,而我們這些買單的人卻連說不的權利都沒有,這是什麼社會我也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