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香港生活了近3年的大陆人,离开之前感慨一下香港生活的一些辛酸


ncvt wrote:
3年前吧,那個小妹大...(恕刪)




所謂的掩埋是,高架鐵路下面是泥沼,在已經完成搜索救援的這節車廂無法拖出,又妨礙救援的情況下,只好讓其掩入泥沼,方便大型救援設備進入施救
哇!不懂你的不正確是啥
活生生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又不是虛構,也不是意識型態,
是哪點不正確啊,
去排排看香港迪士尼沒被插隊再上來嘴砲還來的及,

笑話!還你
你把海洋公園這麼爛,貴國應該要馬上把國寶熊貓要回去啊,
1999年就放任國寶在水深火熱的未改建又難玩海洋公園,這說的過去嗎?
看樣子台灣果然沒有貴國大器有籠子就可以養熊貓了,
團團圓圓我們可是細心照料,不敢怠慢,住最好,用最好,還生了隻小的圓仔

好啦!貴國是全宇宙最強的,這樣可以有30公分嗎?





Kanyil wrote:
這個不正確.殖民時代...(恕刪)


這個不正確.
殖民時代的香港,沒有你想的那麼好.所有權力握在英國人手上,華人是二等公民.沒有政治權利,一般生活受到歧視,很多社交場合不太歡迎黃種人,再早一點甚至連山頂都不歡迎黃種人.
96年可以如英國人的優雅在維港看海? 只怕是被英國人使喚,一句“hey boy“你就必須滾的遠遠地讓白人主子看海了.96年前的香港有秩序?笑話!96年前沒有油尖旺,灣仔?
96年前的海洋公園纜車沒人? 當然,因為在2003重新開發之前海洋公園很爛很難玩.
真的不用這樣美化回歸前的香港,或是醜化回歸後的香港.還是一句,多數大陸人沒有別人想的那麼差,多數台灣人和香港人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
Kanyil wrote:
這個不正確.殖民時代...(恕刪)
Leo-tw wrote:
哇!不懂你的不正確是啥
活生生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又不是虛構,也不是意識型態,
是哪點不正確啊,
去排排看香港迪士尼沒被插隊再上來嘴砲還來的及,

笑話!還你
你把海洋公園這麼爛,貴國應該要馬上把國寶熊貓要回去啊,
1999年就放任國寶在水深火熱的未改建又難玩海洋公園,這說的過去嗎?
看樣子台灣果然沒有貴國大器有籠子就可以養熊貓了,
團團圓圓我們可是細心照料,不敢怠慢,住最好,用最好,還生了隻小的圓仔

好啦!貴國是全宇宙最強的,這樣可以有30公分嗎?...(恕刪)


我指的是您所提出的對比沒有一點正確。也許您個人的運氣特別不好,但您一個人的經歷不能代表所有人的經歷。

您看來沒看清楚我所寫的就回了文,相當可惜。這樣淪於意識形態,一言不合就給人戴帽子,不是文明溝通該有的做法。

-MoRA- wrote:
2014-07-03 17:15 #177
回文私訊連結引言收藏回報iOS
買不起樓是蟻民不努力的錯
隨地便溺是搞衛生的錯
捷運太擠是上班族不願多等一班車的錯
滿街乞丐和假和尚是福利不夠的錯
奶粉被淘光是香港人不去走私的錯
雙非兒童及後續問題是法制的錯
不支持與大陸接軌是崇洋
遊行示威是媚外

這樣一個爛城市,大陸人想盡辦法要來
偏偏沒多少人想在大陸生活
官富權2代,統統找機會到外國,何解?


最簡單的一件事,你提的問題哪項不是香港人自己可以解決的!?
買不起樓,香港以前有公屋,現在也可以限制香港籍以外的人購房。
隨地便溺香港法令是可以抓,可以罰款的,就照規矩來啊。
捷運太擠如果是遊客太多,就限制陸客,2003年要大陸開放更多城市自由行的也是香港,
深圳一簽多行也是香港開放的,香港要收就收啊!
香港滿街乞丐?香港的乞丐算少的咧,而且去北京行乞賺的都比香港多,還大費周章去香港乞討!?好笑!
奶粉更是笑話中的笑話,香港是自由港,有人要買你就進貨啊,有生意還怪生意太多?這是什麼商業思維?
你看過麥噹噹說太多人要買大麥克所以不能賣的嗎?
雙非完全是香港政府自己選擇的,對照組澳門,就完全沒這個問題。
別忘了現在香港叫什麼,不是香港共和國,不是中華民國香港特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和中國大陸接軌本來就是正常的,要不然港英時期幹嘛要和英國接軌?
遊行示威不代表媚外,但是香港人沒在英國統治時遊行示威爭取民主,現在有了普選,反而還想要更多?
還回味起以前當殖民地人民的日子,既然如此,我覺得中國大陸也不用搞什麼假面具了,就直接把香港當殖民地統治,省得麻煩。
至於澳門,就照著計劃普選,時機成熟就完全普選,給香港看看。
講點離題的東西
樓主的心情我有很深的感受
其實在大陸我碰過的人情味與感動是我在台灣、越南、柬埔寨都沒有遇過的
2010年的時候我外派到上海
我所居住的小區樓下就是一間上海生煎包
每天我去光顧吃得就是一份生煎包+一碗豬血湯:5+3=8塊人民幣
吃到老闆都認識我了
直到有一天
預算燒光,全身只剩10塊人民幣
我去吃午餐,猶豫了一下,只點了一份生煎包沒有湯
當生煎包端上桌,老闆也順便送了我一碗豬血湯

那碗豬血湯
我到現在還記得
吃到嘴裡的感覺
老闆也過來同桌坐下,和我打招呼
問問我的狀況
那碗湯,我記得是和淚水一起喝下的.....

chillymanmk2 wrote:
講點離題的東西樓主的...(恕刪)


說實話,依我在兩岸生活經驗,說素質與生活習慣,大陸人確實不如臺灣人,沒辦法,畢竟臺灣經濟起飛與教化過程都比大陸早。

但論到什麼人情味,臺灣一點都沒有自己吹得那麼好。大陸人普遍相對而言性格直爽,不計較細節,臺灣人心防重,含蓄,很難交朋友。

andanlandiandm wrote:
所謂的掩埋是,高架鐵路下面是泥沼,在已經完成搜索救援的這節車廂無法拖出,又妨礙救援的情況下,只好讓其掩入泥沼,方便大型救援設備進入施救

你應該再補一句:「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BEIOWOLF wrote:
最簡單的一件事,你提的問題哪項不是香港人自己可以解決的!?
買不起樓,香港以前有公屋,現在也可以限制香港籍以外的人購房。
隨地便溺香港法令是可以抓,可以罰款的,就照規矩來啊。
捷運太擠如果是遊客太多,就限制陸客,2003年要大陸開放更多城市自由行的也是香港,
深圳一簽多行也是香港開放的,香港要收就收啊!

你說了老半天就是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香港政府是十分缺乏民意基礎的,
特首不是普選出來的,
前陣子看到民調大部分港人認為應該限縮中國客自由行,
如果香港特首是普選產生(當然必須是沒有篩選機制的真普選),
候選人只要提出限縮自由行、取消一簽多行、禁止雙非兒童享福利等2項政見就可以撈不少選票了,
問題是香港特首無需向選民負責。


BEIOWOLF wrote:
遊行示威不代表媚外,但是香港人沒在英國統治時遊行示威爭取民主,現在有了普選,反而還想要更多?

簡單問你,
你覺得以文明程度而言,
英國、中國孰優?
港人就是在"被回歸"和中國日漸融和後發現許多問題香港政府背離民意,
而即將公布的普選方案又是預設篩選機制的假普選,
這種普選有等於沒有、這種普選解決不了香港的問題,
所以港人才起身爭真普選。


BEIOWOLF wrote:
還回味起以前當殖民地人民的日子,既然如此,我覺得中國大陸也不用搞什麼假面具了,就直接把香港當殖民地統治,省得麻煩。
至於澳門,就照著計劃普選,時機成熟就完全普選,給香港看看。

如果你爬文看過澳門的歷史,
你會發現澳門人一向是親中國(共)的乖乖牌,
即便如此,
前陣子澳門也發生了2萬人上街示成的情事,
你不會天真的以為老共會給澳門真普選吧?
mysea2000 wrote:
我覺得香港最大的問題在於產業結構有問題,工業與農業佔得比重太小,服務業比重太大,科技業似乎沒有見到香港有什麼動靜。我見過一些香港的年輕人,有文化的有學歷的就去做金融,地產,讀書少的就去做零售。輕鬆又省錢,感覺這種都不是長久之方。內地以後會有更多類似上海自貿區的其他自貿區,會搶走香港不少生意。香港的未來,不好好規劃改進,我覺得不那麼明朗。至於政治訴求,我沒有特別多感想。有些行為,在我看來是折騰,也許我的境界知道了求溫飽,求發展,政治議題從來沒有沾過


我覺得香港人對大陸的敵意(其實許多台灣人也一樣)來自於自身的地位被威脅
大陸四大城北上廣深,三個和香港有直接競爭關係。往年大陸封閉,香港人買辦做的樂歪歪,哪有閒工夫管英國給不給香港民主,不要妨礙老子賺錢其他隨便你搞。
現在改革開放了,上海要搶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廣州深圳珠三角地區要搶香港轉口港地位,香港人開始坐不住了,以前老子比你們有錢100倍不止,現在居然要低聲下氣作你們生意,這種心態很深層,卻非常真實。

香港人會做什麼、能做什麼?可以說除了金融業以外,未來香港所有產業面對大陸競爭都將全面潰敗,這比台灣慘多了,台灣科技業固然不長進,但有深厚基礎有人才,要在大陸全方位快速發展中站一個位置是可能做的到的,台灣農業也有精緻化的發展前景。那香港呢?除了搞金融、地產、開賣場,香港有什麼產品或服務可以站上世界舞台?這完完全全是香港人自己的責任,不要一直牽拖沒民主。如果今天香港沒有回歸,我敢保證香港經濟一樣被大陸打垮,這不是看不起香港,不過是回歸歷史規律而已。

這次的占中運動,我個人覺得是很愚昧的,太多香港人太天真,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怎麼樣的狠角色,席近平上任後這些作為還看不出來?他絕不是向胡錦濤搬做事瞻前顧後扭扭捏捏。過去中國累積30多年的能量,席近平是要來收割的,人家已經卯足全力要跟美日越菲印周旋,你香港什麼時候不亂,偏在這個時候要跳出來扯後腿,果不其然馬上得到一張警告意味濃厚的白皮書。香港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時間換取空間,任何躁進到一定程度,就準備恭迎一國一制。

p.s. 話說我一直很納悶,香港理工大學世界排名這麼前面,香港竟然在科技領域沒有什麼對整個亞洲或世界有影響力的科技公司,實在是很弔詭的事。
cwyu1003 wrote:
有關雙非的問題,做出...(恕刪)
在一個搞地產、搞金融就能賺大錢而政客又不必為選民負責的地方,
你覺得香港政府的施政會去思考產業結構的問題嗎?
有必要辛辛苦苦去搞電子業或其他工業嗎?
當然沒有必要,
香港連水、電都沒有建立自給自足的供應系統,
完全依賴中國,
更別說是為了安全考量而減少產業對中國的依賴,
香港最近對其東北地區的開發有很大不同的聲音,
港府的施政仍然是向財團建商傾斜。

並不是香港乖乖的不吵不鬧就會永遠有一國兩制,
鄧小平口頭承諾的只有50年不變,
當然中國政府在這50年中也會讓港人習慣一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免得2047/7/1時適應不良。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