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泡泡 wrote:
有人可能跟父母拿錢...(恕刪)

黑泡泡 wrote:
都35~40歲還是這樣,
就是自己的問題,
怪不了任何人!!




這點我是認同的,剛出社會你可以怪背景不夠硬、學校不夠好等等,但過了40歲還是沒起色,那就真的是自己問題.
venginton01 wrote:
第一點
如果你有能力,這社會是不可能讓你只領22K,幾百萬人領40K~50K,為什麼偏偏你領不到,一堆人分紅百萬,為什麼偏偏你領不到,一堆人當醫生、律師、CEO為什麼22K的人沒辦法,這是你們自己的問題吧,難道要怪這個社會不給你們當醫生、CEO的機會?還是怪這個社會不給22K的人領50K的機會?這不是很諷刺嗎?...

還有一點, 現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發酵
不過因為還沒發生, 所以先取了個工業4.0的名詞來用

anyway, 所謂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現在幾乎已經被定調為AI革命
意思就是利用大量的統計數據, 讓機器自我學習成長, 取代以往用人力來進行的高重複性的工作
這個產業會在2030~2040年左右達到高點, 所以未來沒有22K了, 只能領22K的人會直接失業
而能活下來的職業是什麼? 統計數據少, 需要用人來做創造, 決策的工作, 像是先進機械設計維修, 律師等等, 也就是沒有大數據可以參考的情況
而這些人現在領的薪水就已經不低了
meridian wrote:

還有一點, 現在第...(恕刪)



再次的認同,我在母校對大四生演講時曾經提過類似言論,很多未來工作屬於產線作業員、餐飲服務業等等已標準化一貫性流程的職缺千萬不能當成長期的工作選擇,主因一部分已被機械人取代,在過去10年機械人還是屬於高價品及不普及的年代,這言論被視為荒謬,但現在一台產線用的智慧型機械手臂,歐美製降到150萬起,而日製的則已降到100萬初起,一個作業員如果年薪35萬,買一台智慧型機械手臂三年左右可回本,未來企業主會更傾向用機械手臂,就如你說的,原本坐領22K的人不只沒有選擇機會,且將不復存在,面對失業。


以我在工業界所看見的銷售速度來看,一例一休直接促成了智慧型無人工廠的進展,至少快了3年,機械手臂的銷售量在這幾年與其他工業設備的銷售量相比是逆向成長,這些資料在外商手上都可看得見。


現在這些人(22K)還有5年~10年可以轉型,錯過了就真的會被社會淘汰,這個道理並不難懂,也不需要大學畢業才能理解,只需要停止抱怨,正視問題,為自己做好打算,好日子就快結束了。
venginton01 wrote:
日製的則已降到100萬初起,一個作業員如果年薪35萬,買一台智慧型機械手臂三年左右可回本


呵呵
就是有這種不懂愛裝懂的人

手臂確實是不貴了
便宜的50就有

但是
你以為買支手臂就能用?
不用系統整合?
不用製程更變?
不用試驗測試?
損耗的時間成本也不用錢?

這些成本,遠遠大於一支手臂的售價好嗎!



venginton01 wrote:
以我在工業界所看見的銷售速度來看


以我在工業界所知悉的,除非是10億以上資本的大廠
對於小公司來說,這仍是遙不可及的預算案阿
你一定是瘋了 wrote:
以我在工業界所知悉的,除非是10億以上資本的大廠
對於小公司來說,這仍是遙不可及的預算案阿...(恕刪)

有那麼難懂理解嗎?
不只萬年22K會面臨失業的命運
傳統小公司也會面臨淘汰的命運

任何產業都會有藍海階段, 紅海階段, 併吞整合再造階段, 那些小公司可以生存是因為現在還有湯喝, 未來連湯都沒有了
記得我剛剛說的, AI革命的高峰期預估是2030~2040, 不是現在
而2040之後就進入成熟穩定期, 基本上這時候開始, 22K全部都要變成0K了, 之後又要開始醞釀下一階段工業革命(或許是生物工業或新能源工業?)

meridian wrote:
有那麼難懂理解嗎?...(恕刪)

都已經進入AI時代,首先要懂的謙卑
別把未來講的那麼肯定
AI世代危險職業前幾名包含醫生,律師
更不用說以前的金童交易員現在可能比不上高頻交易
從22k到2200k都會面臨挑戰

連馬斯克,祖克柏等人都不知道AI會走向何方
咱們就別亂預言未來一定如何了
你一定是瘋了 wrote:


呵呵
就是有這種...(恕刪)



50萬機械手臂? 你去ABB詢價看他們理不理你,ABB已經算機械手臂一級大廠,你50萬是台製還陸製的?


ABB機械部門在台北,別拿個鳥東西出來比雞腿。
ichirohiro wrote:


都已經進入AI時...(恕刪)



他們怎可能不知道會走到哪!知道什麼但有些話不能說,他們是公眾人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