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家人跟女友的反應,我覺得是可以理解,但僅供參考的,感想如下:
我們的社會普遍認為學歷決定工作環境、薪資所得。大學學歷儼然成為一種基本要件,哪怕很多人進了大學思維不見得有太程度的改變。所以當他們不看好,認為這樣的批發業沒有前景,其實也反應著他們不認同產業的發展前瞻性,甚至是社會地位。(試想,如果你今天批發的是歐洲香料,他們的反應會是?)
既然外婆是上上一代的人,她的生意經營與服務對象自然源自於當時的社會需求;但現今的我們大多脫離那樣的背景,連熟都不熟了,說認同是不大可能的。
切入正題,廢話太多了。
我很支持年輕人重新經營這類傳統「家業」的這番動機。在此推薦閱讀一些關於青少年對於農業的貢獻:為何選擇迴游?他們如何以傳統農業為本,結合新一代的經營方式(產與銷方式及結構上的改變)?最最重要的又是:他們為什麼決定這麼做。
雖然從你的文中我目前似乎只看到,你之所以有意願接手,是因為你認為它還擁有市場、商機,也就是經濟的部分。但為了真正能長久經營,寫下屬於第三代的另一段故事,我真心建議你可以從現今臺灣傳統產業及、自然生態、飲食習慣⋯等引發的所問題去作思考。當然,那勢必會是長久的習題,且決定權在於你的心。
加油,我相信每一份產業與其他合作夥伴或對手應該能有打造一個和諧共處的緩衝區,對社會有新的影響力與回饋。支持你!
攤子可以換形式、老闆可以換人、商品可以更加多元,但不變也不段在變的的,是身為經營者的觀察視野與信心。
哪怕現況在他人眼裡是沒有未來的,充其量也只能解釋你們的價值還不重疊。唯獨如果想要翻轉,勢必不是從0開始,可能是從-5,是條相對辛苦的路。一路上會有很多人誘惑你,用各種刻板印象、輿論壓力去削減你的戰鬥值。不過,這樣才刺激呀,why not?
其實我也想到一件事,不過這不知算不算題外話⋯就是,生活中充滿各種實習機會,這些都關乎著你能擁有怎樣的應對方式與眼光。就算這關大家沒放行(吵到不行,不戰先敗),那,轉個彎換個名義不也⋯呵呵
自行想像,總之,鬥志夠強,你不用發問也可以立馬上路:)P.S. 其實,很多大學科系不也被普遍認為是說「沒有市場(錢途)」?意指畢業後只能做某些事情,賺不多錢blablabla。許多聰明的人走到某個瓶頸時,會開始忍不住懷疑自己所看到甚至是經歷的,而我相信你應該是那個正在開發潛能的人。
重新建構那些已經被建構出來的,人生。
共勉之:)
她都會說貧窮夫妻百事哀了.
那你菜市場一個月1x萬跟去外面給人請一個月做的要死不活的才4萬多的話.
哪個是屬於她所說的那種呢!?
錢只要不是非法來的就可以了.
是因為你女友不懂所以才會說出那種話,你自己也接觸過你自己最清楚了.
賺錢不用分哪個比較高貴哪個比較卑賤,會這樣說的人基本上都是社會歷練不夠.
去問問看出社會5年以上的人,你再說以上的條件給他聽的話,保證會不一樣的.
我小舅也是在菜市場裡面賣水果的,一個月沒多少30~40萬自己跟老婆外加請兩個人.
這還只是平均值而以,旺季的話都高過於這個.
真的只有不了解的人才會去形容菜市場怎樣怎樣.
我學生時代說話都大聲,現在反而出社會久了很多事情我都不太敢說太滿.
很多事情都是超過於我們想像的...
說累...我只想說出社會賺錢有哪個不會累得呢~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