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1234 wrote:今天你要用基礎人才 你會用16歲無經驗 23歲無經驗 還是33歲無經驗到底是你沒清楚表達你的想法還是我的觀念有問題 ...(恕刪) 要 33 歲出社會,當然要家裡有辦法養到 33 歲。以前家裡沒錢,出來當童工的也多的是。
bear1234 wrote:跟你分享一下小弟的工作好了也算是專業領域 同業各公司入行最低門檻都是"本科系畢業生"三年前 景氣還不錯時 月入28K 早9晚6 幾乎天天加班至21:~22: 假日偶爾去月收入約34K左右 年終1個月後來因個人因素辭職 回老家 順便轉換跑道今年又回此領域 不同公司今年景氣差 目前公司24k 無年終 偶爾加班 加班費都不到1K...(恕刪) 好奇是什麼『專業領域』月薪只有24K?待遇比OP還差?要不要先說清楚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jedijack wrote:好奇是什麼專業領域...(恕刪) 其實很多專業領域入門工作都如此因大多數人都聚焦在某幾大行業的薪資與前景 而忽略了其他領域否則基礎公務人員薪資不過區區32K 怎麼會這麼多人去報考
sai82320 wrote:那我請問一下現在有什麼辦法可以領高薪??剛出社會背了一屁股的學貸,當新鮮人出社會連機會都沒有的時候,如何改變自己我真的非常想知道,求解 非常正確,並不是每份工作都需要大學文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學畢業變成普遍的學歷要求。女孩子比較可憐,念完大學也沒有什麼一技之長,還揹了五十萬以上的貸款,一個月還一萬也要五十個月,以目前的薪資水平還完時還沒錢幫自己辦嫁妝。一個錯誤的教改政策讓台灣未來的主人翁沒有未來,提出教改的那位院長一個月還能領五十萬。
以前剛出社會的時候,上一代的人跟我們講一代不如一代(心理OS:共三小阿)。現在工作十多年了,也有下一代年輕人出來工作,才深深的感覺上一代講的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耐操。不過,現在這個環境年輕人保護的愈好或愈民主,對他們是好嗎?我認為不一定是。
jenfang1209 wrote:以前剛出社會的時候,上一代的人跟我們講一代不如一代(心理OS:共三小阿)。現在工作十多年了,也有下一代年輕人出來工作,才深深的感覺上一代講的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耐操。不過,現在這個環境年輕人保護的愈好或愈民主,對他們是好嗎?我認為不一定是。 真心請問 您有覺得"現在"的你比上一代還不如嗎?個人覺得 比我年輕一輩 少了一點禮貌 多了一點膽識
小弟也分享我看到的狀況,因為小弟大多待在大公司,如果是國立電機碩士....基本上都比最低薪資好很多雖然有人覺得現在年輕人較不能吃苦等等,小弟倒是覺得是社會/時代不同,無法比較 (個人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更有想法,敢表達自己)這是好事,才能跟外國的人競爭最大的問題是台灣機會少,整個結構的僵化,沒有機會讓年輕人磨練與晉升 (教育的爛改就不說了)但物價/生活費又漲得太多,所以才會抱怨連連只能說盡量準備自己,等待機會嚕~~
絕代蝴蝶 wrote:一個錯誤的教改政策讓台灣未來的主人翁沒有未來,提出教改的那位院長一個月還能領五十萬。 廣設大學的政策,才是造成大學生普遍低薪的原因,供給超過需求太多,國立大學的畢業生都不夠分了,何況是其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