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50250 wrote:
書的話 職訓發的工...(恕刪)
雖然跟大部分的工作一樣,這是一份努力十分只能回收一分的工作,而且這一分,還很容易被人剝奪,但我從事這個工作二十多年,現今仍然喜歡設計,仍然喜歡創造新的東西。
雖然軟體一開始學可能覺得困難(CREO、SW、NX,單CAD整套融會貫通,圖隨意想,設計無礙,大概都是一、兩年以後的事情)。但因為CAD軟體的學習,本身並不像CAE,需要理解學理,才能做正確的條件設定。所以每天練習,一步一步地解決工作上的設計問題,時間到了也就能熟了。
解開了熟悉工具、掌握生產流程的成就之後,你才會開始踏上設計工作的漫長旅途。
工程師只有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才會發展出新的產品,所以遇到問題,就是遇到機會,要用振奮的心跟勇氣,解決遇到的問題,直到完成。一開始,你也許會遇到解決某個產品在生產上的問題,也許會遇到某個設計在使用上的問題,這時候請用心的處理。細心耐心的了解生產流程,了解產品的使用方法,努力地想,直到找到你認為最好的解決方式。越仔細、想出的方法越多,你擔當真正設計工作的時間,就會越快來到。這個階段鍛鍊的,不只是專業,更是耐性和意志力。
當你有一天,真正擔當設計產品,你會知道,沒有耐性,真正的產品不會出現。
最後,我把以下的一段個人的小故事,與你分享。希望對你在決定工作方向時,能有點幫助。
我在電子公司做機構設計約六年多,當時做的是事務機,平均每半年要完成一個改款。只能改款,不是甚麼創造新機種,就是只能弄弄外觀,做做降低成本的設計。雖然僅是改款,但因為是事務機,所以工作量大,設計時間短,常常都是手忙腳亂地上陣,生產問題沒有少過。
那時候我很阿呆,有一次跟客戶去產線看試產,我就問客戶(也是工程師)"為什麼不給我們多一點時間把設計做的更好一點? 每次都得這麼趕嗎?"。客戶想了一下,然後很正經的回說"因為給你們更多的時間,你們也不會有甚麼新的想法。。。" 這麼多年了,還是會聽到國外的公司普遍認為,我們台灣人唯一的功能就是快。
不是說這樣的評論,變成一股驅動我將來,一定要當超級賽亞人的力量。而是在這個工程的路上,不得不承認,沒有新意,就沒有出路。你學了一輩子的經驗,到最後就只能幫忙改改外觀,做點節省成本的更動,台灣把工程師幾乎都變成服務業,驅動工程師做貢獻度較小的代工業,直到齒牙動搖,力竭為止。
沒有說教,因為自己也還在掙扎著往上爬,一直努力的希望有一天,自己設計的產品,變成客戶願意感激的產品。希望台灣的各行各業,都能具備熱誠投入其中,能創新,能享受創新,能持續創新。讓台灣有能力的人,他們的心血能被看見,減少代工,增加更多創新的公司,讓這些人更有機會被世界看見。
祝福我們的鬼島,下個數十年,蛻變成真正的幸福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