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很有趣,
以前低薪怪政府,
現在低薪怪自己,

最近多了很多風向文,
哪有低薪,是你自己不肯挖水溝!
是你自己不努力學習英文,只想唱歌!

當然沒錯!
只是以前同樣不挖水溝只想唱歌的,還是怪政府啊!
真是顏色對了就什麼都對了,選對顏色才是台灣價值,呵呵
低薪本來就是人民自己的責任,曾幾何時變成政府的責任了
若低薪是政府責任,那高薪要算政府的功德嗎

tom7629 wrote:
人民對低薪有責任嗎?

前陣子聽一位執政黨立委上電視對低薪發表看法。我覺得他說得很好,低薪是一個綜合性結果,會造成這因素有很多理由。但是他去歐洲看到很多年輕人,因為從小在多語環境下,所以有很多選擇的權力。例如哪邊就業市場好,因為會那國家語言,所以就會往那邊流動。

只是問題很現實,台灣人卻總是對生活抱著幻想。

從台灣民主化後,這三十年來的台灣,每天都在講意識形態。當韓國地下鐵在討論要加入哪幾國外語,好跟國際接軌時候。台灣卻在討論,要不要加入原住民語進捷運廣播,好讓台灣可以「語言平權」。這就是差距,這就是韓國為什麼現在遠遠甩掉台灣原因。

只要說到意識形態,台灣民主化後的三十年沒有一天缺席。「民主」、「人權」、「公投」...等。即便現在有許多年輕人,為了生活流落到海外,電視台打開後依舊在吵著意識形態的東西。為什麼一個年輕人讀到高中或大學,卻可以運用在工作上的技能沒幾個?

更可怕的是,台灣就業市場很少人關注這些實際問題。
我周遭很多台灣青年,即使每天抱怨低薪。但是說到改變,依舊滿嘴「本土化」、「人權」..等意識型態。
而多數人民的意志,才會產生政府的政策。而低薪問題,總是在檢討政府,沒人檢討過多數人民想法。


本來起薪還有26K,

結果被打壓至22K....

本來還想要推18K.......

phS00313 wrote:
請問
政府的政策是鎖國,不開放國際的產業進來,不支持國內的技術發展(轉型),單靠人民的力量是能做到什麼
看看韓國,大陸
能夠出去與國際上的大企業競爭的公司,有那一個沒靠國家的力量在支持
政府的政策朝那個方向做,自然人民(產官學)便會往那個方向去靠近 ~


十多年來

只看到外勞越來越多而已

也算開放國際人才


當然沒有錯,如果可以多會幾種語言是好的,至少可以讓自己走向更多地方
但不可否認,越來越多歪國人說著著北京腔的中文,哪一國是老大,那國的語言就越有國際性

記得約十多年前,乃至巴菲特與許多財經專家曾公開說,現在能給小孩的最好禮物,就是讓他們先學好中文
可見早已預見了現今主流為何
人民有100%責任,因為官員是我們選出來的
tom7629 wrote:
人民對低薪有責任嗎...(恕刪)
政府對低薪沒有責任
但對高薪要負全責

因為你要引導國家整個方向,創造出與國際競爭的領頭產業
身為國際競爭下的佼佼者,自然可以享受高薪

可惜國家資源有限,不能照顧所有產業
但民粹的缺點就是要所有人都好,執政者若放棄某些產業,就要忍受下屆選舉的失敗壓力

結論:目前沒有一個領導者敢真的有魄力帶領台灣走出去與世界競爭,即便要放棄某些沒競爭力的產業,被這些失業員工咒罵
低薪或許不是政府的責任,畢竟是資本市場供需準則
但是物價漲就是政府的責任

bomsori wrote:
歐盟區內人民應該沒有簽證的問題,但台灣人除了去大陸之外,去其他國家工作都會遇到簽證與居留權的問題,
所以這樣比不是很公平。


台灣人去中國工作/居留也是跟其它國家一樣都要簽證的

會跑中國的大多是去不了歐美日,且距離近,不用上語言學校

要改善低薪先看政府敢不敢停用外勞吧,找不到便宜外勞老闆自己就會加薪或轉型了

薪資結構是一個金字塔層層疊上去的,當底層崩塌的時候,上面的也是跟著往下跌
說穿了就是目前台灣人民多數沒有自我負責、自我承擔的擔當。

小時候什麼事情都是爸媽做好好,讀書時教師幫你做好好,畢業進入職場後呢?工作不順遂就怪同事、怪老闆、怪政府。

完全不知道其實最大的問題是出在自己,不知道自覺就算了,還愛推卸責任,其中最愛推卸給不會回嘴政府。

很多事情都是要靠自己爭取、自己努力才能得來,蔡英文說勞資問題「自己去跟你們老闆說阿」,這句話中肯,但上述的人不會這麼想的。

不管環境如何變遷,如何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和逐漸向上的薪資,都是必須靠自己努力才能得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