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請問為什麼臺灣的本土保險公司,很少有倒閉的?幾乎都可以一直營業下去

naposin wrote:
~by AI

AI不會思考,只會把網路上那些拿錢(不管是國際開發署還是保險公司)出來宣傳官話照抄一遍。

保險公司專家楊世光,他常說他念保險出身。依他的說法保險公司其實有危機。

1.保險公司計算模型是依人口愈來愈多來計算,但實際現在大家不生小孩,年輕人愈來愈少,這是當初沒想到的。

2.保險公司財務結構都有大量美債,原本美債最安全保本,所以這樣規劃沒錯。但最近美國印鈔印到極限,外國開始不買單了。一旦美債價格崩跌,殖利率猛飆,保險公司也會撐不住。

3.保險公司在市場上玩利率互換,大抵本來都是覺得好賺低風險,但世事難料,一旦美債殖利率猛飆也不是不會倒。
超級不行者
這個專家不太行 我認為他對保險業實際的了解只有幼稚園的程度
superparis wrote:
(5分)請問為什麼臺...(恕刪)


台灣保險公司有倒幾家只不過有公司或政府接收全部資產跟負債。
superparis wrote:
(5分)請問為什麼臺...(恕刪)


很少倒閉的是事實
因為有紀錄的都不是倒閉
都是由特定公司收購後解決

至於保險公司為什麼不能倒
牽涉的問題範圍太廣
長期的保戶權益必須保障
因此在監理理上有很多外界不了解的手段及準備
這些東西不需要討論

只要知道政府監督之下
保險公司收到的錢(保費)是不能隨便用的
因此"正常經營"之下很難發生經營倒閉的狀況
超級不行者 wrote:

這個專家不太行 我認為他對保險業實際的了解只有幼稚園的程度

能不能講具體點?

楊世光好歹講了幾點客觀條件,如保險公司財務結構,美債殖利率飆升,保險公司玩利率互換賺差額,保險合約制定時預定未來有更多年輕人出生接棒。

如果你只說他是幼稚園程度,卻沒提出具體客觀的原因,流於人身攻擊,反而缺乏說服力。

超級不行者 wrote:
長期的保戶權益必須保障
因此在監理理上有很多外界不了解的手段及準備
這些東西不需要討論

如果政府嘴巴說有保障,但不能對外討論,只能信仰不能深究,滿像宗教地,反而更讓人懷疑中間隱藏了甚麼。

超級不行者 wrote:
只要知道政府監督之下
保險公司收到的錢(保費)是不能隨便用的
因此"正常經營"之下很難發生經營倒閉的狀況

這就符合楊世光說的美債論,不能亂用所以買了大量美債,但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到美債即將出事。
現在台灣每家本土的保險公司都在幾個大都市的精華地段有整棟的商辦,又投資了一堆房地產,在台灣現在房地產租售價格越炒越高的情況下超有錢,就算幾年前防疫險大賠也沒有任何一家倒掉。
Lisa_Hsu wrote:
能不能講具體點?楊世...(恕刪)


https://www.tii.org.tw/export/sites/tii/research/files/1123_Upload_161.pdf

監理單位對台灣保險業的監督管理的力道有多強
保險業的資產負債賠款及資金運用數據有多公開
遇到你或你認為的專家所說的狀況該怎麼應對
需要進行甚麼樣的準備去面對
設立甚麼樣的控管點去監控保險公司的各種風險
各家公司需要申報甚麼資料
這些資訊基本上都是公開的
https://law.fsc.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6838

想知道保險公司為什麼不會倒
先花點時間研究RBC再來討論

Lisa_Hsu wrote:
能不能講具體點?楊世...(恕刪)

楊世光好歹講了幾點客觀條件,如保險公司財務結構,美債殖利率飆升,保險公司玩利率互換賺差額,保險合約制定時預定未來有更多年輕人出生接棒。.....


另外
你可以告訴我市場上哪一張保單的費率計算(合約制定時)
是以未來有更多年輕人出生接棒為基礎設計的

本人學得淺
還不知道市場上現行的保單中
有哪一張壽險保單的基礎費率是依未來的出生率而不是依死亡率來算的


最後
你知道壽險公司所以買入大量美國公債是為了應對那些問題
持有至到期並鎖定長期穩定的獲利是甚麼樣的投資策略
保險公司可以購買或使用甚麼樣的財務投資策略
台灣的保險公司可以持有那些利率交換型商品??
這裡請您指導小弟一下
https://www.angle.com.tw/Accounting/gazette/post.aspx?ipost=8861
保險公司有精算師估算每年都會設定可承受總理賠的最大金額
賣出去的保險都會考慮這個數字
原則上累積風險達到這個數字就不再核發保單了(金管會也會控管保險業的資本適足率)
或者超出的部分
會買國外再保險公司去轉嫁風險
基本上每年的風險都是已經事先評估過了
如果遇到特別極端的事件(如之前防疫險或是影響範圍大的地震)
還有母公司金控資金調度
因此要倒閉的機會相對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