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對年金改革都粉有意見, 有人清楚先進國家的年金制度嗎?


Audrey103 wrote:
政府應該針對這些明說 不是嗎,

提出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公式,

而不是偷樑換柱 故意將退休金抹成年金,

讓大家陷入為什麼勞工領$$,公務員可以領$$$的混戰中,

光看到這樣的居心 我就懷疑改革的成效...
一個有為的政府,是要想辦法讓勞工和軍公教領的一樣多,而不是讓大家一起窮。

稅收不彰、外資不來、自己又沒什麼開發案,大刀揮揮只是讓公農勞保破產問題「延後」,這時候勞工應該要和軍公教連成一線抗議政府才對,怎麼有些勞工看到軍公教被砍還喜出望外,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Audrey103 wrote:
政府應該針對這些明說...(恕刪)

我也不知道這麼簡單的事,為何能能坐下來好好溝通清楚,可能軍公教的聲音都是李來希們,支持改革+信賴保護,然後就進入尖銳的對立,吵吵鬧鬧都無法心平氣和談清楚。然後大家講話就越來越不理性了。鄉民酸民確實很多,我也被稱為酸民,我的出發點只是希望讓年輕人能看到希望,而不是像現在,不管年輕人怎麼努力,未來年金一定會破產。大家一起努力囉!
maco0304 wrote:
其實這點若現在執政者...(恕刪)

我不想把年金改革當成是政治操弄,因為它真的不合理,現在有那一種投資工具有那麼高的報酬率,除了高風險商品外,穩健的投資商品大概就3%左右,要更高報酬就要承受更高風險。
年金改革搞座談其實很糟,只為了營造全民各階層參與。這樣容易失焦,人多嘴雜更難確定方向。既然目標就是要年金可長可久,就把收入,支出,投報率預估等試算清楚,然後告訴大家短中長期要怎麼做,那些人受影響,如何救濟受影響的人......唉!為何簡單事都要複雜做。

pauyeu wrote:
我也不知道這麼簡單的...(恕刪)

年輕人看到希望,和之前的軍公教有什麼因果關係嗎?

你今天去買個保單,上面的條件是,繳滿20年,之後每年可領9萬
結果,繳滿20年後,這家公司告訴你,因為公司營運不佳
所以要改革,你無法領9萬,請問,你願意嗎?

公司告訴新的保單客戶,就是因為之前的每月領9萬
所以公司以後會破產,結果這些新客戶們,就要過去的客戶不能領9萬
這還真是有趣
這些新客戶居然會相信這家公司說的話


要我說,如果我是新客戶,我就另外找其他公司投保
除非這家公司有辦法改善營運,轉虧為盈
否則,就算這家公司破產,該付的,一毛也不能少

認為這家公司可以不付9萬的,可以請問你們是有買保險嗎?
所以將來如果達到保險給付的條件時,保險公司以公司營運不佳為由
假設原本的保單是說要付你1000萬,你願意只拿100萬嗎?
願意的出來簽個到吧

shadowjon wrote:
你今天去買個保單,上面的條件是,繳滿20年,之後每年可領9萬
結果,繳滿20年後,這家公司告訴你,因為公司營運不佳
所以要改革,你無法領9萬,請問,你願意嗎?

公司告訴新的保單客戶,就是因為之前的每月領9萬
所以公司以後會破產,結果這些新客戶們,就要過去的客戶不能領9萬
這還真是有趣
這些新客戶居然會相信這家公司說的話
我前面跟你舉過類似的例子,結果被人扣帽子說我家有很多這家保險公司的員工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看到信賴保護原則就想笑...目前40~20歲如果知道這群退休人員是這樣設定年金制度的,你看我們這些人會繳這種狗屁保險!繳100多萬至少領幾倍本金回來,叫誰操盤也破產。
我提供一點加拿大聯邦公務員,包含軍人的年金制度的資料。為了永續經營,已經有一系列的改革:

- 從2006開始,員工的年金費率已經逐漸提高(大約8%-10%),以便與加拿大政府達到更平衡的分攤比率,預計將在2017達到50:50的員工- 雇主分攤比例。
- 2013年1月1日後加入的員工,標準退休年紀從60歲提高到65歲。

年金給付(從退休領到死)計算方式為:

1.375% * 平均年薪 (至平均最高投保金額上限)* 投保年資(最多35年)+ 2% * 平均年薪超過平均最高投保金額上限的部分 * 投保年資(最多35年)

平均最高投保金額上限:退休那年的最高投保金額上限還有前四年的最高投保金額上限的平均。

試算一下,假設:

- 30歲當公務員
- 做到65歲退休
- 平均年薪$70,000
- 平均最高投保金額上限$55,000

1.375% * $55,000/年 * 35年 + 2% * $15,000/年 * 35年 = $36,968.75
年金所得替代率 = $36,968.75 / $70,000 * 100% = 52.8125%

通常改革會分新制還有舊制的員工。而且改革不會去砍舊制員工的福利(可能會提高薪資提撥率),但新制員工必須負擔多一點而且退休後的福利可能比較少。
我只知道美國的。

一般來說,美國政府員工的退休金,是由年資決定的,一年1%-2% (聯邦好像是 1% - 1.1%,有些州政府比較高)。

換句話說,如果你工作了30年,你一年的退休金。就是你全薪的30%-60%。

根據年資,每個員工每年有 13-29 天事假,13天病假 (有些州政府是15天),外加10天的國定假日。同樣的,聯邦和州政府間會有一些出入。

事假會隨著年資而調整,待越久事假越多。

在退休的時候如果病假沒有用完,沒放完的病假可以算入年資。


另外,員工66歲左右的時候可以申請Medicare,Medicare 的退休金是另外算的,這樣的話退休員工就有兩筆退休金了。

大致上就是這樣,有錯的地方請指正。
shadowjon wrote:
年輕人看到希望,和...(恕刪)


如果用保險商品來比喻政府退休金, 那年輕人明知這家公司會倒可以選擇不保嗎?
已保的年輕人看到公司快倒了可以選擇解約嗎? 解約還可以拿回大部份錢喔!
保險公司只能挖東牆補西牆,有那一個人會投保?誰要去當最後一隻白老鼠.
你一定想不會啊,有土地可以賣,可以加稅........

歹勢, 那個政府未經人民同意敢亂用會先倒, 因為那是全體人民的, 你們的錢就是在那個基金裡, 用完了就沒了.

不要再用保險公司來比喻政府了, 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不然所有年金及健保我跟本不會去繳.
那個一天到晚喊增加稅收全民發錢的.....算了,讓他去說吧,免得又被說扣帽子.

pauyeu wrote:
不要再用保險公司來比喻政府了, 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不然所有年金及健保我跟本不會去繳.
那個一天到晚喊增加稅收全民發錢的.....算了,讓他去說吧,免得又被說扣帽子.
我本來不想回你的,如果你不是誤會就是不了解地下經濟的對國家稅收的傷害,另外,我根本沒說過要增加稅收來補貼年金,我的本意早就解釋過了,再貼一次給你看,如果還是不懂就沒辦法了,152樓。

我的意思是一家企業如果該收的貨款沒收回來,反過頭來砍員工福利,這樣對嗎?所以我說你見樹不見林,地下經濟不處理,將來政府的稅收就會兩極化,繳稅的人只會越繳越多,不繳稅的人永遠繳不到稅,接下來不是刪社福就是加稅,政府把該做的事做完了,該收的稅都收了,再來檢討各項支出,這樣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地下經濟不叫增加稅收,政府只是拿回他應該拿的錢,就像一家企業收回他原本應該收的貨款,而不是對客戶漲價;要說增加稅收,長照財源就是名符其實的增加稅收,如果原本的稅收就健全,有需要漲菸稅和遺贈稅來做長照財源嗎?

你知道台灣的地下經濟佔GDP 28%是什麼數字嗎?

這是幾個先進國家地下經濟佔GDP的比例,越是先進的國家佔的比例就越少,台灣28%竟然可以排到第六名,你看有多嚴重,就連台灣人最喜歡比較的中國大陸也才15%,要學這些先進國家的社會福利,就請先乖乖的繳稅給政府,不想繳稅就回歸自願保險制,什麼健保、長照、年金自己高興自己繳,不要用全民納稅錢去補貼沒繳錢的。

地下經濟規模過大有什麼影響?當地下經濟規模過大,於政府制訂政策時,許多參考的變因將無可避免地變得難以預估,然而這些變數卻是極為重要的(如,GDP無法真實反映經濟狀況、政府估算的失業率不精確、通貨膨脹率不精確等)。

掃除地下經濟沒有很困難,要處理沒開發票的店家只需調出兩個資料,一個是房租、一個是員工薪資,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家對面的火雞肉飯一個月房租40000,有五個員工,一個員工算25000就好,40000+125000=165000,那家火雞肉飯有可能月營業額小於200000嗎?現在的查稅方式都是從收入去查,我只能說這些查稅人員腦袋都裝____,反過來用支出去查收入不就知道他營業額有沒有超過200000了。

查緝地下經濟也不用擔心物價會上漲到哪裡去,因為要開發票而漲價的店家,他的消費者就會往原本就有開發票的店家移動。

今天這些年金會破產,主要的原因就是「績效不彰、稅收不佳」,不要忘了這些勞公軍的退休基金都有政府提撥的成本在裡面,政府提撥財源就是稅收,要說稅收和這些基金沒關係我也只能呵呵了;百姓不應該只專注在勞保退休領多少公保退休領多少,別忘了操盤的人是就是收你錢的那個人。

原本就有在繳稅的人是誰,就是一毛錢都跑不掉的公司行號和薪轉階級,地下經濟不處理,這兩種人就必需越繳越多來支撐國家社會福利支出及重大建設,甚至會造成原本在繳稅的人往不用繳稅的那個板塊移動,每年都要繳所得稅的勞工朋友們你希望這種情況發生嗎?

不了解我的意思沒關係,不想了解我的意思也沒關係,但用竹竿裝菜刀的方式來扭曲我的本意我就沒辦法接受了。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