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22K是台灣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

prozacist wrote:
記得以前看過史蒂芬...(恕刪)


其實我完全認同你的想法 剛好這是一個開放的公眾論壇 這裡應該做的是多少有點建設性的討論 而不是所謂的政治攻防角力
如果以年輕人的處境來說 就我自己的例子 我當年也是二專畢當完兵在躲去念二技 不同的是當時台灣的產業界所處的狀況不同 島內的衰退氣氛不明顯 樂觀的情況下不只都在加人手 幾年內也都有獨當一面的機會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六出祁山 落得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然後把自己累死 真正的原因是諸葛亮事必躬親 不曾行險 年輕人沒有機會歷練 也就沒有機會成材 難道施振榮 郭台銘有四隻眼睛 六隻手臂? 因為他們處在那個時代 有那樣的歷練而已 現在的年輕人我想是要自己找尋道路找尋救贖的時候 台灣沒有那個環境讓你展翅高飛那就去別地方 千萬不要虧待自己 將來記得有一天台灣需要你就是了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每次都說鎖國鎖國 因為產業外移被挑戰了又說同時期更多開放更多外移 那到底是鎖國還是開放? 我也搞不懂了...(恕刪)


大量的台商去大陸設廠做生意,也沒有感覺到政府限制.其實中小企業,台灣政府向來的政策就是放縱不管.基本上,政策對中小企業根本沒差.覺得台灣環境不好,公司就跑去環境還有優勢的地方去.早就有許多台灣公司都去越南柬埔寨泰國設廠了.

換作是年輕的勞動力也一樣.本地薪資不高,生活痛苦的話,有點志氣的年輕人早就飛出國去找頭路了.還留在本島拼22k幹嘛?
prozacist wrote:
記得以前看過史蒂芬金...(恕刪)
説的真好!


委屈跟不公平是人生的一部分,學習去接受這樣的事實,跨過這個障礙人生就會海闊天空!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其實我完全認同你的...(恕刪)


所言甚是~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問題,但也存在有完全不同的機會。之前看了一個法國年輕學者寫的21世紀資本論,雖然立論還有很多漏洞,但開頭幾章點出了一些有趣的觀察點,那就是,從西元元年,一直到18世紀工業革命,人類社會整體的成長,平均每年不超過1%,大約和人口成長的速度相同,西元元年2億多人,一直到17世紀時,全世界人口也不過10億而已,但現在已經接近70億人了。從17世紀荷蘭開始建立現代金融的雛型,股市、有限公司,接著工業革命讓勞動力,一下子從農業中釋放出來,結合金融資本的運用,各行各業蓬勃的發展了起來,自此人類的物質生活,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

兩百年前,夏天沒冷氣,洗衣服要手洗,要用水要挑水回家用,洗熱水澡要燒柴加熱,電力不普及,更沒有電腦、電視、音響、電影,能夠廟會時看個野台戲,已經是難得的享受。想餐餐有雞腿吃,香噴噴的白米飯更是富賈一方的仕紳地主之家,才能有的奢侈。

但現在,這些是一般人家的基本人權,連網路、wifi上網,都被列入基本民生必需了 XD

呵呵~ 離題了,對我一個六年級生而言,小時候還有體會過偶爾才能吃個雞腿的快樂,我想說的是,八年級生把很多現代生活的便利,視為太理所當然了,但實際上在人類不長的兩、三千年文明發展過程中,我們身處的這近50年來的物質生活,是異常優渥的時代,是非常不正常的發展,台灣經濟奇蹟、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爆發性成長,動輒每年接近10%,是非常不正常且無法長久持續的。反而1%以下的經濟成長,才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絕大部分時間的常態。

prozacist wrote:
所以我有說了,對於...(恕刪)
prozacist wrote:
所言甚是~ 每個時...(恕刪)


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挑戰是必然的 台灣的問題我覺得是上一代把自己的價值觀套在下一代身上 雖然我們不用耕田了 但是整個社會還是希望人人都做台灣牛 靠流血流汗來打拼
去看社群網戰這部電影 裡面的大學生每天在想的是怎麼想出創新的點子 怎麼自己做老闆 有好的機會就飛撲上前牢牢抓住 台灣就還處在你不好好念書以後就去種田 結果家長每天逼小朋友死背 小學中學大學 噹噹畢業了 沒人告訴你該怎麼做了然後GG 因為這個社會不相信用品牌 創新 行銷可以賺比當牛多十倍百倍的錢 所以自然就沒人走那個方向 一路就向別人告訴我該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那裏走去
所以各位諸葛亮你們願意相信新世代的人有不同的視野 能夠創造新的價值 願意讓在這網路化 社群化 APP時代長大的年輕人有放手一搏的機會嗎
我知道沒指望了所以年輕人你們還是只能靠你自己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恕刪)


社群網站我也有看,我是覺得裡頭的私募基金、創投基金扮演的角色是台灣和美國環境差異的關鍵。

這些創投基金,投資20個新創公司,掛掉19個,只要有一個成功,就算很棒的績效了。但反觀超額儲蓄、爛頭寸一堆的台灣金融環境,即便利率低到不行,資金一堆找不到出口,但敢投資在這方面的卻不多,反而推高了房地產泡沫。

沒有根據的話就不用多說了

跟CCR有什麼關聯?

事實就是澳洲的薪水是台灣3倍

22K的職缺在那邊就是60K起跳

搞不懂有些人在台灣被老闆剝削

又喜歡當老闆的打手

看看自己的職缺在國外值多少錢再來嘴吧

人家敢去那種環境追求較高的薪水

反觀???
~~~~~~~~~~~~~~~~~~~~~~~~~~~~~~~~~~~~~~~~~~~~~~~~~~~~~~~~~~~~~~~~~~~~~~~~~~~~~~~~~~~~~~~~~~~~~~~~~~~~~~~~~~~~~~~~~~~~~~
我在台灣的薪資超過澳洲的平均收入,估計去澳洲再增加30~50%左右,另外我不是老闆打手,不用抹黑,覺得自己被剝削,換工作阿!創業阿!這麼簡單的道理不用我說吧!
另澳洲打工數據不用我提,上面幾樓有人提出,收入三倍,開銷也三倍,等於沒賺,只是短期在澳洲省吃儉用,然後回台灣宣傳享受,這跟在台灣的外勞有什麼兩樣?
在台灣的年輕人,不做太操勞的工作,不做環境不好的工作,不做工時高的工作,不做假少的工作
結果去澳洲,完全不在乎太操勞.環境不好.工時高.假少照樣做,完全任勞任怨,但在澳洲是最低工資,換句話說只是去拿澳洲的22K
殊不知,在台灣同樣的工作(屠宰場),在台灣40K起跳,依照你的算法這種工作在澳洲應該到100K起跳不是嗎?
台灣年輕人總是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CCR也一樣


請問台灣哪一年引進外勞 那時候的年輕人現在幾歲?
外勞大量引進時間自己去查
你可以思考一下,台灣當初為何引進外勞?澳洲為何要搞打工度假?新加坡為何要搞自動駕駛的計程車?

梨子爹 wrote:
記得小時候就被訓誡...(恕刪)

換句話說,在怪父母嗎?然後引進外勞開始怪老闆?拿22K怪政府?
認為凡事都是別人的錯的人,拿最低薪資是剛好而已~~~~
navyrada142 wrote:
殊不知,在台灣同樣的工作(屠宰場),在台灣40K起跳,依照你的算法這種工作在澳洲應該到100K起跳不是嗎?
台灣年輕人總是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CCR也一樣...(恕刪)

屠宰場在台灣似乎並沒有40K起跳
雖說台灣工人比較便宜,但怎麼賣場一堆進口的便宜澳洲牛肉...

屠體內臟作業員
工作待遇:月薪 2萬4仟元 至 2萬8仟元
另一個工作待遇比較好一點
肉品拔骨大分切人員
工作待遇:月薪 3萬元 至 4萬元

看到澳洲屠宰業海外招募外勞的廣告寫的內容則是...
工作內容:豬牛羊屠宰工,分割工以及剔骨工
年薪:55000澳幣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