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人的一些好奇,請別見怪。


m50 wrote:
我老婆脾氣很好的啦...(恕刪)


好吧~你征服她了~

重慶和成都民間情感挺搞笑的~巴山蜀水~以前是一家人~但是兩邊卻經常罵罵罵的~

風格完全不同~~~人的性情也不同~~~但是重慶人普遍比成都人直爽~而且真誠感更強~
金聲子 wrote:



哪有那麼誇張,...(恕刪)



去過一次重慶,街邊的燒烤真是一絕啊,又麻又辣,和台灣那種不麻不辣的東西比起來真是美味啊。不過重慶人會說成都的川菜沒他們重慶的道地、好吃,想問一下成都的川菜如何?
機車多是因為台灣人口密度太高,每平方公里 651人,全世界排名第10名,WIKI百科可以查到資料

其實歐洲先進國家,比方德國,他們市政府也在宣導民眾多騎車,來改善塞車



同樣 60人,開車、坐公車、騎腳踏車,佔用的道路面積

瑞士日內瓦、法國巴黎....等等的大城市,也有管制汽車,汽車進城要收稅金,而機車進城免費。






汽車並排違停,是台灣很普遍的現象,到處都看得到

土地太小了,若人人都要開車,完全沒地方停了,只好違規停車
這個若被開紅單不便宜,罰台幣2400。



一輛汽車佔用的停車面積,夠讓 10 輛機車停

而一輛房車約坐 1~5人
10輛機車可供 10~20人 交通


如果去逛夜市什麼的,開車去幾乎沒停車位的。
塞車都塞飽了,是氣飽的,不是吃飽。

私人停車場非常貴,汽車一個位置要 100~200台幣/小時,還一位難求。

騎機車去的話,停格子頂多 20元/日,不停格子則是免費。
關鍵是免受塞車之苦,機車很少會有塞到動彈不得的情況。


至於民眾為何不多利用大眾運輸,或者走路?

大眾運輸除了台北比較發達以外,其它地區都不夠發達,很多地方到不了。或者班次太少,要等很久。

再來大眾運輸除非下車剛好就是要去的地方,不然免不了也是要走路。而台灣的氣候,炎熱潮濕,走個幾分鐘,不誇張真的汗流浹背。夏季人們通常不想白天出門的,太曬了,都晚上才去逛街。走路只適合冬季,不過台灣的冬季很短。

xieb. wrote:
去過一次重慶,街邊...(恕刪)


哈哈,這就是重慶和成都的糾葛了。兩邊既和氣又不睦,經常性兩邊大吵誰更好。

其實就拿火鍋來說吧,看第一口吃的是成都火鍋還是重慶火鍋,當第一口下去之後,基本上就永遠認為這才是正宗的了。

成都的味道更豐富,層次更多,比較委婉,崇尚麻辣的完美融合,搭配各種香料,根據不同的烹飪手法讓吃的東西有各自搭配最好的層次。比如第一口,不辣嘛,然後幾秒鐘后,辣死了!給我水!要不就是好麻啊,哎,好香啊。這種。可以用“軟”這個詞來形容。

重慶的口味很直接,所謂重口味。直衝衝的過來了,一口辣,一口鮮香,一口悶,一口爽。講究撲面而來的豪邁。也就是感覺味道很重量級。但是因為其實巴蜀文化差不多,重慶人脾氣很大,很直接,形容自己袍哥人家,耿直。所以都是直來直去,吃的東西也是讓你感覺,有什麼說什麼,不藏著掖著。可以用“硬”這個詞來形容。

總體而言,都是麻辣鮮香,只不過一個更重層次回味,一個更重現場體驗。各有喜好咯~沒有好壞之分~就看你第一口在重慶吃還是成都吃了~吃了就定性了~哈哈~
金聲子 wrote:



哈哈,這就是重...(恕刪)



不會不會,我的接受度很高,只要夠麻夠辣對我來說就正宗。上回的火鍋吃的是新派的小天鵝火鍋,沒辦法這是團餐,我比較想吃的是老火鍋,可惜無緣。


看起來下回得去趟成都了。

xieb. wrote:
不會不會,我的接受...(恕刪)


那就好極了!時間OK我可以免費導遊,到了成都只需要敞開胃口就是了,各種美食無窮盡的。火鍋小天鵝是很老的知名品牌了,味道確實不錯,現在成都小龍坎火鍋又開始流行了起來,其實每家火鍋名字前面都會掛出一個重慶,好像重慶是誕生火鍋的地方還是重慶火鍋味道最好,這個就不考證了,但即使掛了重慶,成都的還是成都口味,和重慶不同。不過可能你不一定能區分的很清楚。我猜你吃就是覺得麻辣沒區別,哈哈。

fedora wrote:
其實歐洲先進國家,比方德國,他們市政府也在宣導民眾多騎車,來改善塞車...(恕刪)


说来说去,也就一句话,台湾骑机车是最佳出行方式,没什么不好,没必要改,也改不了。

汽车VS公车VS骑车的优缺点谁都明白,可是台湾人首选骑机车出行,所以对公车/捷运需求不迫切,对比一下北京地铁里程和台北+新北捷运里程就能看出一二。

再有,欧洲人骑的是自行车,跟骑机车有很大不同。欧洲人能量过剩,骑自行车出行兼健身,自行车速度慢,不与汽车混行,相对安全;环保,不跟着其他机车吸尾气等。台湾人打死不骑自行车。

金聲子 wrote:
哈哈,這就是重慶和...(恕刪)


我作为北方人,谈谈对麻辣食品的理解。

小时候,我很少吃辣的。长大后开始尝试麻辣火锅等川菜,慢慢也喜欢上了川菜。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注意起养生。
1. 麻辣食品,口重好吃,但吃多了,入口容易出口难(第二天辣屁股)。
2. 每当看医生,不管什么病,医嘱都有不要吃辛辣食品。
3. 川菜油大,腊肉腊肠都不是新鲜肉,还经过烟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川菜与健康食品理念背道而驰。

因此,我选择尽量不吃川菜,偶尔解解馋可以。不知四川、重庆人怎么看,我倒是建议,川渝人民改掉饮食习惯。
关于台湾引以为豪的便利店,我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满大街的便利店的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这是与出行方式、饮食习惯紧密相关的。台湾人出行主要靠骑机车,一次采购生活用品不可能太多,加上亚洲人喜欢吃保存时间短的叶子菜,因此,需要天天去小量采购。

再看看以美国为典型的西人,汽车出行,可以开很远,一次采购量大,常吃的主要是耐存放的洋葱、土豆、番茄、青椒等少数几样,因此,每周或两周采购一次就够了。这种生活方式,西人就不会觉得没便利店不方便。实际上,西人花在饮食采购的总时间,还比台湾人少。

所以,建议台湾人不要在西人面前提台湾满街便利店有多方便,西人不会理解,也没那个需求。

懷托摩 wrote:
满大街的便利店的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这是与出行方式、饮食习惯紧密相关的。台湾人出行主要靠骑机车,一次采购生活用品不可能太多,加上亚洲人喜欢吃保存时间短的叶子菜,因此,需要天天去小量采购。


我真的覺得你對全世界的生活方式都有意見。
便利商店是用來買一些簡易的東西用的,應急的東西用的,沒有台灣人主要的生活用品在便利商店採購,你根本就搞錯了。

懷托摩 wrote:
台湾人出行主要靠骑机车,一次采购生活用品不可能太多


這根本倒果為因,我家有兩輛汽車,一輛摩托車,到那裏去,用什麼交通工具方便就用什麼交通工具。現在台灣絕大部分的家庭都至少有一輛汽車,那種交通工具方便用那一種,汽車不會開不起。
台灣人買日常用品或食物,到菜市場,好停車就開車,不好停車就騎摩托車,又不遠,騎個車,十分鐘內就到,停在菜市場旁馬上就可以採買。開車到菜市場要十分鐘,找車位要十分鐘,從停車場走到菜市場又要十分鐘,提著大袋小袋採買品再走十分鐘回到停車場,神經病才開車。到超級市場,因為車位不多,近的騎車,遠的開車。到大賣場,一次買一個禮拜分量,就大部分開車。便利商店更是用走的比騎車還多,走兩步就到,幹嘛騎機車??
你在北方,根本無法想像什麼叫"近",什麼叫便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