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前面的帖子以後,發現似乎開UBER不會有那種大老遠開過去只收到70元基本跳的事情,因為有載客獎金.
實際有多少?望行家告知.
我只說我自己的經歷.比對前面帖子後UBER的好處.....當然也就是小黃的苦處.
1.以我每個月3000吃到飽的車隊費率,實際要付到4000++++,每個月電話叫車200趟左右,平均一趟的電話叫車成本在20左右.萬一遇到大老遠開過去結果是70元短程的乘客(但不是奧客),油錢還不算,基本上這趟只有50元.似乎UBER的每一趟獎金都超過這個數字,加上載客費用......去年9月以後這樣的短途客還非常多.(計程車還沒漲價前就忽然變多).我在6.7.8三個月每個月派遣次數約150-160次,平均每日營業額在3500,到了9月派遣次數200次,平均3000. 到了十月(計程車漲價)派遣次數還是200次,平均每日營業額只剩2500左右....慘!!!!
2.原來在固定空中排點(電話叫車排班),如果覺得太遠或巷子不好進去可以選擇不接等下一個,現在不行了,如果不接,直接踢班重排.有時候一看地址就知道是KTV或熱炒店,過去絕對是酒醉客,不去還不行.不然踢班重排.
3.加上之前說的,特別是在台北市,常常被放鴿子,不知道UBER有沒有這個問題?
4.以我的經驗,用信用卡搭車的乘客通常車資都會超過200,甚至1000的都有(不是到機場),不過不是每天都能載到信用卡乘客,不知道UBER乘客是否也都是單趟200+ ?
2016年02月18日
【李姿慧╱台北報導】UBER叫車平台被交通部認定違法,兩年來該公司和司機已遭交通部共開罰四千八百二十五萬多元,UBER邊繳罰款邊提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上月首度駁回遭罰司機所提上訴案、宣告交通部裁罰有理,交通部認為是指標性首例,除將持續取締UBER,更將修法加重罰責,未來UBER司機半年內被抓二次恐被吊銷汽車牌照。
交部裁罰首勝訴
UBER來台營業但未登記為運輸業接受交通部門納管,並用私家車載客,自二○一四年九月到本月十五日止,交通部公路總局已對UBER公司和自小客駕駛人違規營業開出五百三十九張罰單、計四千八百二十五萬多元,UBER邊繳罰款、邊請律師和交通部打行政訴訟,現已達二十多案。
去年十一月,法院針對UBER公司被開罰首批罰單,認定交通部取締時間地點及程序不完整,判交通部應退回罰款,交通部上月四日退回罰款並撤回多數罰單,補足資料後重新開單;未撤回的四件UBER司機裁罰案,除一件是因對同一駕駛開罰時間過近不合理、司機勝訴外,其餘三件上月七日法院都已認定司機違反《公路法》,駁回司機上訴案、等於宣告交通部勝訴,成交部開罰UBER案勝訴首例,該三件罰單共十五萬元。
擬修法嚴抓違規
公路總局認為該判決具指標性意義。交通部也指,將持續取締UBER,並修改現有《自用車違規營業處罰基準表》,加重處罰違規營業的自小客,目前規定違規被抓到第五次才會吊銷車輛牌照,擬修正為六個月內第二次違規就開罰六萬元、並吊銷違規營業車輛的牌照,吊銷牌照後的該車不得再使用。最快下月或上半年上路。UBER回應,將依台灣社會需求與共識,積極與行政院、交通部等單位討論。
而閒置車輛也非常多,我指的是沒人開的空車,不然各位大大經過計程車行的時候一定看到一堆空車停在那裏待租.
網上常常看到很多人說小黃車子舊,不乾淨,司機素質低........等等
我是去年9月買的WISH車,每天必定洗車,以前是電腦工程師....
但是,我要替有上述缺點的司機說幾句公道話.
假設把上述的"低素質"司機全部淘汰,讓UBER的載客率倍增.
我相信很快的UBER司機素質迅速下降.
首先看看乘客素質.
晚上在林森北路,長安東路整條熱炒店的區域,在傳統KTV密集的三重...........
上車的乘客幾乎都是喝醉酒的乘客.
好吧,把"素質低"的小黃淘汰,讓這些乘客全部去搭乘素質高的UBER.....請問會有什麼結果?
乘客素質會提高嗎?
再看看台灣的奧客文化.
服務本是有價的,在台灣硬是被凹成廉價.各行各業都一樣.
如果司機無限制讓步,可能最後有一天真的要背乘客上車了.
如果我沒猜錯,每位司機最常遇到的是遲到半天然後說很趕時間,要司機開快車.......如果被開罰單還不是司機倒楣?
以前我還覺得如果UBER能收計程車,我會考慮加入UBER.
看過版大的說明後,我覺得UBER如果收計程車....可能也收不多.
因為嫌XX大車隊囉嗦的人很多(我也是其中之一),看起來UBER更囉嗦,而且更不尊重司機.
本來乘客與司機就是要互相尊重.
先回覆一下hunterc01大大的問題
開UBER不會有那種大老遠開過去只收到70元基本跳的事情,因為有載客獎金. 實際有多少?望行家告知.
目前載客獎金幾乎等於全面取消了,我猜是因為台北司機已趨近飽和,以我加入到現在都沒有領過額外的載客獎金,唯一算獎勵的是除夕年節假日期間,UBER提供你尖峰時段上線接案時薪保證,比如除夕當天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這兩小時內保障你時薪360。然而以大數據的角度來看,UBER真的有一套,過年期間生意真的很好,我過年跑了幾天,時薪都有超過保障以上,因此可說保不保障其實沒太大差別。
大老遠開過去載到短程客人機率也是有的,但因為UBER是以最近距離司機先通知載客,大部分就是五分鐘可到的車程,而UBER的基本跳有可能更低,我載過60的也是有,但其實不多。
再來是乘客叫車地址的問題,遇到有巷有弄的地址我還是會斟酌考慮一下自己對那條路熟不熟,真的沒把握我一樣會跳過不接,放棄了一樣再等下一位叫車即可,沒有您所說重排的問題。被客人放鴿子的狀況也是有,但非常少,我反而愛載大馬路上的地址,一來好找二來方便暫停,客人取消還有個可能是嫌我馬三不好坐,因此主動按取消,如果到了指定地點,客人十分鐘內都沒出現,司機端可主動回報狀況並取消,這樣客人端會被收取放鴿子費用四十元,這點我覺得還不錯。
再來您說信用卡問題,我個人私下也會坐UBER,但因為客人一律使用信用卡付款,他的需求坐到哪個地點其實很難說,一切都看客人狀況,加上UBER收費在不加成的時候一定比小黃低,其實載到一百多的客人還蠻多的。
以平常日來說,一天開十小時左右,不算油錢扣完服務費大約實拿三千上下是我個人經驗的平均值,前面看到其他大哥說八小時四千五是有機會,但不會是每天,主要還是看你有沒有載到去桃園機場或長途客人的運氣。
小弟因為工作關係時常出差,坐過大陸的UBER也坐過杜拜的UBER,對我來說能自行輸入地點不用跟司機比手畫腳還是挺方便的,也不用怕司機刻意繞路,就算語言不通也不用擔心,在國外UBER的司機服務也都還不錯。
也想加入司機行列的朋友建議自己有車再考慮加入,身邊幾位朋友為了加入而想買車我覺得比較沒必要,除非你本來就有購車計畫。再來就真的是心態問題了,誠如開版大大所說,如果你沒有做過服務業,要來服務各式各樣坐車的客人,遇到奧客真的難免,但我必須說奧客真的是少數,加上UBER司機也會對客戶評分,遇到評分很低的客人不接就好囉。
如果了解一下車隊電話叫車系統,其實也跟UBER差不了多少.
我猜UBER不收計程車的原因:
1.大家都知道,他們用信用卡收費,而且直接付到美國去,因此可以逃稅,但是這不是大數目.
2.車隊的小黃承接每一通case付給車隊10元,加上每月車機月租費,我估算過每一趟成本是20台幣左右(以我每月付給車隊四千多,每月派遣次數200-210次來算),而UBER每一趟直接抽20%,如果每天營收3000的司機,每個月跑25天來算,一天被抽600,一個月不就被抽15000了?
再者,我猜競爭下的結果,最後被淘汰的是車隊司機與部分uber撐不下去的司機.
反而大家詬病的舊車不會被淘汰........
可以想想原因.
經由很多前輩開Uber的經驗, 可以理解Uber對司機的制度上是有進改進空間的, 但對乘客而言Uber就是一個字: 讚. 很多人(包含我)都是自從坐過第一次Uber就愛上Uber, 從此除非Uber叫不到車否則一律優先選擇Uber.
為什麼? 反Uber陣營有沒有去思考這些事情?
現在地球上很明顯的現象就是, 只要Uber進入了哪個城市, 那個城市的小黃就倒楣, 就算Uber沒有大幅侵蝕小黃市場, 但他依然會建立乘客之間口耳相傳的"服務標竿", 小黃司機面對這樣的比較常常無力反擊, 最後只好出動政府單位出面干預Uber, 把Uber視為毒瘤.
如果這些政府單位是真的為國家人民著想, 他們是不是該思考怎麼提升自己城市或國家的小黃素質, 讓小黃不再只是"黃包車", 而是一種優質服務. 一天到晚指責Uber違法違規講的好棒棒, 對整個國家人民的提升到底哪裡有貢獻? 就算讓你爭贏了, Uber退出台灣市場, 小黃問題就會消失嗎?
我個人並不討厭小黃, 實際上現在的小黃車隊素質已經蠻棒了, 只是希望這些政府單位可以提出真正的方案, 讓台灣那些少數還未提升的小黃有進步的機會.
在此對各位辛苦的小黃&Uber駕駛致上萬分謝意, 辛苦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