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的真象是: 再吵,可能真的連 15K 也到不了!


cg6789 wrote:
這兩天大病一場,躺在...(恕刪)


這樓回文的高低檔次,真的差太多了....根本不在一個水平面!

一方是老板層次的考慮?一方是受雇員工的心態?雙方根本不會有交集....

回版大:

其實傳產自動化的Solutions,歐美很多都已經是成熟技術了!問題在於,為什麼還是有需要到人工便宜的地方設廠?否則至少也是把部份製程以訂單方式,外包到人工便宜的地方代工?問題就出在於任何的機器還是要靠人來操作和使用,而且自動化製程,需要的是更高水準的人力資源!問題在於高水準的人力供應數量上?這在任何先進國家,都還是有其局限在....況且除了良率提升,可以大量快速生產外?全自動化生產並無法完全取代人工,僅能取代到一定比例,這在任何產業都一樣!那剩下的勒?生產出來的產品,還是要靠人來賣啊!業務人員的養成?也不是一天兩天能看到成效的!

而且任何全自動化的Solutions,要再投資下去的金額?可能都要以"億"為基本單位,外加高階人力的龐大需求,及其有限的供給數量!再投資下去,能不能維持?可不可以回收投資?這對台灣以中小企業型態的經營模式為主的公司,都是一種非常大的負擔與決擇,這才是最近十年台灣中小企老闆面臨的最大挑戰?曾經有人天真的認為,前進大陸是台灣面臨轉型的最佳解決方案?事實證明並沒有十年的好光景,到頭來還是得面對十年前遇到的難題!然而時確不我與....

人的價值?其實不該用錢來衡量,但是金錢確是對人的進步,最好的一種獎勵!現在的年輕人,確實有各位描述的問題在,但是自己摸著良心問,各位當老闆的,不該給他們一個機會嘛?就像當初前輩人給你機會,可以獨立創業一樣!否則起碼也該給個,能維持當地最基本生活條件的薪水吧?再怎麼有Cost Down的壓力在....也不能要台灣的年輕人,拿跟非洲一樣的薪水待遇吧?

另外各位年輕人也別一看到影就開槍....這些老闆其實是憂心+恨鐵不成鋼!各位試著從老闆的高度,想想老闆們在擔心什麼?能想的透,各位還有進步往上爬調高薪水的機會!想不透?那你真的只值你拿的那份低薪而已!

當老闆的人,不會只想著一個人一個月能省幾千塊的薪水而已!如果真是不幸遇到這種老闆?良禽擇良木而棲...自己另謀高就了!沒辦法另尋出路?那就是你自己的態度,想法,觀念,能力,其中真的有些問題喽!真是這樣?給你薪水都還嫌太浪費.....

各位一起為台灣加油喽!

jeffwu6705 wrote:
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不管是15K還是22K
我覺得應該要先捫心自問:我能幹甚麼? 我在工作上有甚麼價值?

我以自身的例子為例:
1.專科畢業後,半導體廠做了十年,從最低階的助理工程師、製程、設備、整合、QC到離職前幹PM,薪資從28000逐步拉到十幾萬,中間還外派到日本、中國,並最高紀錄整整兩年沒回台灣沒回家。


你只能高興說 你早生了十幾年

不然你專科畢業 現在很可能 去應徵碰了一鼻子灰

電視 還告訴你 22k就很好了

沒有推不倒的女人,只有推不倒的價錢
我喜歡這篇文章
有一段時間沒有在01上看到
這種不會謾罵聲四起的文章。

雖然上述很多專業技術我都不懂。
但是就產業經營觀念
很多前輩都分享的很精深
值得我們從多角度好好思考

謝謝啦
機器手臂的能力真的很強大!!

但是很貴啦!!!

我們公司一架機器手臂應該都是上千萬!!!

我工作的場地~原本要4個人同時上班作業!!

後來安裝了2隻機器手臂!!

目前只需一個工作人員~作業!!!

我們是24小時4~2輪班制!!

4X4=16人

4X1=4人

16-4=12人

2隻機器手臂可以省下12個人力!!!

但是機器手臂還是需要人力看管作業啦!!!
pc011630 wrote:
感謝您的分享,突然了解郭台銘說要做50萬的機器人大軍是什麼意思了


郭董等級的機器人約80萬,郭董大量買大概就殺到對折,
此種機器人的微調需要對工法有經驗的老師傅嗎?

HOTSHOT8888 wrote:
還是脫離不了薄利多銷的代工思維!


這個問題就是 鮭魚返鄉的問題嘛

出了語言溝通正常 勞力低廉的地方 就沒有辦法生存

沒有推不倒的女人,只有推不倒的價錢
我只簡單講一個例子,
做lcd的array與cf廠,利用機械手臂與輸送帶等自動設備的程度夠高吧,
為何還要養一堆員工,
不用換線?機台保養或調校?trouble shooting?寫自控程式等?

除非你的產品線很單純,再來說用機械手臂就能解決一切,
再來用買機械手臂就能解決一切的產業,對岸能燒的熱錢也不少,
錢就能解決的事,他們不會比不過你,看太陽能與led產業就知
你的顧慮很周到, 文章也很有另人思考的地方
不過很多地方是政府要協助的部份
從補助, 訓練,協助開發,產業升級等
對勞工及企業主雙邊的照顧及協助

企業的良心從來都是放在最後面
機器人這個是趨勢,產業也只能配合及轉型

但看來年輕人以後全部都去ROBOT INDUSTRY上班好了
學習組裝機器人, 機器人再來把年輕人的工作換掉
這樣子又需要更多機器人, 還需要更多年輕人投入
大家準備卡位吧
cg6789 wrote:
這兩天大病一場,躺在...(恕刪)



你這文前後矛盾,前面說老的退休;年輕的也沒人會沒人學而廠商也愛接不接,後面卻又說 20 個師傅會失業 ,要是真如前面所說沒有師父會做沒有廠商願意接,那改成全自動化也是剛好而已,哪來有師傅會受害?哪來有年輕人會受害?

這文看到的事實就是,可能10年前研磨成本是50元,10年後老闆依然還是希望研磨成本是50元甚至更低。薪水呢?也同樣最好再低點,獲利呢?以前只賺輛賓士,現在最好再多賺個備胎。
目前人力最密集的行業
應屬工廠組裝
小弟工作前前後後走過幾間工廠
不論海外或是國內
很少有福利好的
工資往往是最少
當然這就是大家討論最熱烈的15K的工作

最近發現這產業本土的比例真的越來越低了
本土的年輕人寧願轉戰服務業
也不肯進工廠
在台灣開工廠的老闆也不好請人

其實全球競爭就是如此
過去台灣靠加工出口翻身
現在換對岸
其實多少K對所有人都是二面刃
用的好 對大家都好

至於自動化 很多工廠都在用了
比如汽車組裝
但是還是需要很多的勞工
不是只靠機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