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才外流?根本沒有!

找到自己興趣,努力研究學習;
加上積極學習表現的態度,當你一切都準備好的時候,
只差一個機會或是一個容得下你的環境。

台灣教育太填鴨式,很多人到大學畢業都不知道工作方向,
只會背書考試,yes or no。


樓主加油。
李軺冠 wrote:
第一次發文,排版不佳..「到底我該努力在哪個方向?我又要怎麼努力?」.(恕刪)


您好,我職業跟你有點接近,只是我是韌體兼硬體工程師,在職場12年,待過IC設計公司韌體RD,數位相機IC代理商FAE,系統商韌體兼硬體RD
職場上碰過高級軟體RD中,目前待遇比較好的他是管理30人以上的主管,63年次,也是我的同學,以他例子來說
他早期剛出社會時從事應用軟體開發,後來跟幾位同事開軟體公司,公司生意不錯做到小主管開始帶人,後來公司被併購後,管的人越來越多
到後來因為薪資問題,透過人脈介紹跳到鴻海去,曾坐過郭董的飛機去出差,小孩出生後,不想太累,到小公司當主管


至於以老板的角度來說,RD會再多,不如符合需求比較重要,尤其是高階RD.不一定長期有這樣的需求,老板可以不要養高階RD,而採用外包
像早期數位相機開發商.養的FW大都是改UI.至於影音壓縮功能那類功能,因為會的人不多,那時我代理商公司老板找到印度人開發的程式
給廠商應用,後來影音硬體壓縮功能出現後,FW壓縮的人才需求自然就消失了.因此會的精的人就跟職棒球員一樣,做不了幾年
尤其是軟體,有想過軟體工程師這20年來開發環境和語言變化有多大嗎? 先前碰到52年次還在第一線開發的RD.他說早期8086時代因為CPU慢,因此有些貼圖還要用到組合語言,到現在一堆物件導向及驅動程式開發,一路下來學多少現在已用不到的技術

換做是你,你能想到20年間,你要花多少時間不斷學習新的開發環境?而且,軟體開發的資本額跟電子系統商,IC設計公司比起來較便宜,學生時代只要有心有興趣,可以學,一些國外的軟體工程師會變成競爭者



至於韌體需求,這10多年來開發語言不外乎以組合語言和c語言為主,平台從4位元八位元為主,漸漸變成ARM 32位元為主,現在又可分偏硬體的FW和偏SW的FW

偏硬體的FW大都要會做硬體設計,早期的高手甚至還會可程式邏輯閘(GAL/PAL),會碰到最高階的MCU不外乎是無OS的ARM一類32
位元MCU工控類應用(傳統功能外加網路,FAT應用,還有現代的汽車電子控制應用),從業人員以電子電機科系的人為主,開發環境和語言變化較少(現在大都以C為主),也因此我選擇走這條路,韌硬都碰,在中小企業主中,符合一人當兩人用的需求

偏軟體的FW 10多年前大都是影音應用居多,變的跟SW快差不多了,從業人員以資工/資訊人才為主


至於研發工程師到後來路怎麼走下去,只能說有實力外還要廣結善緣,因為主管級的到後來是靠人脈介紹,有介紹人,老板也比較放心

還有較強的RD,有的還會理財,不善理財的會找個會理財的另一半
再強一點的就是當上老板,以我待過某家的老板,年近60,待過大同公司的研究單位,也待過外商,做過業務,跨研發業務兩種角色(會英日文).因此公司還能撐20多年
年過50他還是不斷看新的論文,尋求商機,這樣有求知慾的人我在中小企業不常見到


==========
職場的前輩走過的路可以當參考,至於要走那條路,就要靠個人的智慧來選擇

興趣之外要考慮現實面,要不然到中年後會很辛苦

MR.DEVIL wrote:
找到自己興趣,努力研...(恕刪)


看了樓主文章有些想法,

小弟是7年前段,退伍完工作快滿兩年了。

從事醫療相關工作,就目前的感想,

我認為我們這個世代,缺乏的從來就不是技能。

如果少了一個人會的技術,這間公司就會倒閉,

那這個人我想一定是人才,因為他無可取代,

我們這世代幾乎人人皆大學,每個畢業生都覺得自己是專業人士,

有了專業技能就能勝任工作,學有專精,

學校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真的是如此?

有90分但公司沒需求,跟60分沒有差別,

去掉專業之後還剩下什麼?

我想是我們這世代受這種教育體制的人要思考的問題。

今年升管理職,我們如果要招新人,我希望來的小朋友,

開口是說我不會的很多,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做。

你會來應徵代表你還不是人才,但是你有成為人才的積極跟潛力,

公司會能開缺就是這個公司還有餘力這麼做,所以這個職位並非無可取代,

否則應該是公司跑來求你去當老闆,就像賈伯斯那樣。

至於有沒有惡質公司?我想是有的。這個就跟這世界有無罪犯一樣,

但我們就生長在這個環境,上一代很多人不用特別努力就能生活,

我們不行,台灣看起來也不太行,還越來越不行,

但是這不是理由,生存不需要理由。

社會很平等,它吞噬每個人,跑最後的抓交替,

這些人有運氣不好摔跤的,自覺跑的慢拼命跑還是跑不贏人的,

還有自己覺得能跑的比人快只是不想跑跟等著讓人揹著跑的。
台灣人才從來沒有外流?

這點有點怪怪的?其它講的都還滿實際

台灣確實人才外流了 很多都跑去大陸深耕 甚至定居

國民黨 民進黨 很多立委 家裡開公司 也都在大陸做生意了 ,然後選舉才在固意操弄 假裝反中(別忘了他公司在大陸賺錢呢 )

左手喝奶 右手摸奶 都搞這套 所以在電視上政治人物講的話 聽聽笑笑就好 九成講的是假話,一切利字優先

你看藝人 教授 ...高知識份子 都過去了, 因為台灣變弱了 大陸變強 , 哪個國家比你強&有錢賺
人就會往那跑 這個道理 用在全世界 都一樣 不是只有台灣往大陸跑

台灣未來就像 現在的雲林一樣 未來 留下老年人&小孩 ,年輕人就要到台北工作/未來都要跑到國外了


因為新資 趕不上通膨 這將是趨勢
台灣人才不外流最大的原因是語言不通與家庭(族)羈絆,
而不是人才沒有外流。
台灣普遍低薪是事實,否則版主薪資會更高,
版主也不用費心去學啥鬼語與國際接鬼。

台灣基層普遍22K,所以版主可以40K,
假如歐美基層人員也是2.2K鎂,以版主之才當不只於4.0K鎂,
相信版主應該非常清楚,所以也在準備當人才外流中。

還好台灣還有幾家對資訊人才不錯的公司,
就算進不了,
還有apple stroe 和 google play 商店這兩家薪資潛力無窮的公司隨時可以就任。

邏輯、軟體能力還可以到股海淘金,
早期免費的ezchart、近期的股狗網打出口碑就開始收費。
他們是賣淘金工具,
但我相信應該有人自己設計工具自己淘金。



李軺冠 wrote:
第一次發文,排版不佳...(恕刪)


請努力工作吧

當機會來了,你就是人才薪水就隨你開了.

我公司及認識的一些人,有些人的確都跑到大陸工作拿更高薪水,
菁英才會外流,才有人想花更多錢挖角,

樓主寫程式的,可能接觸到的都是這些領域,
台灣軟體不強,大陸比台灣強多了,所以顯少會來台灣找人
當然看不到人才外流的案例


李軺冠 wrote:
第一次發文,排版不佳...(恕刪)


說實在的~

樓主的文章還是無可避免的加減犯了 "以偏概全" 的毛病~

貌似討論這議題的文章都會多多少少犯了這些毛病~



李軺冠 wrote:
台灣人才從來沒有外流,在台灣定義的人才其中一種就是「俗又大碗」,你不俗或不夠大碗都不會成為人才,而留下來的正是台灣要的人才。...(恕刪)



李軺冠 wrote:
所以別再說「年輕人都想做辦公室吹冷氣」了,你以為這很輕鬆嗎?...(恕刪)



李軺冠 wrote:
1.已經有社會地位的人士:
我知道你們過去很努力,但是不代表我們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就整天耍廢當廢柴。...(恕刪)



李軺冠 wrote:
...(恕刪)3.同年齡層但是職業,工作上比我好很多的:
你的實力不容小覷,但是不代表沒有人付出同樣的代價換取的卻不是像你這樣的待遇,除了努力、實力以外,自己摸摸良心是不是運氣也占了一個位置呢?




正如同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是毫無目標地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也不是所有的老頭們都是竊居高位尸位素餐地占著茅坑不拉屎~

看待事情切入的角度往往決定了可以看到哪一方面的 "真相" ;老是從自己的角度切入,無怪乎看啥都不順眼~
李軺冠 wrote:
第一次發文,排版不佳...(恕刪)

李軺冠 wrote:
所以別再說「年輕人都想做辦公室吹冷氣」了,你以為這很輕鬆嗎?...(恕刪)


李軺冠 wrote:
...(恕刪)但我也希望你能明白,要你坐在位置上看上百甚至上千篇的原文技術文件,把國內幾乎沒什麼人用的東西引進使用,就像是要逼著你看著外星人的語言強迫你要理解、使用他,提出一個完全不合理的需求要你想辦法生出來,我也常常因為這種事情失眠好幾天,甚至常常會到家還仍然在思考到底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像是昨天我只睡三小時,一早六點半就因為程式沒做出來而驚醒,跑到電腦前在研究到底該怎麼跑這支程式,一直研究、思索、修改,到凌晨三點,中間沒有任何休息,這長期的壓力也沒有輕鬆到哪。


工作型態的不同,轉換到實際執行面上就是勞心與勞力的差別~

單就樓主所言看來,付出的心力絕對不亞於現場勞力的人,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問題是~

相當比例上的人 -- 其實也不局限於年輕人啦 -- 想坐辦公室吹冷氣工作,希望的絕對不是那種勞心的工作型態~

他們只是非常單純地認為:為啥我做得滿身大汗,領的薪水卻沒有比那些坐辦公室的人多?



同樣地~

相當比例上的人 -- 就個人所見,多數是年輕人 -- 也會有這種想法:公司裏頭那些 "高官",每天無所事事地晃來晃去,為啥可以領的比我多?



為啥呢?~
Hi 樓主,

有緣的話你可以在這一堆回文中看到這篇.

你想的話可以試試看contribute opensource project, 國外的那種, 千萬不要國內的. 你如果能在以下的專案成功contribute 80 個以上的 patch到 git上面, 請來ping我:

Linux Kernel (filesystem, mm, network), Qemu, OpenStack, Linaro

以上project(其中一個)的主系統程式和對應的管理工具有80個以上patch.


改改 coding style 或者寫寫 document 的patch就免了. 上面是我們找到能夠找到的大陸人來面試他第2份工作的contribution. 做到上面這些我們再來討論人才的事情.

有以上那些contribution, 你應該會開始接到一些來自 美, 歐 或 中國大陸 的 e-mail 來找你. 也不一定需要ping我了.

就像樓主你說的, 在生產可可的國家不會收成可可豆, 別說自己是人才, 是人才就應該找到自己的應許之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