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賺沒多少又全往房市賭局壓,
經濟根本變成一攤死水,百業蕭條。
中價位經濟產業哀嚎遍野,
影響廣大產業薪資凍漲與倒閉潮,
只剩高端市場或是乾麵小吃攤這種,
相信對國家發展完全不是件好事。
然後這一代青年,
不管有無家人支持,
「買房」用「生子」基本上只能擇一,
生育率爆低,國家未來在哪?
上一代已經玩爛的賭局,
別再哄年輕人繼續跳進去了。
不只是出國玩,
更多青年紛紛願當台勞,
不少十幾二十出頭歲的年輕同事,
離職原因都是為了出國當台勞,
就為了夢想能更快存第一桶金,
台灣已經面臨東南亞化,
甚至在局勢上比東南亞更糟,
老本耗盡前,能跑的快跑才是上策。
要成為能夠批評年輕人的上一代可以,
身邊不少年輕同事,
父母在早年錢好賺的時候都有守下來,
可以贊助他們這代孩子買房買車,
市場擺攤的都可以給四個小孩都買房,
所以這些年輕同事儘管薪水不高,
還是可以把多數薪資投資在自己,
父母贊助多數,自己「省一點」,
月繳少少的一樣可以買房,
不只是買房,連結婚生子都有贊助,
這種經歷黃金年代,有賺到有守住的,
然後有支持兒女抵抗高房價的長輩,
再來批評年輕人亂花錢,還說得過去。
最怕的就是,老一輩經歷過黃金年代,
大賺大賠之後什麼也沒留下,
也拿不出錢支持兒女買房,
也拿不出錢支持兒女結婚生子,
然後還在批評年輕人亂花,
怎麼不買房、怎麼都不結婚生子,
搞不好連自己養老金都沒著落,
將來還要靠辛苦可憐的子女來養,
年輕人養活自己都不容易了,
錢少到都不婚不生了,
若還要養父母,哪來的錢買房啊?
小確幸聽起來不屑?
那可是許多青年,
當下唯一能感受到的夢⋯⋯
大幸福已經看不到了,
活在小確幸裡,不至於那麼痛苦,
別說買房,很多連車都買不起,
只能買買手機滿足一下,無須苛責。
再講更現實一點的,
二三十年前真正有能力的長輩,
大多舉家移民去了,
讓他的子女在更好的環境成長,
而剩下來當時走不掉的,
就是長年在內耗批鬥、憶當年勇,
真有那麼厲害,
怎麼會留下如此爛的局面給年輕一代?
批評前,
應衡量自己有能力養老不靠兒女嗎?
自己有能力協助兒女在這年頭買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