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GDP到12.53%,但我的薪水都沒調?

就是改不掉 wrote:
政府都替企業開出22...(恕刪)


麻煩的是, 現今大學畢業生超過一半以上根本不值22k..
政府想要讓不值22k的人也拿22k, 實在難度是高了點兒.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changchien1 wrote:
昨天看到東森財經台的討論
高GDP幾乎都是廠商的投資加庫存
加上現在幾乎都是台灣接單,大陸生產
大陸生產,當然就是大陸人領薪水
大陸人領薪水,當然就是在大陸消費
所以民眾感覺不到消費市場有起色
這份報告只是拿出一個漂亮數據政績而已
政府只能從報告中看到財團的笑呵呵,無法看到庶民的無奈

政府再從財團那徵稅
來救濟台灣貧窮的人民
一般GDP = 消費 + 投資 + 政府支出 + 出口 - 進口

就算GDP成長率20%,對個人還是沒有直接的關係;
如果大家加薪多消費,對GDP就有貢獻。
因為你的薪水沒變
剩下多的 老闆都拿去買豪宅 超跑了
而你連國產車都要貸款才買得起

跳巢吧

不然自己出來當老闆, 角色換成自己壓榨員工
c.gary wrote:
政府再從財團那徵稅
來救濟台灣貧窮的人民
...(恕刪)


你確定徵的到財團的稅?
破費阿 wrote:
你確定徵的到財團的稅...(恕刪)

政府一定有跟財團收到稅
只是政府對企業財團有各項獎勵措施,加加減減之後,說不定那稅率比我們這種領死薪水的綜合所得稅還低
....

簡單來說,經濟成長率是指國內生產毛額(GDP)按固定期價格計算的年增率。而GDP主要是由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與進出口差額等元素組成,以我國而言,影響GDP變化最多是進出口部門。

主計處過去GDP計算方式,是採與央行相同的「現金制」編算基礎,企業在海外獲利得實際匯回才算數,但二○○五年改採IMF「權責制」統計基礎,只要企業帳上認列、不必匯回,也計入台灣的GDP。簡單來說,就是「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三角貿易淨匯入(毛利)都可算入。這部分已是近幾年來官方美化經濟成長的魔幻數字。

隨著台商西進,近十年製造業「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快速增加,○五年已超過四成,到去年逼近五成,上個月更超過五成。

主計處估計,我國三角貿易淨匯入金額在○二年時僅七十八億美元,到前年增至一五八億美元,去年受金融風暴衝擊,也有約一三六億美元,光這部分,就可增加、影響約三%的經濟成長率。

但台商透過三角貿易賺錢有匯回台灣嗎?光以上市櫃公司轉投資中國,匯回金額比率僅約七%,就可知道答案是「少之又少」。

換言之,台灣得到的只是虛胖的經濟成長數字,台商多數還是將三角貿易賺到的錢,換成人民幣、持續砸在中國,幫助中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卻無助解決國內失業、薪資成長停滯等問題。

再從國民所得統計分配面來看,以現有二○○七年數字,GDP分配到受僱人員報酬的比率,從十年前的四十八.四%降到四十四.五%,但同期間,GDP分配到企業盈餘比重卻從三十三.九%提高到三十六.九%,凸顯出台灣這十幾年來經濟成長的好處,愈來愈集中在大股東身上,一般受薪的升斗小民難以分享成長果實。

這樣的GDP成長數字,何喜之有!

高嘉和
不是說不定課的稅比老百姓低

是一直都很低

有興趣可以去找一下 天下雜誌445期的報導

稅制破網 台灣淪為不義之島

--------------截錄一段----------------------------------------------
在台灣,九百萬勞工,負擔全國七二%的所得稅(見表一),
比美國的薪水階級苦命很多,他們只負擔國家所得稅的五六%。
富國俱樂部OECD的薪水階級,平均更只負擔四九%的所得稅。

「台灣真正的有錢人,都不是檯面上你看到的這些人,而是住在
像帝寶那種地方很多默默無名的人,」前財金官員指出。
財政部只公布過一次的資料顯示,五年前,台灣最有錢的四十名
巨富,有八人一毛稅都不用繳,十七人平均只繳一%的稅。
----------------------------------------------------------------------
只能說上班族苦命
一毛都跑不掉

而很多避稅方式.也只有錢夠多才玩的出來
租賃車/持有農地/造林補助/股票股息所得/慈善捐款/基金會...
這篇文章錯誤的地方很多, 這邊剛好就是一個

locomo wrote:
不是說不定課的稅比老百姓低

是一直都很低

有興趣可以去找一下 天下雜誌445期的報導

稅制破網 台灣淪為不義之島

--------------截錄一段----------------------------------------------
在台灣,九百萬勞工,負擔全國七二%的所得稅(見表一),
比美國的薪水階級苦命很多,他們只負擔國家所得稅的五六%。
富國俱樂部OECD的薪水階級,平均更只負擔四九%的所得稅。


這應該是看錯財政部公布的數字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字
薪資所得占各類所得比例為72.34%
薪資所得應納稅額占全部綜合所得稅應納稅額比例55.62%
薪資所得佔所得比例高, 但是因為適用稅率較低, 所以反而繳的稅比較少

http://www.etax.nat.gov.tw/wSite/ct?xItem=64899&ctNode=10708

locomo wrote:
「台灣真正的有錢人,都不是檯面上你看到的這些人,而是住在
像帝寶那種地方很多默默無名的人,」前財金官員指出。
財政部只公布過一次的資料顯示,五年前,台灣最有錢的四十名
巨富,有八人一毛稅都不用繳,十七人平均只繳一%的稅。
----------------------------------------------------------------------


這個問題在最低稅負制實施之後已經不會再出現了
雖然最低稅負制的稅率只有20%, 遠低於所得稅最高的40%
不過賺很多的人卻只繳1%的情況應該是不會發生了


locomo wrote:
只能說上班族苦命
一毛都跑不掉

而很多避稅方式.也只有錢夠多才玩的出來
租賃車/持有農地/造林補助/股票股息所得/慈善捐款/基金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