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e39535 wrote:每間店門口都擺了一台小烘豆機但是都亮晶晶的...應該全是工廠代工的啦~ ...(恕刪) 這個要請員工出來說一下了,敢標榜現烘應該不太會做假不過店都開在台北市中心點,最近買習慣的一家是有看店家進了一大包一大包的生豆這就應該是真的吧?
牛乳業者還威脅,不給我抬高價錢賣,我就讓你們大賣場斷貨哩賣場公佈一下吧.這種無良的企業,畢竟要長久合作,不警示一下他們不行是不是就那4家啊?聯合壟斷市場?其他還有泡麵/海苔/扁型包裝即食豆干也都是玩這種漲價怪招..
ebola01 wrote:「根本藉機漲價」09...(恕刪) 第四屆生乳價格評議委員會議 酪農代表提案提案人:酪農代表 洪長進委員、顏崇禮委員、陳義宗委員彭錦傳委員、張正杰委員 聯署提案案由:建請調漲生乳收購價格。理由:(一)生乳收購價自96年8月1日因反應飼養成本每公斤調漲3元後,即未再調整過;而現今飼養成本又大幅上漲,可由以下資料得知其漲幅。(資料計算為96年8月1日與100年3月之差異)1. 附件一:飼料價格漲幅資料。2. 附件二:以泌乳牛TMR配方計算之成本差異情形。3. 附件三:畜產試驗所(飼料組李春芳博士)提供泌乳牛飼料成本比較資料。(二)三聚氰胺事件後末端乳價調漲二次(12元/kg),酪農只獲得1.65元/公斤,實為利益分配不公。1.國內氣候因暖冬關係,酪農飼養成本已相對提高,另國內液態乳市售價格並無「冬、暖、夏」之區分,全年均以夏季末端乳價銷售。98年12月1日起生乳收購價調整案,其理由為「爭取冬季延續暖季乳價之價差5.49元/公斤」後經廠、農協商平均分配於三季,於第三屆98年第6次乳價評議委員會決議後調漲1.65元/公斤。2.97年三聚氫胺事件後,末端乳價即調漲一次,主力商品高優質鮮乳由每公斤65元漲為72元,但生乳收購價格並未調整;98年12月1日起每公斤生乳收購價調升1.65元,主力品項高優質鮮乳由每公斤72元漲為77元,乳品廠藉生乳收購價調整而調漲末端乳價,但酪農在乳品廠的兩次末端調漲僅獲得極微幅(1.65元/公斤)的調整,實有失公平的利益分配。(三) 三聚氫胺之前,長久乳業環境不佳。酪農生產生乳完全配合乳品廠減價、減產甚至離酪,以維持產銷平衡,令乳品廠渡過乳業危機。而三聚氫胺之後,國產鮮乳市場需求大增,末端售價調漲,而酪農並未獲得生產面成本的合理反映及合理利潤,造成酪農經營上的無力感及影響對產業未來的信心。廠、農間之利益平衡,乳價評議委員有責任做公平合理的乳價評議,才能使整體乳業均衡發展。http://www.milk.org.tw/go168/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16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