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拿職技來比較大學。而且重點是放在小孩。
那我就重新說。
我只有一個男孩,當時考大學時,我除了一段話之外什麼都沒說。
後來,要不要上研究所?要不要讀博士?要走教育界還是入業界?要去那一家公司?要不要跳槽?要中薪的主管還是高薪的一般職員?我都沒介入。
絕對不是我們親子關係不好,我們很常聊天的,小孩也很尊重我說的話。
當時我說了什麼話?
我說:「讀書不是為了將來比較有錢,而是會活得比較精彩。所以,你自認為怎麼做人生會比較精彩,就那樣去做。有問題你可以問我,不問的我也不說,但要自負責任。」
從他考大學(入了很普通的私校)那一刻起,10多年了,可以感覺他在自我成長。現在,有一份還不差的工作,常常在讀書(以前只看漫画),本業之外還學了烹飪(考上執照)、咖啡西點、財經投資、鋼琴、游泳、野外求生…等等讓生活更多彩多姿。
他有把我的話聽進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