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不是表示錢非常好賺

以前出超賺的錢都是美債吧,可別誤以為當時很有錢。
美國絕不會還錢的,只會給你在空中發出異音,掉到民宅的爛直升機,摔下來後,新聞還會報導直升機的強效性能。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那年代沒人在鞭軍公教,
只有在笑軍公教,
小兵退伍後隨便的工作薪水都比連營長高。

那年代不是沒人想鞭軍公教,
是想鞭也沒管道鞭、也沒名嘴和媒體替你鞭,
台灣在民國76年解嚴、77年開放報禁、82年年才完全開放廣播頻率和有線電視、86年才有第4家無線電視,
如果當年真的都笑軍公教待遇低,
不會在民國84年實施軍公教新退撫制度和停止新進人員適用18趴,
當年軍公教是沒現在熱門,
但"小兵退伍後隨便的工作薪水都比連營長高"的說法我是無法認同,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當電子新貴或證券超級營業員。
以前是台灣錢淹膝蓋
現在是台灣錢淹鼻孔
錢變多
價格只有淹膝蓋價值
萬物飛漲只有薪資不漲
無奈啊!
大家樂時代
生活好不好過
"平均"好過吧
大樂透時期
M型社會
錢好不好賺跟能力有關
在什麼時期
都會有有錢人
準備好的人
可以乘著時代的浪潮
順勢向上
只有時勢造英雄
沒有英雄造時勢
以前大約80~9x年代時
錢超好賺的~~
小時候我家開服飾店
發薪水日&假日&過年期間~~客人超多的
那時利潤也比較好
一件衣服進價220~250,可以賣490
利潤大約都是50~100%
洋裝的話利潤更高
運氣好點時~~一天就賺幾萬~~
反觀現在上班一個月~~也是賺幾萬 = =''
那個時候,好像全世界的錢都突然湧入台灣一樣,
家裡那時正好開了一間水族館,生意好的時候一天10萬以上,
連中學生都可以拿著整把千元鈔說要買紅龍,重點是,地點在鄉下!
是腳目不是膝蓋吧....
腳目是腳踝..

就大家都好賺錢
股票蘭花
全世界都來分一杯羹

進口車廠一堆
據說當時台灣是alfa世界前幾大的市場

有人說到重點
當時很多人都不工作了
每天只去號子
這後果
跟現在台灣現況是息息相關的

另外財大氣粗
水準低
就像現在的大陸暴發戶
台客一詞,含有貶意
台灣來的觀光客
開始誕生



唉 看了幾樓 都是小時候 都是用一些不曉得那來的例子來說

我40好幾了 很多人小時候 很多人後來聽說 都是親身經歷的

甚麼公務人員好不好或是國營企業好不好 別傻了

從民國50幾年起就是很好了 以前就是擠破頭很難考了

現在因為走火入魔了 才會感覺很可怕 其實從以前到現在都很難考

但是軍職轉公職以前都有一些特殊待遇 就是這樣不公平啊


例如房子的例子 其實台灣的房地產有經歷過幾個時代的轉變

我出生的時候 民國50多年彭淮南家附近的30-40坪公寓才20多萬

兩次石油危機以後就變成2百多萬 1987年那波狠漲竟然變成7-8百多萬

1987年到現在2014年也不過漲到兩千萬 請問漲最多的是甚麼時候

以前的利率高達7-8% 貸款動輒12% 買房子貸款的負擔有多重

很多人台北買不起才去買在中永和或是三重與板橋這些地方

以前中永和與三重板橋很多都是工業區與農地 相對房價較低

誰曉得現在變成商業地 人口集中地區 房價也不便宜了


有些人說以前能源便宜 那要看怎麼去衡量以及市場的行情

民國60幾年的一公升也是15塊 民國80幾年也是差不多14-15塊

那是因為原油一桶才十多塊 今天要100塊 市場多5-6倍 實際多2-3倍

原油的市場行情 台灣能控制嗎? 美國都管不了了


20年前我剛入社會也是從2萬多開始 過了試用期變成3萬塊(我是留美碩士就職的)

那時集團有一個建案在台北仁愛路巷子裏賣 一P50萬 一戶就1千6百多萬

30歲以下的幾個同事就看這廣告單不停的嘆氣 跟現在的年輕人有兩樣嗎?

20年前1P就賣到50萬 現在賣80多萬 請問有比較貴嗎?


台灣錢淹腳目(如果有的話)的那段期間跟現在相比 有許多政策與社會風俗不一樣

20多年前 台灣沒有50萬的外勞大軍外加4萬多的逃跑外勞 所有的勞工都是本國人

請問多少台灣人的工作被取代了 還有那些被老闆移走的企業又有多少工作機會?

以前不准聘外勞或是外勞的機會少 老闆只好乖乖找本勞 本勞的薪水相對就高了

當然有許多現在外勞的工作本勞不肯做 老闆只好用更多錢去找本勞或是倒了也可能跑了


20-30年前外配都是有戀愛基礎結婚的(留學或是到國外工作認識後結婚)

哪像現在幾十萬的買賣式外配 真的嫁過來與老公白頭偕老就算了 但實情是這樣嗎?

許多還不是假結婚或拿到身分後離婚或是發現老公其實是條魯蛇以後分居或離婚

外配根本就沒有太多人回家鄉都是留在台灣賺錢 外配來台灣賺錢有台灣的工作機會

原來沒嫁給台灣男人的台灣姑娘也是留在台灣賺錢 工作機會就是那麼少 怎麼辦?

以前的早餐店與攤販 爸媽帶著兒子女兒幫忙 現在變成爸媽帶這外配媳婦或是外配店員

連八大行業 剪個頭髮 要找個正港台灣美眉來服務都越來越難了 怎麼辦?

我能怪台灣女性自我意識的崛起導致選擇婚姻的比例變低 選擇永久單身的人數增加

而台灣男性因為受家庭傳統傳宗接代與"身體慾望"的壓力與控制被迫以買賣式的婚姻迎娶外配?

最後的結果是數十萬外配進入台灣社會作為配偶與新生小孩的親身母親 後來變成社會的勞動力

我搞清楚了 哈哈 台灣年輕女性選擇不婚的結果跟社會的低薪與失業也是有相關了


台灣的社會在這20-30年有許多變化 太多人都不願意去承認那個時代跟現代的差異

其實還有許多要討論的 留待有人有不同意見 再來說嘴

現在這個時代就是這樣 不是我害的 但是我也只能看著一起沉淪 我無解
也沒那麼誇張,不過就樣現在大陸人那樣搖擺就是了
從小看我爸工作之下長大
我爸是做沖床模具
30年前早期日商縫紉機剛來台灣設廠 彰化雨傘發展 我爸都有參與到
那時候雨傘骨架關節還是手工沖壓時 我爸就開發了連續模 當時彰化每天都有人抱著現金來找我爸開模具
那時一付模大約七八萬 但是一星期就賺回來 我後來還開玩笑說 當時就賣零件 別賣模具給人家
1個零件可以賣一塊 一天一台沖床生產5萬以上7萬以下

日商更好賺 用手工模的價錢開連續模 一台沖床當時25到30萬 三天就賺回來了
一個月一兩百萬的再賺的(當時逢甲一棟大約一百萬)

只不過當時沒本錢買沖床 只能開發模具給人賺

當時的氛圍是 有實力的人家捧著錢來找人做 不怕沒工作

這是毎各國家變新興的國家 必經過層


個國都一樣


大陸 日本 菲律賓 印尼 也走這個模式


未來就是印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