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資方和勞方全都在搞對立
都不太知道是一環扣著一環息息相關的。。
也不是不太知道而是不會去想到
資方想便宜行事。。
勞方不更加長進。。
所以這種事就會常發生
比如為什麼要資方要壓詐勞方
因為要提高本身的競爭力還有獲利率
那勞方有可能是另外的買方。。
就因為上頭資方壓詐勞方。。
所以勞方轉換成買方就又會壓詐資方
這是惡性循環
說個大概的範本。。不用討論的太深。。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台灣跟別人競爭喜歡用競價模式
而不是品質。。獨特。。等特性來獲利
那這樣獲利都會偏低。。所以就得壓勞方
勞方這方面也是不太求獨特性。。
比如現在什麼科系紅。。大家就通通跑去讀。。
這方面的人材就會相對多到不值錢。。
不是你的工不值錢。。而是會這種工的人很多一點都不保值~~
如果方圓五公里開一家修電腦的他的工可能值錢。。因為只有他一間
但三條街就一家修電腦的。。競爭就大了。。工的值就降低很多
一條街就一家條電腦的呢。。那可能就要搞到好幾家要倒閉了
工不賺錢就算了還賠錢。。
勞方的工也是一樣。。這個產業一年可以賺二佰億。。很值錢
這個技術人才。。可能飽合點400人。。但新聞還有網路會煊染。。
可能一下子就會爆出2000人。。那這樣過剩的情況下就是不值錢了。。
所以我才說不是工不值錢。。因為相同的工放在沒有過剩的情況下是值錢的。。
這個也是大概的範本。。也不用討論太深。。
我知道會有很多例多。。特例。。
比如好資方。。好勞方。。誇張的資方。。誇張的勞方等
所以大家也不要鞭太大力了。。
但是為什麼常會搞到要對立。。個人認為因為一直處於在一個惡性循環
還有資方與勞方都便宜行事。。亙相都不會替對方想。。
又比如。。
資方跟勞方說。。這季沒賺錢還賠錢。。薪水可不可以少一點。。(當然不可能)
勞方知道資方這季很賺錢。。薪水可不可以多一點。。(有很大的機會不可能)
但大家會亙相嗎??勞方有想到資方上一季賠錢要回補嗎??
那資方有想到勞方要顧好才會一直保持熱情幫你膁錢嗎??
所以抗爭是好事啦。。但要相對充份的溝通才不會浪費抗爭資源。。
不管資方也好勞方也好。。這時機點大家都不好過。。充份溝通找個大家可以亙相體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