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被不合理對待的勞方罷工,但華航機師罷工讓我難以認同

發生在私人公司
如果一直罷工下去
勞資協調失敗或終止
資方就停發薪資另覓新血
勞方等於自動離職
成為所有航空公司黑名單
談不攏會這樣嗎?罷工如何收尾?



lin91029 wrote:
發生在私人公司
如果...(恕刪)

很難吧,一時要找到這麼多機師補足人力缺口有困難,招募新血一個機師培訓至少兩年根本緩不濟急
cutejgua wrote:
很難吧,一時要找到...(恕刪)


基本上拿飛時對比工時就錯了
有點像拿勞工工時去對外科醫師開刀時數
基準差異太大是無法得出可參考結論
會這樣質疑是因為
正常人引用前會先考慮機師不是一到班就上機
也常至外地有來回待機換班等非飛行時數產生
最主要這是班班都會有的時間差異
對正常人來說應該是常識等級了
一個文筆如此立論清楚者
不太可能會忽略犯這種錯誤就直接對比數據

再說正常人要聊天討論不會這麼厚工
多半引文擷取就可以
較負責的會給連結出處
單純閒聊這樣不多見

lin91029 wrote:
發生在私人公司如果...(恕刪)


你可以換個角度想
這麼多罷工的機師離職之後
有多少機師能再找到相同或相似待遇的工作??
有多少其它航空公司願意吸收這些因罷工而離職的機師??
明白答案之後你就會豁然開朗
當然
這點公司高層也明白
遠東徐老大有句名言
不爽可以不要做啊~~
要資方把勞權擺第一?
又不是財團法人宗教佛心事業...
自己當老闆都做不到的事,憑什麼要老闆做得到?
miamivice wrote:


基本上拿飛時對比...(恕刪)

如果你有仔細看文章,我對比的標準是工時不是飛時喔

所謂的飛時和工時,飛時是指飛機起飛到降落實際飛行的時間
而工時我這邊算的是機師從上飛機到下飛機的時間,也就是他們身為一個駕駛員真正工作的時間,沒有包含他們從家裡到機場通勤的時間,或下機後返回旅館或家裡通勤的時間,也沒有包含他們為了考試或飛行自己看書準備的時間,因為在我的認知,這類的花費時間一般勞工也沒有併入工時內


至於工時和飛時為什麼一趟相差我算1.5小時,在這邊順便把飛機起飛前組員的作業做個介紹


一般旅客登機是在飛機起飛前半個小時開始,但機組員大概是一個小時前就要登機
在旅客登機前,首先是清潔人員會迅速地整理清潔客艙,補好毛毯 枕頭 耳機,空廚上餐,
然後機組員登機後,空服組員會檢查客艙及逃生設施、緊急裝備、和空廚對餐
同一時間飛行組員會做行前檢查,其中一位會下飛機作360度環繞飛機體檢查,另一位在駕艙內確認油量、載客數、航程路徑、使用程序及天氣狀況等等前置作業,等一切就緒,飛機也檢查完成,機師會向所有這趟飛機上的組員做一個簡報,沒有問題後就開始登機
登機後就像我們知道的,空服員開始招呼旅客登機,於此同時飛機外地勤人員上行李
而機師在此時除了繼續複習起飛前準備的程序,例行的check,相較於空服員在後面應對旅客,他們是悠哉的在駕駛艙裡等待後面ready
落地後的工作相對比較單純,空服員送客人下機,與此同時機師檢查登錄各種數據填妥表格,然後等客人都下機後這趟飛行的任務也就結束了


起飛前算一個小時落地後算半個小時,是工時多出飛時算1.5個小時的原因,
當然有時面對機場塞機,後推滑行等待的時間會比較長,這時機師待在飛機上的時間也會比較久,工時可能再多加半小時
但就算每趟都多了半小時,對一個以長程航線為主的機隊(因為整個月沒幾趟飛行)一個月總工時也多不了幾小時的,也許對短程航線的機隊會比較虧一點


一架飛機能安全地飛上天,提供旅客舒適的環境,背後仰賴的是很多人的通力合作與努力,從幕後的清潔人員、維修機務、地面拖車、航勤、行政人員,到一線的機師、空服員和地勤...
除了航空公司外,航空站航務人員,塔台、航管、氣象、情報、諮詢很多很多,航空業這個大環境裡面每個人各司其職,才能讓每趟的飛行順利安全
機師身為裡面的天之驕子,待遇最好,頭銜最響,應該最感恩虛心,感謝背後每顆螺絲的善忠職守才能造就他們的每趟飛行,而不是只想到自己,貪婪的要更多




順便補充一下
一趟飛行,最困難也最重要的 就是起飛和降落這兩個階段
當飛機飛到巡航高度後,的確就是自動駕駛按下去,飛機自己會飛,駕駛員的工作頂多就是監控各種儀表有沒有異常(這部分可以問所有的機師朋友,他們無法反駁的)
所以一段長程航班除了頭跟尾的半小時,實際花精力的時間沒有多少
而且就像我標題文章寫的,有賴於航空工程的進步,開飛機幾乎只剩下指令的輸入而已了,甚至連autoland(自動落地)都有,我覺得隨便一個開長程的運將都比他們辛苦多了
若真要說有難度有資格罷工的飛行機師,飛國內線的小飛機,尤其像飛蘭嶼綠島這種設備比較陽春的機種,一天起飛降落好幾趟,而且全程手動駕駛,那才是真功夫

寫那麼多出來不是要批鬥
只是希望多點相關知識,越能獨立思考 客觀判斷,去衡量他們的訴求、是否真有飛安疲勞疑慮
這幾年因為復興倒了 華航與長榮才稍微可以喘口氣 復興的問題在那裏 就在飛的人身上

經濟的衰退還沒到 航運的低潮還沒開始 自己就先在自己的船上鑿個洞實在無話可說

關鍵哪裡 突擊罷工是最無恥的事 冤有頭債有主 那天要罷工早一點確定就好 大家也可以應變

那有讓旅客與同仁都措手不及 個人造業個人擔 敢做出來就不用道歉 反正倒楣的是無辜乘客

夜觀星象 當年讓華航蒙塵的不詳預兆又有蠢蠢欲動的跡象 各自保重吧
長榮可以按經濟成本買飛機,那家划算買那家,華航可沒有,華航公關機可少不了,不買都不行,但這次罷工交通部還真是一推四五六,說持股只有30%,沒有辦法決定只能協助,買飛機時怎麼就可以下條子??
cwsabc999 wrote:
昨天終於看到華航與...(恕刪)

airzard wrote:
這次罷工交通部還真是一推四五六,說持股只有30%,沒有辦法決定只能協助...(恕刪)


這個是我覺得最無恥的謊言了!
如果郭台銘說他沒辦法對鴻海經營下決策,只能協助或規勸,各位會不會很想吐他口水?
可是各位知道郭台銘持股佔鴻海股權多少比例嗎? 只有7.8%,連一成都不到。然後一家公股超過持股三成,董事長及董事會全部十二席董事,甚至連獨立董事都是官派的華航,好意思說沒辦法決定只能協助?? 難怪一被打臉,這個說法就吞下肚,電電不敢再說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