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xmunx wrote:對啊,只在意100那個數字,重點是態度,是過度消費的態度.債誰背,老人嗎?
現在上一輩的早就都...(恕刪)
奔跑的小烏龜 wrote:
買房子很主觀,每個人都想付國產車的錢買雙B,政府為了平衡房價,設了很多重劃區,用交通建設串聯。可是,大家都希望住捷運站週邊用郊區的價格購買,更甚至用法拍價格購買……薪資,材料,土地,都不是20年前的價格。20年前為了買房子沒足夠自備款,只能買預售屋,然後一直兼職,假日去發海報塞信箱,去做大夜班保全(日班有正職),慢慢的繳錢。學經歷比不上人但是我可以用努力補足。反觀現在,你只想付出的跟別人一樣,為什麼會希望能得到更多報酬?龜兔賽跑是故事而已,兔子睡覺了烏龜才能贏,更何況兔子一直在跑……只看到烏龜靠腰劇本不是這樣寫吧!房價100萬?你會買我不會,反而我會到處玩,因為這除非發生末日浩劫,還買房子幹嘛?回家問問你現在住的房子持有人,如果房價跌到100萬,他們怎麼想。然後你繼承?用100萬養活自己晚年?沒對錯,因為我們邏輯不同,繼續抱怨。我們不是一昧省錢,只是有計劃性的投資跟娛樂,而且不讓自己入不敷出,更愛惜信用。以後下代面對的挑戰更嚴峻,用我們當初的努力都不一定能生存,沒有感覺的就當是個屁話,有同感的,各自勉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