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er1000 wrote:
美國之外,中國也不錯,有很多相當強的軟體公司,臺灣只重硬體,能上得了臺面的軟體公司很少
趨勢還能算是一個...(恕刪)

趨勢我記得應該算是日商
雖然說創辦人是台灣人但嚴格上也不算是台商公司

另外台灣雖然軟體公司少
但是軟體公司創業比起硬體公司應該容易許多
軟體公司的規模通常比起硬體公司小很多
很多國外有名的遊戲工作室一開始也是都只有幾十人而已
而且也很常聽到有金主願意出資讓工作室有錢能專注於研發
(例如ArenaNet背後的金主就是韓國的NCsoft)

dp2046 wrote:
另外台灣雖然軟體公司少
但是軟體公司創業比起硬體公司應該容易許多
軟體公司的規模通常比起硬體公司小很多
很多國外有名的遊戲工作室一開始也是都只有幾十人而已
而且也很常聽到有金主願意出資讓工作室有錢能專注於研發
(例如ArenaNet背後的金主就是韓國的NCsoft)


說的沒錯

軟體公司起家都往往是很少的人

但臺灣的特有風氣就是新鮮人比較喜歡進名牌大公司養老,親戚聽到大公司也"體面"

也因此人才往往全往臺積電這些公司跑 (本樓不就有人只拿這樣的大公司來講話?)

所以真正要軟體起家的公司,並不易找到一流的人才(薪水比不過大公司)

這往往是惡性循環,讓臺灣的軟體產業成長不起來,

人才不太願意去小公司闖天下(錢少沒面子沒保障)
tracer1000 wrote:
說的沒錯軟體公司起家...(恕刪)


各種"風氣"的形成才是個問題
tracer1000 wrote:
軟體公司起家都往往是很少的人
但臺灣的特有風氣就是新鮮人比較喜歡進名牌大公司養老,親戚聽到大公司也"體面"
也因此人才往往全往臺積電這些公司跑 (本樓不就有人只拿這樣的大公司來講話?)
所以真正要軟體起家的公司,並不易找到一流的人才(薪水比不過大公司)
這往往是惡性循環,讓臺灣的軟體產業成長不起來,
人才不太願意去小公司闖天下(錢少沒面子沒保障)...(恕刪)


本來是懶的回的,認真我就輸了....

1. 硬體公司起家時人也不會多,應該說大部分公司起家時,人往往都是很少的。
2. 名牌大公司並不好混,養老?沒這麼簡單吧!
3. 只拿大公司講話惹到你了?怎麼?你面試被打槍嗎?
4. 當產業發展到一個程度,後進者本來就很難出頭,就跟微軟和google很難被取代一樣。
5. 小公司面臨的問題除了錢少沒面子沒保障外,還有很大的問題:無法學到大公司的know-how,人脈的培養較為困難,不知有沒有明天。
這一陣子面試了許多程式設計師 依職務 學士 碩士 博士都有
都是以資工背景下去撈資料庫 有應屆 也有些是有3~5年經驗的

會有一張筆試 考oo design ,data structure, uml 難度大約是資工系期中考程度
幾十個人下來 能考及格的不到5個 還有很多人是交白卷

能寫出點東西來的才會進入面談這關 對不同背景面試會有不同期待
大學生能就考卷答完就夠了
碩士 會了解碩班研究主題 了解的深度 解題過程 有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博士 國內外的又不一樣 考卷只寫30分也還好 這先略過

有一位十餘年資歷的team leader,請他上白板說明近一個工作的架構
他自稱維護了二年 卻答的的零零落落...

什麼學歷都好
面試沒有絕對標準 只有"你符不符你自己填的履歷"

進入職場程式能力就像寫字造句一樣 久了就熟了
該累積是領域知識 那才是你能提升價值的本錢

所以進入的產業就很重要 累積個五年十年 從一家毛三跳到另一家毛四是很浪費的
要憤選啊


Ipad真的很難打字 寫的簡略請見諒
鼴鼠 wrote:
本來是懶的回的,認真我就輸了....

1. 硬體公司起家時人也不會多,應該說大部分公司起家時,人往往都是很少的。
2. 名牌大公司並不好混,養老?沒這麼簡單吧!
3. 只拿大公司講話惹到你了?怎麼?你面試被打槍嗎?
4. 當產業發展到一個程度,後進者本來就很難出頭,就跟微軟和google很難被取代一樣。
5. 小公司面臨的問題除了錢少沒面子沒保障外,還有很大的問題:無法學到大公司的know-how,人脈的培養較為困難,不知有沒有明天。


我覺得這是臺灣事實上存在的風氣

就是名牌文化

在學校要比學校是不是名牌,進社會要比公司是不是名牌

大部份小公司起家人都很少,所以"人才"只想進大公司,因為是名牌,

還有,我討論的是存在的事實,你少往我身上攻擊,

我大公司小公司中公司全待過(size跟待遇並不輸臺積電,小公司也待過只有五個人的),

我也沒說進大公司不好,大公司很有保障,有明天(你說的),這不是養老是甚?

倒不需要攻擊我來給大家只想進大公司來"合理化",你如果攻擊他人而不討論主題,讓你贏好了

你扯google拿美國來講,雖然google是大公司,不過...

Google出來幾年? Facebook出來幾年? Apple重回霸主花了幾年?

往往每一個十年就有新一代的霸主或明星企業誕生,

臺積電出來幾年? 快三十年了 我們新一代的明星企業在哪? 不會是"公務員"吧

臺積電確實是臺灣之光,但我們不能只有臺積電,不是嗎? 真正的人才不該再創造新一代的企業嗎?

你絕不能否認在國外,人才創業的動力遠比臺灣要高得多,

臺灣的人才以進名牌公司拿高薪求保障為目標者多 (只想有個飯碗保有明天有面子)

也因此臺灣進入門檻相對低的軟體產業完全沒有甚能進國際的大公司,因為人才都被硬體大公司拿走了

這其實是存在的事實,當然臺灣的創業條件不好,創投的基金投資者也少,也是一個問題

很多人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人家vc則是投資10家有一家成功就非常滿足了
Anderson4822 wrote:
會有一張筆試 考oo design ,data structure, uml 難度大約是資工系期中考程度
幾十個人下來 能考及格的不到5個 還有很多人是交白卷


如果您考我uml,我也可能會交白卷,有念過,但沒用過,所以老早就還給學校了

雖然我寫了很多年的程式,做過許多的projects

其實考學校那些東西也不一定準

這就像考一個在沙場上打了多年仗的戰士,請他寫一下"單兵用槍守則",

他也可能交白卷的,你問他怎麼快速殺敵(solve problem),他可能答得更好
看到前面有人寫說 因公司小給薪少 所以軟體工業發展不起來

但這不就是事實嗎?

難道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你會選下列選項2嗎!

1.大公司、非擔任主管要職、薪水多(還能算加班費)

2.小公司、每樣都自己來、薪水少(加班費是什麼?)

就算公司真的發展起來 你賺的有多少

會超過給你薪水少少的老闆嗎 還是創投 如果IPO後

股票你拿了 你也升到高職位 卻面臨到要請一個像你這樣的人才持續下去其他project

卻又覺得捨不得 想到我當初一個月才多少多少 所以又請不到好人才

卻又在埋怨 小公司總是找不到人 人才都往大公司去了
我應該告他嗎 wrote:
看到前面有人寫說 因...(恕刪)


在 M01 上許多人把這問題當選擇題。每個人看到的選項都是一様的。但是現實不是考試,選項人可以控制的

鼴鼠 wrote:
看公司啦,如果是不賺錢的上櫃上市公司,中字輩也是照樣找的;
我說的是像台積電,聯發科這種的。


即使是tsmc或MTK...裡面中字的一堆

別把中字想的那麼差

台灣百分之80%的學生都在中字以下

那些人怎麼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