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沒有被系統儲存)

bobbycomboy wrote:
【時報-台北電】學歷...72年次的蘇
師傅,國中肄業後,曾是養生館、月領2萬元的小弟,看到許多客人排隊給掏耳師傅挖耳
朵,決定拜師學藝,轉行不到2年時間,薪水跳了4倍,一躍成為年收百萬的年輕專業掏耳
師,現在已入行7年,是擁有死忠熟客固定報到的專業挖耳高手。
 看不慣新鮮人低薪現況,台北有對台大畢業的兄弟檔,哥哥法律系畢業,不考律師或
檢察官,自創命理系統,由於準到連企業老闆都搶著預約,現在月收入達6位數;而台大
歷史系畢業的弟弟,花了3年時間,學煮拉麵、開店創業,現在已是年營收近千萬的拉麵
店老闆。((恕刪)


看了覺得心頭暖暖的

相信大家都可以的~~~
piwu0531 wrote:
你是說我嗎 ? 既然...(恕刪)


P兄可能是太常跟其他網友對嗆,所以對這個”宣稱”的字眼也許是反應激烈些,
其實我倒沒有其他意思,只是因為先前看過這位P兄跟人吵過面板業的經營,
感覺上他是有涉獵這個產業,但有見樹不見林的感受,所以我不太能對其資訊照單全收。

網站上就是這樣啦,自己要如何吹噓資歷不會太難,用google查一下資料很多,
除非剛碰上熟悉這產業,又願意花時間來這邊打嘴砲的網友,不然在鍵盤上誰都能唬唬人。

當然,我的敘述各位要不要相信我都尊重,網路上能不能說服別人其實不是太重要

我對面板業的入門薪資有興趣是因為這似乎跟我印象中電子類產業的生態不太一樣,
我自己是念土木工程的,1997年畢業後在隸屬國防部的統指部服役,擔任工程官,
我是預官47期的,那年是研究所畢業的碩士第一次還要經過考試才能分發預官,
分發駐地在主管北區站台的總部,就在東吳大學旁,統指部這個單位係負責通信,
他們選兵的對象當然是以電資類的背景為主,也許是電資類在研二的功課太繁重,
總之那年統指部選兵的時候找進很多研究所的碩士兵(如前所述,那年碩士一樣要考預官),
統指部因為直屬國防部,大概在選兵的順位排在很前面,進來的碩士幾乎都是國立大學的熱門科系,
到1999年後我們要退伍了,這個還算涼的單位有提供不少求職假(當然是黑假居多),
就我聽到的,電子類產業給新鮮人的薪資真的不太友善,碩士的敘薪超過40K的不多。

當然,那個還能發股票的年代電子業都沒在看薪水,不過我是有點意外面板業的生態差這麼多。
我也來談談土木業這幾年的變化好了,提供個人經驗供各位參考。

我在1999年進入職場,那個時候的土木業不景氣,就職不難,但好薪難尋,
一般來說土木碩士畢業後的志願是進工程顧問公司,其中又以三中為優先,
所謂的三中就是指中興、中華(目前已改名為世曦)及中鼎三家中開頭的公司,
這三家都是政府投資及大力支持的單位,福利是一般民間企業難以望其項背的,
而他們當時因為員工流動度低,每年新聘的員工當然也很少,除去動用關係的不算,
那時三中幾乎只收台大研究所的碩士,而且最好要有技師執照機會才會高一些,
我前一屆就只有兩個台大的學長進我所屬分類的部門,而我這屆也只有兩個,
他們成績都非常優秀的,而且在念書的時候就有跟顧問公司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三中給碩士的起薪大概在42K~45K之間,而他們年終加上考績大約能再領6個月獎金,
當時顧問公司對員工在外租牌兼職沒有限制,所以那時就算是菜鳥在三中拿百萬年薪也比比皆是。

我當時是以技師轉任公務員,五職等加上獎金大約月薪是45K,2000年跳槽到民間的顧問公司,
月薪是比三中高一些,加上技師加給月薪在50K左右,但算年薪比起三中一年大概少15萬。

chinshentw wrote:
P兄可能是太常跟其他...(恕刪)


C大很資深,所以應該不知道現在電子業年薪直直落,只能靠提高月薪稍微彌補一點,

我剛出社會是2006年,我去華碩談的薪水是36500(國立碩士),台清交是38000,私立碩士35000,

但是那時候有股票,RD滿三年有8張股票,那時候股價8x ~ 1xx,年薪120上下。但是現在,雖然薪水上升,

但是三年要破百除了design house外,其他系統廠很難有機會。
farastein wrote:
C大很資深,所以應該...(恕刪)


資深不敢, 但我知道電子業的確是不太看月薪那塊, 不過在現在分紅費用化後發股票的榮景不再,
而這些電子業老闆提高薪水來激勵員工這點似乎也做得不太認真, 反而面板業算是有情有義了.

以我土木業來說, 我進職場時的景氣不好, 但後來走了超過10年的房地產多頭, 但整體敘薪卻下降.
營造廠的簽證技師現人照合一大概在100萬年薪左右, 租牌的技師則是一年35~40萬, 這部分變化不多,
不過在顧問公司的薪水就降了很多(其實公司的獲利沒掉), 而且他們目前嚴格禁止租牌, 所以跑了很多人.

技師的行情有些逆勢上揚, 那是以前工地主任能兼營造廠的專任工程人員, 現在不行所以技師牌相對減少.

至於現場的從業人業也沒能倖免, 每一家公司都在喊缺人, 但月薪就是比我入職場時又低了2k~4k.

現在的年輕人優不優秀我不敢說, 但整體大環境的確不好, 土木營造業這幾年算不錯了, 但薪資一樣降
至於我太太從事的金融業我也來談一下, 各家帳面報表每家都亮晶晶, 但員工整體福利退步太多,
這幾年金融機構整併風再起, 職缺減少導致薪水降低是有可能, 不過那個降幅我以為是大了一些.
我太太中興大學(現台北大學)畢業後就投入工作, 她第一份工作是1996年在一家民間企業做會計,
雖然是零經驗, 但試用期也有26k的水準, 之後意思意思調個2k, 到兩年後離開時已經是三萬多的月薪,
後來我太太辭掉工作準備研究所, 雖然落榜, 但藉機考了些金融證照, 最後進一家中型期貨公司工作,
當時大約是1999年, 一樣在期貨界零經驗, 不過當時的敘薪水準一樣開個28k

在那家期貨公司我太太算是受主管器重, 後來主管帶整個團隊跳槽到規模更大的金控集團,
我太太是證券跟期貨的雙分析師, 而且帶了不少業務量, 可是掛業務主管的月薪約5萬出頭,
那大概是在2004年左右的事情了, 兩三年後她又去轉戰另一家金控公司當經理人, 薪水小漲為55k.

照我太太的說法, 經理人55k的月薪是低於市場行情, 但也差不了多少, 但她有可能唬我就是.

不過她們聘的新進員工薪資向下降很多, 以前沒經驗28K, 現在純菜鳥24K, 帶量過來也不過多1~2K.

我太太當時是擔任自營部門的經理人, 後來同公司法人部門的經理人離職, 公司不打算聘人,
就幫我太太加了6k的薪水兼任, 這種省人事成本的方式似乎這幾年越來越常見, 最後受不了也走人.
全民健保是在我服役的那段時間開辦的,以前的健保紙卡背後有六格,用完再換,
至於軍人則是持軍人身分證去軍醫院免費,後來好像有發一張三格的紙卡供休假時使用。

台灣的企業主及政府主管機關以前在員工福利方面著重在薪資,退休金及保險很少涵蓋,
健保開辦的確是大規模照顧到民眾,但對雇主來說也是筆支出,雇主負擔比例其實不低。

退伍後不久就遇上了周休二日的工時調整,我當時的薪資是沒被減,但聽說有些無良雇主這樣幹,
因為以老闆的角度來看,他付出的錢如果沒變,但員工的工作時間是減少了,這是成本,
之後政府又推出勞退新制,雇主必須提撥特定比例的退休金到員工帳戶中,這一樣是錢。

當然鑽漏洞的雇主絕對不在少數,不過我們試者以老闆的角度來看,如果他有守規矩來做,
其實在薪水條上員工是加了薪水,老闆也多付了錢,只不過大家感受不到,因為可花用的錢沒變。

不過目前薪資不是原地踏步,而是由我看到的幾個產業都往下掉了10%以上,整體環境是惡化的。
我現在是在一家營建相關的外商公司做主管,職稱是System Manager,不過不是管IT的,
而是負責公司裡流程優化與政策修正與執行,包含接受總部稽核,不時也須到國外去做稽查,
公司對獎金並不大方,很偶而才發股票,所以我對薪水可是錙銖必計,目前月薪大約在100K左右,
不過公司同意我在外掛名經營技師事務所,在沒有利益衝突的前提下,我出牌然後同學做所有工作,
過去在土木界做了幾年有累積出一些credit及客源,這幾年我的獲利大概都維持在50萬上下。

不過我一些不想被顧問公司剝削的學弟就沒這麼好運了,能分到的資源又更少了。

再加上我固定幫一些雜誌寫稿(用chinshen去查就找的到),加一加每年收入大概在兩百萬左右,
其實我自承對公司的貢獻不算大,但公司就是需要我來確保公司符合全球總部的規範(或說應付)。
這有些天時地利的運氣,當然我的外語能力不錯,也有不少證照及重大工程經歷的加持,
另外就是我這個行業算是封閉,不好找到我這樣背景的員工,不過話說回來,這種職缺也不多,
而且我在公司裡的職缺薪資在台灣算還可以,但在全球集團的水準中來看是偏低的。

我們公司的營收跟獲利都算很不錯,目前老闆也對我算是器重,可是這種東西很難說,
這種專業經理人的賞味期限大概都是三年,做不好一定被換,做得好也一樣會高升,
外商集團做人力調整不全然是看當地狀況,很多時候都是全球的角度來看,表現好也未穩若泰山。

這個網站上臥虎藏龍,我在職場的表現當然也算不上甚麼,但我知道要謙卑及心懷感激,
我在求學過程及工作期間稱得上努力,在投資自己方面也頗認真,只是不要把一切當作理所當然,
職場上真的不是一分耕耘就一定會有一分收獲,酸那些客觀條件相較為差的後輩不會讓自己成就更亮眼。
好學校跟爛學校還是有差的
總不能拿三流學校畢業的和一流的比,科系也有差

不過我相信,5年、10年後碩士也會大學生化
那不意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