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mpster wrote:
這些東西都是需要一定的英文底子才會知道報導在說什麼東西,需要進階或高階英文,且並不是每個外國人都像我們臺灣人喜歡看新聞,然後又不多方查證,這...(恕刪)
所以我想表達的正是,不應該以通論看待整個族群
一開始以通論看待「外國人」這整個族群的是你,直接表述「外國人」對討論cnn新聞議題會有聽沒有懂
而我想說的,則是這只是「你所認識的外國人」的樣貌
每個國家都會有比較關心時事,和比較不關心時事的人
會有教育水平比較高,和相對沒那麼高的人
會有各式各樣各種層級的人
更何況「外國人」這個範疇也太廣了吧,是指啥!?美國人?加拿大人?法國人?瑞士人?泰國人?日本人?
如果真的要空泛地去說「外國人」,那當然很多人聽不懂CNN,因為他們可能根本不是英文為母語的人,也沒興趣學英文(或根本不喜歡開口說英文)
不要把所有外國人攏成一團,然後通通打成「不知道時事」的傢伙
================================================
補充一下
我個人覺得閱讀跟看新聞、影集、電影都是有幫助的,因為是無形中增加字彙的方式
但真的要說到對話流暢,主要還是要多說多練習
樓主既然提到有這個朋友
那你可以從「你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開始著手
假設你喜歡車子,可以讀一些跟車子有關的東西
喜歡設計,就看設計相關網站或書刊,依此類推
在和對方聊天時,可以帶入自己喜歡的事物,接著詢問「他喜歡的東西」
交談時,如果遇到你有點聽不懂的字彙,也不要羞於詢問意思
我在海外(美加跟歐洲)住了超過十年,平日用語是英文,但還是會遇到聽不懂的字(比較專業的東西,例如醫學病名等)
通常我都直接請教對方意思,對方解釋過後,會因為這樣的過程強化記憶
聊天過程中,如果對方沒有完全聽懂你的意思
你可以試著用簡單的字彙解釋你想表達的,這種情況下,對方也可以告訴你更適當的字彙可能是什麼
亦或者可以請對方糾正你的發音
我最近就曾經和外子講到「肌腱炎」,雖然我用的單字是正確的(tendonitis),不過我發音時的重音擺錯了
所以外子也是搞半天才知道我在說什麼,然後糾正我的發音
至於為什麼說看新聞、影集、電影等有幫助呢?
因為是練習聽力的方法,而且還有colloquial usage的問題
就算是以英文為母語,但各國口音都有差異,美加比較類似,但還是有些微差別
字彙的使用也差別很大,例如美加會說TV,英國則會用telly
有時連美國裡不同區塊用語就不同了
這些是日常生活才會發現的事
如果不去當地,要了解當地的用法,從這些影視著手,會比較容易入門
語言這種東西是慢慢累積成的,不要想著速成
即使是母語也都是一點一滴學,更何況是外語
有心學習,總是會進步的!
影集的會話比較生活化,比較實用
也最貼近真實生活 而且也是他們說話的正常速度
當然有認識外國友人更好
大大增加了開口機會
久了 你開口再也不需要再大腦先排列組合句子
你可以直接不假思索的就講出一句正確又完整的句子了!!
不過 也需要增進文法能力
老實說跟外國人講話 他們不是非常care你的文法以及時態
就像是外國人講中文時講錯一樣
(雖然我男友偶爾才會糾正我 某次他還說其實你講錯很久了....= =)
看影集+開口+文法+決心是最好的方法!!
雖然我文法沒非常好 基本的還可以
我就是看影集 又常跟朋友聊天
大概1年後我朋友就說我英文進步了不少!!
之後因為之前的工作以及男友的關係
幾乎有快18小時都在全英文環境....
不過快的話就是去英美語系國家住上半年
但不要去華人很多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