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60分真的太簡單了﹗
喜歡讀書的,不用人家說,自然就會把書讀好..
不喜歡讀書的,煩麻請去做工,前景不會比讀書的差..
改變社會改變別人是非常難的事,改變自己最容易了,
想辦法就能讓自己在社會上出人頭地,有人第一名,自然要有人去做最後一名,
我讀完書才發現社會根本用不到,出了社會又拼命重學,自然是100%都用的到的本事,
五專時候工讀只讓我學到一件事,耐操....然後體會學生本來就一文不值(啥都不會啊)..
但我覺得經驗過就值得了...不然等到我20多歲才體會到,那就更悲慘了﹗
打混摸魚也是一種求生本能...其實我覺得什麼人都有存在的意義,
當你學到後,自然就能過你想要的生活了,別在意現在的薪水...
小弟也是從6000打工..到5萬六(工地扛鐵)--上班35K慢慢熬到現在200K,
一樣也是只能一天吃三餐啊,也多吃不了什麼...不用羨慕別人
只是生活上比較能隨心所欲了﹗
短視近利
為何這樣說呢?
一個人的人生是長期的不是短暫的
你想到的只是我現在怎麼栽就要怎麼收獲
可是人生不是這樣的,沒什麼什麼是馬上得利的
我大學快畢業時,教授曾經說過
你人生的高峰,是你到達最高點時能維持幾年
舉例來說,大學畢業,找到工作
當職員五年,當主任五年,當經理五年,當副總五年升總經理,總共二十年
你四十五歲了,六十歲退休,你有十五年的時間領年薪五百萬,你就有七千五百萬
老是計較你當職員的時候領多少薪水,你當主任的時候領多少薪水,結果工作換來換去
或是升不上去,只是壓縮了你當總經理的時間
你大學打工,你會計較說你做的是正職員工的事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就算大學畢業剛進公司,這些事還是要從頭做起
在大學時就摸透了最底層的事,等將來進公司你是否很快就能升職
如果省了二年,你當總經理的時間就多了二年,就多賺一千萬
而你在計較當工讀生的薪水
就算讓你一個月多一萬,只做你份內該做的事
一年也才十二萬,你算算跟一千萬比比。差了多少
上面的舉例是指人生的階段,不一定是主任,經理,或是總經理,也可以是老闆
人生就是不斷的累積
重點在態度
不要只看現在
真的成功的人,在前期工作中不會只看到領多少錢的
只是在為未來做準備
沒想到一個晚上之後樓能蓋到這,很高興有很多人願意參與年輕人的議題討論

我也是把身邊觀察到的現況,大學生的兩難處境和感受和大家說
------------------------------------------------------------------------
我不是因為計較薪水多少、短視近利發文的。
如果薪水少但能學到東西,當然很好,但又少又學不到東西你怎麼看?
能提早到企業裏實習,學知識、摸透工作對以後很有幫助
但是真正的「實習機會」大約只有一半是真的
我是少數幸運兒,學校有在五星級大飯店、機場、中華航空、鋼鐵出口公司...等等實習的機會,所以先排除,先就說大部分的大學生能擁有的工讀機會好了,大部分都是付出勞力的打雜,對時間要求也很大,大家有興趣可以到104,1111...等等網站看看。
所以上面有些人說的盡早學到東西這件事,對大部分人說根本就不存在,我看到的只有去付出勞力及時間換取低薪和影響學習
要不要打工是自己選擇沒錯,但這個選擇的代價會不會太高了?
我一個人勸別人不要打工,專心在課業上還會被當成異類
--------------------------------------------------------------------------
我不是來抱怨的,是覺得工讀生不該被趁機打劫,然後看到某老闆自己給人這樣的工時,當同學要準備考試請假還要被他說自己不會
善用時間,我不信老闆自己能這樣工作又科科考60分
我在假期當過家教,因為這科目很少人會,一小時有1000nt,所以我知道就算工讀環境這樣,如果有能力就是一切
但是在台灣的環境,大部分人難道註定永遠不能平衡打工和讀書嗎?
因為打工而荒廢課業的人不是少數,而是變成一種普通現象,所以才要討論
有太多人選擇去打這種工,這樣的規模,已經嚴重影響到基本大學生的素質,影響到國家未來
不是說我一個人自己有能力爽爽過就撒手,其他人就會自己變好,當不好的人是90%的時候已經影響到整個社會
這些大學生是以後的壯年阿!
我的現況是完全可以不用做這種勞力工讀,可以直接等畢業去職場了,其實不用這裡發文還要討人罵
因為這個循環很嚴重
不讀大學沒工作 → 沒錢不能讀大學 → 讀大學必須打工 → 打工不能顧好學業 → 學業不好就學不專精 → 大家都學不專精,經濟就不好 → 經濟不好,大學補助費就少 → 學費貴,必須打工 → 打工不能顧好學業......
說大學生們都抗壓性不足還自以為自己很強的那位話我不認同,是以偏概全吧
工作及讀書是兩個要兼具腦力體力的活動 8:00~16:00 上學, 17:00~21:00打工 ,六日也上班 ,這樣你可以把書讀好(別忘了你是大人已有職場經驗能力應該要更好) 我真的佩服你,不然說風涼話我也很會。
Dino M wrote:
一次想要討論的事情...(恕刪)
Frostbite Hands wrote:
大家身為大學生的時...(恕刪)
版主別抱怨了。
先去把外文學好,在家等等機會移民到北歐。
不然就看看有沒機會出生在北歐家庭。
不看遠在北歐,對面中國有很低價的生活,搭公車只要RMB 1元,RMB 10元以內就有的便當。
他們是很歡迎過去當國民。
以台灣人的水準,到中國任職,應該是很搶手的。
在台灣,已算不錯了,還有機會讓你去做做小吃店。在別的國家,小吃店要面對高租金,衛生法規。
不是租個店面就能立刻開店。
當你自己當了老闆,你先問問你自己會不會徵工讀生?
你也可以去競選立委,或是去推動嚴禁工讀生工作的法規,維護學生的學習權利。
先進國家能夠先進,是因為他們有選出好的政府,能帶動國家與國人。
一個國家的強盛衰敗,是有個循環的。
70~90年代,台灣靠生產代工,創造經紀奇積。
接下來的20年,就吃老本。現在雖然是有點辛苦,敲醒的鐘來點醒國人也是很好。
2300萬人口不算少,要自己有作為最重要。
北歐國家能有今天的福利,那是他們年輕人前面的幾代在努力。
台灣有今天,也是政府空轉幾年,只跟中國修好,等他們的紅利。
台灣應該在全球去推廣台灣,去吸迎投資進來,去吸迎遊客進來。
各國駐外單位,不是只有協助當地國人,要更積極去推廣台灣的好。
政府的作為,不是一天就能看到效果。相對的,政府的無作為,也是在幾年後才看到問題嚴重性。
就期待520後,與新的總統,新的政府一起努力再把台灣帶上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