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薪資已經超越台灣了

brilliant wrote:
你可能是真的不懂,...(恕刪)


誤導?老是在怕台灣人發現大陸人薪資比較高?你確定?數據明明是相反.

請問我拿什麼東西來誤導?

是你們大陸當局所公佈的薪資以及對國外正式發佈的GDP,這些資料你自已都查得到,對比一下很難嗎?普遍乘2~3倍就是台灣的薪資了,數據是你們政府的,計算方式包含五險一金加班費奬金什麼的都寫得清清楚楚,我能誤導什麼?引用該國"國家的數據"跟"我身邊云云"....那個才是誤導?


每次聽某些人吹得震天戛響,看到該國政府所公佈的薪資卻又低得很搞笑,為什麼覺得很搞笑,因為落差太大.

是,大陸巿場大,台灣人奔的是國際型的大企業,但這麼龐大的人口及巿場,高薪的比例佔多少?精華城巿上海及北京人均月薪不過才7千多,還不清楚嗎?
其他的就別再吹了.老是吹得超英趕美,GDP卻差這麼多,不覺得難為情嗎?









dongmark wrote:
看薪資最好先看低層人民的薪資

從經濟規模角度來說

東部沿海各城市

一般 工廠基層工人 或者 服務員 的薪資是3500-4500人民幣左右,已經包含提成和加班了

高薪是無上限的,不用去討論...(恕刪)


為什麼最好先看低層人民薪資?
台灣一大問題在人才外流,人才會領最低薪資嗎?
台灣的薪資普遍落在3萬-8萬,大部分的人做20年依然在這區間,
而大陸一線城市的薪資,比台灣低的當然有,但月薪超過8萬台幣的比例比台灣多多了,
在大陸做3、5年、7年、10年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薪資,夠大的舞台正是吸引高階人才的關鍵,
說高薪不用討論是一種誤導。

常看這板就會發現,有些人老是在怕台灣人發現大陸人薪資比較高的,
論述經常是誤導,建議各位看的人還是小心吧。
cche1079 wrote:
這張圖是中國勞工薪資會被課的稅
公司支出14410,最後勞工到手7454
中國政府光是在資方付給勞工薪資就吃掉了一半

台灣勞健保佔薪資比例15%~9%不等
好一點中產階級所得稅約20%,大部分國人用12%
以資方支出到勞工手上的錢計算,比例還更低
通常不會到30%,多數在20%以下

而中國居然普通人就高達50%
這還只是薪資部分的五險一金
而且所得稅比例很低,所以有錢人過超爽

這種國家繳一堆稅,換來範圍超小的醫療保險
還有連黃安都不敢用的中國醫療系統
一堆台商生病死都想辦法要回台灣國內醫治

中國人民居然普遍對政府很滿意...
是樹皮吃太多,吃到腦子壞了?...(恕刪)

又是喜歡看懶人包的台灣人...

那裡面兩個1200元,叫做住房公積金,是在你自己帳戶中,你有一個公積金存折在手,金額看得見,但是平時不能提取。但是:
1. 連續繳交公積金超過12個月,買房時可申請公積金貸款,貸款利率只有當前商業貸款利率的70%,比如現在房貸利率5%,你申請公積金貸款,利率就只有3.5%。
2. 買房時可以申請把公積金帳戶的錢全提出來作為首付款,並申請此後每月都提取公積金用來支付按揭款。
3. 無房的人去租房,也可申請按月提取出來支付房租。
4. 公積金是稅前扣除,也就是說公積金是免稅的,每月有3、4千公積金的人,可以省掉幾百塊稅款,所以大部分人都覺得公積金多多益善。

此外的五險:

醫療保險:公司繳納個人工資的10%納入醫保基金,個人繳交工資額的2%,外加3塊錢。個人繳交部分進入個人醫保帳戶,這個帳戶有一張醫保卡,就是一張特殊的銀行儲蓄卡,不能提現,只能在生病的時候在醫院、藥房刷卡支付醫藥費、門診費。個人帳戶餘額不影響你醫保報銷,就是說只要符合醫保報銷規定的,照樣可以報銷,在公司支付的10%那部分裏面統籌。

養老保險:公司繳納個人工資額的20%到社保基金,個人繳納8%直接進入個人帳戶,個人帳戶的餘額這部分錢完全屬於你自己,只是現在拿不出來,但還是你的,退休之日一次性提取,或者運氣不好沒退休就掛了,親屬可申請提取。你退休後的退休工資,取決於你退休之日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跟你個人帳戶餘額的多少無關。

工傷保險:公司為員工繳交,按行業不同繳費比例為工資的0.5%-2%,此外福利好的公司會買商業的工傷保險,一般是按年買,個人不用出錢,如果願意的話,自己多買一份也未嘗不可。

失業保險:公司繳納個人工資總額的1.5%,個人繳交0.5%。失業的時候到社保局登記,最多領24個月。

那麼看上面你說的這個例子:案例中這個人的工資是10000,實際可以到手的錢是7454元,此外有2400元住房公積金,買房、租房時可提取;200元的醫保個人帳戶餘額,生病可刷卡買藥;800元的個人社保帳戶餘額,退休、退保或移民出國時一次性提取。以上的個人權益部分是7454+2400+200+800=10854元。

看到沒有?歸於個人的利益比你實際上的名義工資10000元還要高。

就算是按照14410元的企業用工成本計算,10854/14410=75%,也是75%變成你個人的權益。

你剛才說台灣的社保是多少來著?“通常不會到30%,多數在20%以下”嗎?好像也沒差多少。而且聽說台灣老闆經常亂來?大陸的老闆好像被政府罰怕了,不太敢亂來呢。

這些事實,懶人包不會跟你說。
iantsai74 wrote:
又是喜歡看懶人包的...(恕刪)

總算有人說真話了,
結論就是對岸的勞工權利政府顧牢牢,
台灣勞工只要吭點聲,資方就喊著要出走,
政府馬上出來給資方摸摸頭,
重重的訓斥勞工,已經很好了要知足,
悲哀啊~

電子大頭 wrote:
總算有人說真話了,
結論就是對岸的勞工權利政府顧牢牢,
台灣勞工只要吭點聲,資方就喊著要出走,
政府馬上出來給資方摸摸頭,

說得沒錯。今年初,大陸的財政部長批評其勞動合同法是在袒護勞工,意思是要修法更改。說真的,大陸政府比台灣政府更照顧勞工。
iantsai74 wrote:
而且聽說台灣老闆經常亂來?大陸的老闆好像被政府罰怕了,不太敢亂來呢。...(恕刪)

對岸用的是累績的罰則
重複被抓到會越來越重
台灣這邊是類似收個意思意思
好像就給政府吃顆糖
大家平安喜樂就好

所以日月光敢排放廢水,被抓好幾次也當都沒這事發生
違反勞基法的大部分都是"慣犯"

iantsai74 wrote:
又是喜歡看懶人包的台...
那裡面兩個1200元,叫做住房公積金,是在你自己帳戶中,你有一個公積金存折在手,金額看得見,但是平時不能提取。但是:
1. 連續繳交公積金超過12個月,買房時可申請公積金貸款,貸款利率只有當前商業貸款利率的70%,比如現在房貸利率5%,你申請公積金貸款,利率就只有3.5%。
2. 買房時可以申請把公積金帳戶的錢全提出來作為首付款,並申請此後每月都提取公積金用來支付按揭款。
3. 無房的人去租房,也可申請按月提取出來支付房租。
4. 公積金是稅前扣除,也就是說公積金是免稅的(恕刪)


難得有明眼人願意花時間說明, 給您拍拍手!
等一下應該會有人說: 這些不是事實, 那些欠薪老闆&討薪難得苦命農民工才是真的 :-P

題外話嘆曰: 為何永遠有人以為中國各地都是一樣的? 取個平均數字可以代表哪個城市或地方?
這麼一大塊地方比歐洲還廣袤, 就像東、西、南、北歐也是發展天差地遠啊.
好啦好啦,大家別吵了,我來報些確實發生的"小確幸"好了.(反正台灣就喜歡"小確幸")
這兩年內有沒見到電腦外商把研發中心從大陸把重心移回台灣了?
另外也巧了,剛好有不少代工大廠的台商也把一些工作也轉回台灣了?
台灣工作機會至少因此增加數萬,也有"高薪"的喔,看到這些"小確幸"大家開心了吧?

看完"小確幸",那來看看隱藏在背後的事實...
那是因為外商幾年前早就已經算過,
在台灣的"薪資總成本"支出比較低,(基本薪資,薪資成長率,各項保險總支出...)
"忠誠度"也高.(不會每年找主管要求加薪,漲不到自己需要的,就跑別間找去了)
至於台商號稱把"研發"單位移回台灣的,基本上也是這兩個理由啊.
(其實他們想說的是那薪水請不到人啊....要不就是教完了就跑別地方拿兩倍薪水去了)

前面說過,數據很多種,看你怎麼比,自然結果大不同.
但是,若是同工作內容,同一間公司,那你覺得這比法如何?
看看那些電腦外商,為何跑回台灣大舉徵才,你應該心裡就有數了吧?
對跨國外商而言,管你大陸人,台灣人,哪邊總合成本低,就到哪邊,
反正一樣黃種人,能力"看來"相差不大,自然成本低的就用囉.
這樣的說法,大家可以接受了嗎?
還在想CP值嗎?世界上沒有所謂物超所值的產品,但高價卻也不一定就能買得到好產品.
兩岸之間的人民互相有很多誤解,真的想知道怎麼回事,請實際去住一段時間
不要拿"誰誰誰說的",或"想當然耳",或"哪一篇文章說的"來說嘴

台灣真的好,其實並不弱,我住過上海工作,住過麻州念書,待過的時間都不算短
至於台灣好在哪裡,你出國後實際住下就知道了,我要用打字的話可以寫幾萬字

另外,這裡吵架沒用的,不了解的人就是永遠不了解
就讓井底之蛙去坐井觀天吧,你永遠改變不了他們的想法的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HighPrice wrote:
好啦好啦,大家別吵...(恕刪)


你可以看看這篇新聞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4816317&p=1,外商撤離大陸不只發生在東莞.

美國,日本也有大批的撤離潮耶,搬回美國的本土企業愈來愈多,日本大型企業撤回日本本土製造.日本媒體更以「日本製造業回歸」來描述這種現象


日美不少廠商撤離大陸回歸本土,所以依閣下的看法是.....大陸工人的薪資比美日還要高耶????哇,大陸的薪資已經超日趕美了耶,好棒棒喔!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