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v030629249 wrote:
我戶籍在高雄人在台北

每個國家都有經濟重心
北海道比東京
福建比上海
德州比紐約
比不完阿
地理位子經濟中心很難移動
不過腳在你的身上
為何你不自己走哩
台灣經濟奇蹟是靠人走出來的
走出台灣學技術拉訂單開疆闢土
不是靠別人施捨的
如果你想只在你的舒適圈生活
領低薪抱怨只有22K
那也怨不得別人...(恕刪)



你還年輕,只看到部份問題,
很多事情還沒浮上檯面。

等你結緍了、有小孩了、父母老了,
所有的事情都浮上檯面後,
你就不這麼想了。



王者之劍 wrote:
版主講的,跟新加坡的情況很像.

之前常去新加坡出差時, 發現新加坡的環境, 有很多大公司的"亞太總部"都設在那裏.

所以那邊的人找工作, 很容易找到大公司的職位. 而且因為是總部, 對分公司都有一股優越感.

可是總部那邊的人, 能力真的不怎麼樣.

都會給人感覺命好,剛好生在新加坡, 若是來分公司應該很快就陣亡了.

回頭看台灣, 真的很多職位都只設在北部的總公司, 南部分公司大多只設一些普遍性工作的職位.

我也是從南部北漂的上班族, 年紀漸大了, 一直想回到故鄉.

受限於專長, 想在南部找能發揮相同專長的工作.

104之類的看到快爛掉, 還是沒辦法....(恕刪)


這是實話,

年紀大了,很多事情都浮上檯面了,

不能像年輕時那樣不去管它的時候,

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

南部人自己趕走了很多工廠設立的機會, 
就業機會變少當然薪資就變低, 
環保果然很重要⋯南部人餓著肚子也要挺環保啦
低薪又如何,呼吸新鮮空氣無價
mmkider wrote:
鴻海效率一極棒,以效率聞名
來高雄後,都不知道怎麼了
如果整間鴻海都這樣經營,還能那麼賺
不容易...(恕刪)

鴻海賺錢的方式之一,就是用規模跟地方政府談租稅優惠,低利貸款
富士康在中國也是這麼搞的
重慶在筆電城落沒後
當初跟市政府要的土地超過一半閒置五年沒有繼續建廠
郭董所以有錢,在於他看到機會的同時還勇於把風險轉嫁給別人去背
對供應商來說亦是如此
要料的時候急,付錢的時候慢
市場做大了就砸錢買下股權自己通吃

有錢人越來越有錢,靠的全都是戰略
其它什麼效率良率周轉率
不過都是平凡的戰術
抱怨低薪,不如學郭董的腦袋
思考能落地的策略和計畫
SENDOH0420 wrote:
你還年輕,只看到部份問題,
很多事情還沒浮上檯面。
等你結緍了、有小孩了、父母老了,
所有的事情都浮上檯面後,
你就不這麼想了。...(恕刪)

人生雖然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
但我覺得如果自己遇到機會不抓住,用家裡當藉口只是逃避的做法
郭董在土城開模具廠的時候天天跑三點半
當時票據法尚未修正,違法的人須負刑責
第一個女兒郭曉玲才剛出生
事業沒上軌道,股東跑光光,家裡缺奶粉錢,法律有壓力的各種狀況齊發
誰的問題有他多?
他那個時候放棄不作,現在的鴻海帝國就不存在
人生甘於平凡沒什麼不好,但要清楚這是自己要的選擇
結緍,小孩,父母老了都不是妨礙你追逐夢想的理由




我了解郭董有過人之處

但你歪樓了
先解釋一下
蓋了n年這回事吧
總有個理由吧
不要扯太遠


J1977 wrote:
鴻海賺錢的方式之一...(恕刪)
台灣一直鼓勵對外投資,到大陸投資,新南向到東南亞投資

而外國投資台灣是全球倒數的

台灣錢一直輸出到外國,外國的錢卻到台灣來炒股

經濟那裡會好? 只會愈來愈窮而以






kindkill wrote:
這個問題,就要從古...(恕刪)


怪誰? 怪老閭是台灣人? 還是老閭是南部人嗎?
老閭就調個新水是會倒嗎! 不要說南部薪資低, 南部有錢人真的也很多.
總部在那呢?

bb- wrote:
南部人自己趕走了很...(恕刪)
當初荷蘭人來統治台灣時,在台南建築熱蘭遮城,以此作為統治臺灣的中心。
鄭成功統治台灣時,也以台南作為統治臺灣的中心。

為何到了後來日本統治時,台灣總督府設在台北,有人知道歷史的緣由嗎?

kindkill wrote:
這個問題,就要從古...(恕刪)


結果大家平均學歷都拉高了
薪水卻沒增加 購買力還下降
接著大學都一間一間關掉
只能搖頭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