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房屋的王應傑董事長說,欠人家的錢能夠拖就拖,能不付就不付這是商業習慣,您同意這句話嗎?

不知大家有沒有跟台塑網交手過?

對方也是能拖就拖

此外也別怪廠商 政府公家單位也是這樣

有些工程款都是拖三年以上的

有的公司都發不出薪水 人都跑光了
bellyvcd wrote:
我是不能認同且覺的...(恕刪)


少了一句話,董監的酬勞,能A十倍就絕對不會只A兩倍,反正投資人呆.
別鬧了,中國早已統一,臺灣早已獨立,演什麼....
王董阿!不意外
之前看他在節目上談房市的事情,也是睜眼說瞎話
吃大魚大肉慣了,連湯也不給別人喝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就衝著這句話 這位王董名下與旗下的任何企業都是我的拒絕往來戶

以後不敢不會委託任何王董的仲介來賣房子 不敢也不會坐王董公司的車子 

商人可以爭取最有利的付款條件 但是最重要訂了交易條件以後沒有問題為何不付?


+1 東森 永遠拒絕往來
用不著氣沖沖指著人家鼻子罵沒誠信
有商業經驗的就知道,王董這句話不過是生意場上的"常識"
做生意欠債有兩種,一種是透過金融管道融通的長短債
這種叫惡債,因為要付利息又常常雨天收傘
另一種是廠商往來的應付帳款,這種叫好債
因為既不用利息還可以經常拖欠
鴻海當年成功的方法之一,除了產業垂直整合
另一殺招就是用經濟規模拉長付款期限
小供應商怕掉大單,連個P都不敢放
依最新季度報表顯示,鴻海欠供應商的應付款累積為六千億
什麼概念呢?
就是整個鴻海總資產四分之一都屬於廠商欠款
郭董根本把欠款的藝術發揮到極致
王董怕在後面排隊的資格都還沒有
什麼叫高手,這種就叫高手
所以台灣的企業走不出去
只能在這個島裡鬼混

在國際上做生意
拿這套出來的
看你怎麼混
有本事去跟蘋果拿貨只付訂金
看他給不給你愛瘋

J1977 wrote:
用不著氣沖沖指著人...(恕刪)

那不是常識
是台灣特有的商業爛生態
才養出一大批
只能在島裡鬼混的企業
拿這套去外面用
人家當台灣老闆頭腦有問題
這位大大您說話似乎有點自相茅盾

您說另一殺招就是用經濟規模拉長付款期限這本來就是大公司的一種是合理的商業行為

他公司規模大他當然有這樣的條件,大家還是搶著跟他做生意

但是 王董是 能不付就不付

晚點付,跟不付 這二者不一樣你應該不可能不懂

晚點付是商業行為

不付是惡劣行為







J1977 wrote:
用不著氣沖沖指著人家...(恕刪)


bellyvcd wrote:
晚點付是商業行為
不付是惡劣行為...(恕刪)

這樣你可能是誤會了王應傑的話
他的不付就是盡可能晚付的意思
完全不付款已不只是惡劣行為,而是法律行為
債權人可申請強制執行或假扣押
對於債務人之企業反而弊大於利
因為一影響周轉,二影響信用
如動機涉及故意,還有詐欺刑責
就算是那種開門就賠錢,財務出狀況的公司
也會透過借新還舊的方式避免衝擊信用
除非一開始就準備收掉公司,打算吃官司
否則不付是不可能的

經營高手的欠款策略,一定是在不違反法律的範圍內實行
除了基本的拉長月結,還可以通過推遲驗收;單據有誤無法結帳
甚至在採購合約中暗植不平等條款以獲取最晚付款條件
爭取越多的現金滯留,公司就有越大的財務彈性
鴻海透過種種方法將六千億滯留在帳上靈活運用
反過來代表下游各家配合供應商,足足少了六千億供營運周轉或資本支出
時間一長,強弱立見
王應傑說這是一種商業習慣
我認為倒不如說這是一種生存法則
作不到的人,早晚被淘汰

J1977 wrote:
經營高手的欠款策略,一定是在不違反法律的範圍內實行
除了基本的拉長月結,還可以通過推遲驗收;單據有誤無法結帳
甚至在採購合約中暗植不平等條款以獲取最晚付款條件
爭取越多的現金滯留,公司就有越大的財務彈性
鴻海透過種種方法將六千億滯留在帳上靈活運用
反過來代表下游各家配合供應商,足足少了六千億供營運周轉或資本支出
時間一長,強弱立見
王應傑說這是一種商業習慣
我認為倒不如說這是一種生存法則
作不到的人,早晚被淘汰



這樣凹供應商,生意也作不長久,供應商還小時只能忍氣吞聲
翅膀硬了馬上拍拍屁股跟你說再見

前面有提到鴻海的付款天期很長
事實上鴻海用這種方法,不見得代表這種方法就值得被鼓勵推廣
有很多公司是擺明了不作鴻海生意的,尤其是在經過了2008年金融海嘯那一波過後

另外拖欠不付款或刁難驗收的習慣尤其不值得鼓勵
至於還有人說這是競爭力或是商場慣例的,我也只能呵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