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真的回不去了嗎?

david818 wrote:
講得好像2008~2016...(恕刪)


+1

自己放的屁最香
別人放的都是臭的

習慣就好

別人搞壞拿來說
自己搞差絕口不提
搞差也是前朝的禍害
這就跟自己小孩在外面學壞總是說,我孩子最乖了都是別人帶壞的意思一樣

我也沒說幾年歐
我比較客觀我從民選總統開始看
真的很棒棒

襪子很好吃 wrote:
前政府花了3兆多在基本建設 這次走軌道運輸本來就是正確的 不然砸在跟之前一樣的地方?


軌道建設是吃電怪獸

這個政府連民生用電都保障不了,要如何照顧軌道運輸這種吃電怪獸?

燒柴油嗎?

emerson76 wrote:
"這是台灣真正停滯的開始。" 你看不懂嗎????
我哪裡寫2008~2016台灣經濟很強????...(恕刪)


從最早珠江三角洲取代許多傳統製造業
台灣很多製造業紛紛放棄台灣
辭退老員工跑去大陸
留在台灣還是辭退老員工改用外勞

2008年台灣的科技業開始逐漸被中國大陸競爭取代

而且兩岸交流幾乎都是為了學習台灣各方面的技術
大陸提供台灣人才兩年的約聘
去當地指導不少行業


對了!南向政策??
台灣自以為可以幫助東南亞的製造業
但是中國大陸製造業早已學會台灣與其他國的技術
光靠資金就搶佔東南亞的地盤

日本與韓國早台灣而三十多年深耕東南亞
台灣人藍綠都十分膚淺的很
一個只看到中國
一個現在才看到東南亞

非洲要去
現在趕快去深耕吧
不要等30年後才發現日韓中已經在非洲深耕三十年

ake999 wrote:
從最早珠江三角洲取...2008年台灣的科技業開始逐漸被中國大陸競爭取代...(恕刪)


不是2008,更早
2004 仁寶逐步縮減平鎮工廠;廣達2005/3月底關閉林口廠,資遣8百人;2005華碩資遣台北與桃園廠385名員工;而最後的熄燈號,則由大眾電腦在2005/9月底吹響。
跟著一起移到大陸的,還有相關模具業。

我本來就認為老馬當總統就能力不夠,又碰上金融海嘯,完全超出他能力。
有些人只罵藍的,也不曾見他檢討過綠的。
有些人光看GDP,人均所得,就以為台灣不如人。
台灣是不好沒錯,但不見得比韓國,日本,香港差

其實我一直認為若不是阿扁做太爛,根本輪不到老馬!!!
如果真要檢討,該從李登輝說起,台灣真正的轉折點就是他開始。他是藍是綠????
但我沒想討論那些。
我前面樓寫的只是我觀察到的時間點而已。
台灣因為電腦資訊業及傳統產業移到大陸,底階層的工作機會少了很多。
基中高階層本來還有不少外資企業可以去,但因政策關係,
許多外商逐步將重心移轉到大陸,所以他們大部分要嘛是去大陸,要嘛就失業或屈就較低薪水工作。

我認識一個人工作過的兩家外商都先在大陸設點,幾年後他的部門縮編剩他一人或兩人,
部份工作外包,上司變成大陸人。

台灣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很好的對陸政策跟戰略。
其中一個主要癥結就是藍綠意識形態導致。
而藍跟綠哪邊製造的對立比較大,我想自己摸摸良心就知道。
臺灣經濟當然可以回去,只要政府最低薪資漲個一半到三萬,只是市場東西也變成要漲一半一個60元排骨便當變成90元,一公升汽油26元要變成39元,一塊雞排55元要變成80元,一碗滷肉飯20元要變成30元,乍看之下好像沒啥問題看看報紙之前國家的汽油跟市場的雞排及高處不勝寒的鬍鬚張滷肉飯,漲個3塊5塊時就快被社會大眾罵翻了,在民粹至上的現在有哪個官員願意當個過街老鼠帶頭喊漲呢!又不是不想當官了。

看看泰國東西那麼便宜我們好多台灣人都喜歡過去當有錢人,看看澳洲東西那麼貴我們好多台灣人卻喜歡過去打工希望能回來之後當個有錢人。

台南溫仔 wrote:
臺灣經濟當然可以回...(恕刪)


你知道離開曼谷

價格有多便宜嗎??

泰國等東南亞,普遍還有外國人價格

還有不用給小費,在台灣都沒給,幹嘛去沒有小費文化的國家還給小費

台灣可以輸出"鬥爭,抹黑,角力,等等大絕招,讓外國人自己把自己搞垮,這樣我們躺著就贏了.

台南溫仔 wrote:
臺灣經濟當然可以回...(恕刪)



紅豆餅一個都25圓,波羅麵包一個25圓

便當可以漲到一個250圓

滷肉飯可以漲到一碗100圓



對了,香港的菠蘿麵包一個五港幣,比台灣便宜。
人家的租金更高,人事成本更高。
我這次沒說台灣老闆賺很大喔

阿姆豆好棒棒 wrote:
世界上看的到的強國
全都是自主國
沒有附屬國還能經濟強盛的
台灣走不出這種格局,就永遠跳不出去


你說的沒錯.

台灣一向是跟在日本,美國後面走,

日本, 美國, 有甚麼技術出來, 台灣才去學.

日本, 美國品牌一出來, 台灣人先買日本美國品牌, 然後才是台灣品牌.

這種附屬國的經濟格局, 難怪永遠都進不到第一輪.
hello
當市場需求量小時,
調高市場的售價是必然的.


仔細看,台灣一堆東西不是都這樣子?
國內賣的比國外貴.
不然要如何維持即有的毛利率?

經濟都己經是淺碟效應了, 何來薄利多銷?
這才是老闆的想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