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上空 wrote:
偶爾會看看陳文茜的節目,越來越發現她的節目也很狹隘,我認為世界真的在變,而她的觀點都停留在過去的歷史經驗,很多人說她是最聰明的台灣女人,這個不好評說,我只說說她的節目。她也經常說外資紛紛撤出中國,有一期世界週報還說中美貿易戰,中國會步日本90年代的后塵,我很難認同。她應該是比較中立的主持人,但她受台灣產業影響太大了
自從我看了鳳凰衛視之後
她就只是節錄一個禮拜的重點新聞
也不要再說鳳凰的很國際化
去過美國看過鳳凰就知道
所謂的國際新聞就是中國要讓人民看到的國際上的事情
也沒有很國際化
海峡上空 wrote:
沒錯,我身處的東莞,甚至整個珠三角,很多工廠都在外移,方向有兩個:國內經濟落後地區(就算在廣東,也是向粵東西北移動),另一個是移向東南亞。
但請好好分析一下,這種被逼轉移的企業都是什麽類型?幾乎都是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低端代工業,低廉的勞動力在珠三角已經不存在了(正常普工工資大約在3000-4000,加班之後拿到5000-6000很正常,還有社保,食宿的支出,這種低利潤的代工廠除了移走,別無它選),而這正是台資企業的大部份,所以這很容易給台灣人,甚至媒體一種錯覺:外資紛紛撤出中國。
外資紛紛撤走是對也是錯
外資包括港台及歐美日韓
港台是主要輕工業的投資
日韓都是出口型的企業
各個都把生產比重往東南亞調整 有不對嗎
歐美都是以貿易為主 工廠離開了 他們還有留下的理由嗎
以服務產業的 金融及品牌 當然是不會離開因為是內銷產業
不要忘記美國都把工業拉回美國生產
只有中國拋棄
輕工業是很低端的產業沒有錯
但是是足夠養活大量人口以及累積資本的產業
不然日韓台中哪來的第一桶金發展高科技
中國人平均素質有好到都可以做寫字樓上班嗎
沒有工廠要寫字樓的需求也沒這麼多
不要說內需產業
美國就是因為內需產業 負債累累
台灣就是走內需服務業 才低薪
海峡上空 wrote:
7月9日,BASF宣佈向湛江投資100億美金。
9月10日,Exxon Mobil也廣州投資100億美金。
10月10日,寶馬再向華晨寶馬投資30億歐元...
海峡上空 wrote:
接著這個話題說說為什麽中國和當年的日本不同(雖然同樣有房地產泡沫)。日本經濟本土人口只有1億多,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如果不外銷,怎麼能消化那麼多?而當時最大的市場就是美國,當然是美國說一,你就不敢說二了。如今的中國不止是世界最大消費市場,而且還在快速發展,當年的日本和當今的中國會有可比性嗎?
這個話題最近真的很多人討論 房地產泡沫
我也不跟你扯了 現在的中國跟當年的日本 還真比不上
LaplaceTrans wrote:
低端產業撤出, 那麼原本低端產業的就業人口能夠自行升級? 確定不是去吃土?
海峡上空 wrote:
台灣和香港同樣經常過這樣的時期,請問他們有沒有去吃土?
有阿 台灣跟香港不就正在吃土嗎
海峡上空 wrote:
為其它落後地區現在還在發展階段,很多在大城市的本土老闆都回老家開廠了,因為各方面都便宜。我有好幾個在東莞開廠的朋友,都回老家江西和廣西那邊開加工廠了,東莞只是保留一個辦公室或者組裝線。
低端地都走了
他們去接誰的訂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