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真的紛紛撤出中國了嗎?台媒有意無意地給了民眾不完整的信息。


海峡上空 wrote:
偶爾會看看陳文茜的節目,越來越發現她的節目也很狹隘,我認為世界真的在變,而她的觀點都停留在過去的歷史經驗,很多人說她是最聰明的台灣女人,這個不好評說,我只說說她的節目。她也經常說外資紛紛撤出中國,有一期世界週報還說中美貿易戰,中國會步日本90年代的后塵,我很難認同。她應該是比較中立的主持人,但她受台灣產業影響太大了


自從我看了鳳凰衛視之後

她就只是節錄一個禮拜的重點新聞

也不要再說鳳凰的很國際化

去過美國看過鳳凰就知道

所謂的國際新聞就是中國要讓人民看到的國際上的事情

也沒有很國際化
海峡上空 wrote:
沒錯,我身處的東莞,甚至整個珠三角,很多工廠都在外移,方向有兩個:國內經濟落後地區(就算在廣東,也是向粵東西北移動),另一個是移向東南亞。
但請好好分析一下,這種被逼轉移的企業都是什麽類型?幾乎都是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低端代工業,低廉的勞動力在珠三角已經不存在了(正常普工工資大約在3000-4000,加班之後拿到5000-6000很正常,還有社保,食宿的支出,這種低利潤的代工廠除了移走,別無它選),而這正是台資企業的大部份,所以這很容易給台灣人,甚至媒體一種錯覺:外資紛紛撤出中國。


外資紛紛撤走是對也是錯

外資包括港台及歐美日韓

港台是主要輕工業的投資

日韓都是出口型的企業

各個都把生產比重往東南亞調整 有不對嗎

歐美都是以貿易為主 工廠離開了 他們還有留下的理由嗎

以服務產業的 金融及品牌 當然是不會離開因為是內銷產業

不要忘記美國都把工業拉回美國生產

只有中國拋棄

輕工業是很低端的產業沒有錯

但是是足夠養活大量人口以及累積資本的產業

不然日韓台中哪來的第一桶金發展高科技

中國人平均素質有好到都可以做寫字樓上班嗎

沒有工廠要寫字樓的需求也沒這麼多

不要說內需產業

美國就是因為內需產業 負債累累

台灣就是走內需服務業 才低薪
海峡上空 wrote:
7月9日,BASF宣佈向湛江投資100億美金。
9月10日,Exxon Mobil也廣州投資100億美金。
10月10日,寶馬再向華晨寶馬投資30億歐元...



海峡上空 wrote:
接著這個話題說說為什麽中國和當年的日本不同(雖然同樣有房地產泡沫)。日本經濟本土人口只有1億多,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如果不外銷,怎麼能消化那麼多?而當時最大的市場就是美國,當然是美國說一,你就不敢說二了。如今的中國不止是世界最大消費市場,而且還在快速發展,當年的日本和當今的中國會有可比性嗎?


這個話題最近真的很多人討論 房地產泡沫

我也不跟你扯了 現在的中國跟當年的日本 還真比不上
LaplaceTrans wrote:
低端產業撤出, 那麼原本低端產業的就業人口能夠自行升級? 確定不是去吃土?

海峡上空 wrote:
台灣和香港同樣經常過這樣的時期,請問他們有沒有去吃土?


有阿 台灣跟香港不就正在吃土嗎

海峡上空 wrote:
為其它落後地區現在還在發展階段,很多在大城市的本土老闆都回老家開廠了,因為各方面都便宜。我有好幾個在東莞開廠的朋友,都回老家江西和廣西那邊開加工廠了,東莞只是保留一個辦公室或者組裝線。


低端地都走了

他們去接誰的訂單
薛支籤 wrote:
自從我看了鳳凰衛視...(恕刪)


凤凰台本来就没什么看头,我看她的世界周报和财经周报,至于你说要给中国人民看国际化,那是政治概念,我不讨论政治的东西。

中国比当年的日本,看你怎样比了。比品牌,比质量,比科技应该是输的,但美国人当年可以不要你日本的汽车,不要你日本的电子,甚至不要你日本的市场。但今天,你问问通用,福特,苹果,麦当劳.....他们会不会说,我不要你中国市场?这一点,当年的日本比得上今天的中国吗?你看了我前面对这点的解释没有?台湾整个产业和媒体风向最糟糕的地方就是很少人关注中国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还停留在制造市场的观点,这就是我为什么说那些节目的局限性很大。

至于你说低端产业撤走,他们接谁单,我就不好理解你的观点了。像在我朋友回去江西老家开加工厂,工人的工资大约是2000-3000左右,在东莞在4000-5000,综合成本甚至更高,他们就是在东莞保留包装线和办公室,你不会以为这些中小企业就不会自己接单的吧?10多人的小工厂都有外贸业务员的。

海峡上空 wrote:
比品牌,比质量,比科技应该是输的,但美国人当年可以不要你日本的汽车,不要你日本的电子,甚至不要你日本的市场。但今天,你问问通用,福特,苹果,麦当劳.....他们会不会说,我不要你中国市场?这一点,当年的日本比得上今天的中国吗?你看了我前面对这点的解释没有?


我認真地說 我也說了 內需產業是不會撤走的

車企,電子產品,品牌連鎖式不會放棄中國的市場沒錯

但是車企是合資的趕走中國也傷

電子產品也不可能美國出口到大陸

這是自由市場的機制

品牌連鎖2018中國也不會蠻幹到直接趕出去

或逼他們撤資

還有一點日本的品牌形象,質量跟科技 真的是不輸中國

簡直完爆中國 我也用了小米很多年起碼五支了

但是 不表示日本就是一隻貓 日本是駱駝


薛支籤 wrote:
輕工業是很低端的產業沒有錯
但是是足夠養活大量人口以及累積資本的產業
不然日韓台中哪來的第一桶金發展高科技
中國人平均素質有好到都可以做寫字樓上班嗎


內需市場強

也要有工作才會有需求

最近種種跡象

房市跟失業問題

會保持高度成長嗎

別自欺欺人了

這是中國這幾年最大的問題


薛支籤 wrote:
我認真地說 我也說...(恕刪)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欺欺人,我只知道这几年很多城市都在限购车,难道车子不用钱买吗?你去看看中国的消费数据,如果你不相信中国政府的数据,请去看那么大公司的财报......转型期间肯定会有人受伤,但远远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薛支籤 wrote:
我認真地說 我也說...(恕刪)


中国不会公布失业率,但在大陆要找一份工作,上午面试,下午上班都不是什么难事,至于是不是满意的工作,看个人了。如果普通工人,加加班,一个月拿4000-5000左右,在东莞是不存在任何问题,随时上班都有。

海峡上空 wrote: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欺欺人,我只知道这几年很多城市都在限购车,难道车子不用钱买吗?你去看看中国的消费数据,如果你不相信中国政府的数据,请去看那么大公司的财报......转型期间肯定会有人受伤,但远远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請看一下基金下面那排小字,過去不代表未來,您敘說的是過去
海峡上空 wrote:
但在大陆要找一份工作,上午面试,下午上班都不是什么难事,至于是不是满意的工作,看个人了。如果普通工人,加加班,一个月拿4000-5000左右,在东莞是不存在任何问题,随时上班都有。


那是工人,普工。是本科生幹的工作嗎

那是還有些苟延殘喘的輕工業

你忘了大陸查環保,福建的輕工業老闆叫苦連天,也都快搬了

東莞查的不嚴阿,廠被封的也不少

美日韓台港的現在就是他們的未來

全面迎向服務業就是這樣
海峡上空 wrote: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欺欺人,我只知道这几年很多城市都在限购车,难道车子不用钱买吗?你去看看中国的消费数据,如果你不相信中国政府的数据,请去看那么大公司的财报......转型期间肯定会有人受伤,但远远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首先我想先了解一下, 你是廣東人還是台灣人?
你一開始發文就是有論戰的意思, 我猜你是廣東人吧! 有狼性的特質.

大陸目前處在轉型的階段, 這轉型到底好還是不好, 沒人說得準.
我們單單就廣東省這區域來看好了, 由於人工薪資不斷調漲, 企業陸續外移
前一波的環保議題, 又讓一波工廠收了. 現在又發生了中美貿易戰,更加速工廠外移

你有提到很多企業還是陸續投資中國, 但這些都是要爭取內需市場.並非創匯的來源
來國內設廠的國外大公司, 是要賺國內人的錢,當然還是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但不多.
中國可以從1990~2010不斷成長,靠的是製造業來幫忙創匯,增加工作機會,賺外國人的錢.
但現在已經開始轉變,要走內需市場這條路. 這條路並不是不好,
而是想要在這樣轉型的路生存下來的,是很少的.

很多四十多歲的台灣人應該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吧: 就是當初大力倡導內需/觀光產業的時候.
大家看看現在台灣的狀況吧! 薪資停滯不前.
現在廣東也類似走這樣的路,趕走一些"低端"非"高科技"的製造業,但這些製造業為何存在?
因為它是民生必需品,為何當地政府不協助轉型?只要求企業自我轉型,不提供協助.

製造業是國家生存之本,否則川普(特朗普)要企業回美國設廠幹嘛?製造汙染嗎?
非也, 而是要創造就業機會, 賺國外/內需的錢.

至於你說現在找工作很容易一事, 是因為早期廣東區外來打工人口多,造成餐飲服務業需求人數多
但當製造業外移後,打工的人少了這些餐飲服務業也會開始走下波了.
從最低薪資調漲的速度也多少可以看出端倪.

當然廣東的未來會如何? 不是你我這些小民可以料想的到的, 就連當地政府也無法預測
只是用一些過去的經驗來說明自己的觀點罷了.

海峡上空 wrote:
他到上海之後的我也很少看了,不過相比綠媒,還是要客觀不少的。...(恕刪)


綠媒就更不用講了,
幾乎都在洗腦愚民化,
只有政治鬥爭,完全無實質內容....
完全不想看

一久欺陸 wrote:
很多四十多歲的台灣人應該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吧: 就是當初大力倡導內需/觀光產業的時候.
大家看看現在台灣的狀況吧! 薪資停滯不前.
現在廣東也類似走這樣的路,趕走一些"低端"非"高科技"的製造業,但這些製造業為何存在?
因為它是民生必需品,為何當地政府不協助轉型?只要求企業自我轉型,不提供協助.
製造業是國家生存之本,否則川普(特朗普)要企業回美國設廠幹嘛?製造汙染嗎?
非也, 而是要創造就業機會, 賺國外/內需的錢.


大陸的人自我感覺非常的良好

我只能跟你說

我不知道是洗腦教育的成功呢

還是他們的眼光短淺(但是很會讀書的很多捏)

我在他所在的東莞八九年了

說真的,從全盛時期的05-06年,我看到16-17年

深圳關外跟東莞跟以前差很多了

我只可惜這些人傻傻的溫水煮青蛙

在井底以為看看一些中央台的新聞就覺得很了解世界

沒有了勞力密集的輕工業,低等人群該何去何從

他好像也沒有正面回答我


薛支籤 wrote:
大陸的人自我感覺非常...(恕刪)
你眼里只有制造业吗?我江苏这边的,前公司关门,放假。只发最低2020一个月,扣除保险大概只剩1400。好多人直接拿着这个钱也不辞职,送外卖或者做代驾去了。送外卖一个月五六千收入 刚好那边还给交保险。
说实话台湾做劳动密集型的,眼里也只有这些。就算是最高峰的时候从事这些的人也没多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